15年前的今天,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上,“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表决通过。自此,重庆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重庆日报3月14日新闻http://cq.cqnews.net/sz/2012-03/14/content_13807844.htm)。
在中国地方政治实践中,重庆直辖虽然被赋予了不少的含义和美好希望,但其实也就是西部地区和内陆省市的一个重要节点,,或许从历任重庆主官对重庆市情的定义中,可以清晰看出重庆发展的历史痕迹从西部工商重镇到国家5大中心的城市定位。
在直辖之初,国家交办了三峡移民、国企改革、农村扶贫、生态环境保护“四件大事”,每一项政治任务都不少, 1997年,重庆首任市委书记张德邻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方案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但第一位的是要把精神‘立’起来,有个干事情的劲头。一有精神,二有规矩,三有人才,剩下的工作就能办了” 。到1998年国企改革高峰时候,全市下岗职工高达40万,对张德邻1998年公开的报道显示,“工人如果连一个就业岗位都没有,还谈什么以人为本?还谈什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老革命很焦急,但是老工业基地的困境,非朝夕可解。这个时候的重庆定位其实是8.24万平方公里、3200万人的重庆,按照重庆话说,把自己的稀饭吹冷就可以了。
直辖第二任市委书记贺国强时期,重庆的定位有些变化,“直辖市的牌子,中等省的构架”,虽然说对市情的认知一如既往,“重庆欠发达的大城市和较落后的大农村并存,经济社会的二元特征十分明显,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很大,农村人口的比重达到80%”,但是中等省的框架认知,已经开始初步发力了,要在周边的比较中提升重庆战略定位,做实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工商重镇的地位。
直辖第三任市委书记黄镇东在履任8个月后接受央视东方之子栏目采访说:我这段时间希望能够给重庆发展打好基础。一下大雨心里就很发毛,山体会不会滑坡,滑下来会不会伤人了。我到市委来工作没有几天,酉阳学校发生了一次事故,印象当中三四百公里路,有这么七八个小时就到了。结果走了14个小时才到。作为交通部长出身的书记,我就感到这种交通一旦出现一些情况,到那儿用通俗的话讲黄花菜都凉了。2002年12月25日,黄去江北城调研,家家户户的屋子里都是破烂不堪,塑料纸挡雨,用上无片瓦这句话形容是一点不过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黄镇东感觉对不起人民群众,深感震动。黄镇东决定把上一届党委政府制定在2020年完成的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提前十年。“十年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到2010年的时候或者2012年的时候,能够达到2000公里左右的高速公路。那么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就基本上能够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腾飞、后十年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我的指导思想重庆就是要跑步走,我们不能老落后,人家跑一步,我们跑一步半甚至跑两步,把这个距离缩小了,不是为后人创造条件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