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答记者问。 记者 巨建兵 郑宇 摄
记者现场踊跃提问。 记者 巨建兵 郑宇 摄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
令世人瞩目的重庆发展新思维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重庆为什么令世界瞩目?
重庆这些年的改革发展,实现了诸多突破。
第一个是突破了地域限制。对中国中西部地区而言,很难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比较优势。尽管重庆有长江水道,但离出海口岸还是很远,每多一公里的运距,就会增加一部分物流成本。如何能把加工贸易型的外向型经济放到重庆呢?
美国加州大学黄宗智教授认为,如果要突破地域限制,必须进行全球化条件下的超地缘整合。
我对重庆提出的“一江两翼三洋”战略非常感兴趣。重庆通过国家出面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以及中西欧各国协商给予通关优惠,光海关通关优惠这一项政策,就节省了15天的时间成本。若没有通关优惠,从重庆到西欧的铁路运输,则需要40多天的时间。
重庆的区位与新世纪中国南向的区域整合战略是高度结合的。重庆是整个中国的各种经济区中最靠近西方的一个区域,如果在西南建立了重庆这样一个产业平台,就可以使我们国家的产业延伸到孟加拉,甚至再往前,也就是对印度洋构成一个战略前突。
如果说,重庆的战略前突制造了一种城市外部的物流优势,那么,如何凸显城市内部的物流优势呢?
当能够使各个产业集中于一个工业区时,那么各产业之间的物流成本几乎为零。重庆同惠普谈判的同时,将相关配件厂商也吸引到重庆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这就变成了一种“浙江经济”。浙江经济是块状经济,所有产业链条,都集中在一个地区,也就节省了几乎所有的纵向物流成本。
同时,重庆还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也是重庆突破地域限制的一种具体表现。正如薄熙来在开放日上所说,“走出去”天高地广,大有可为,可以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招好棋。
重庆的第二个突破,是跳出了“灰色经济”。灰色经济所形成的灰色地带,在各个国家都有。灰色收入量很大,同时又与某些制度供给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形成黑恶势力。清除黑恶势力,很难用平常的、缓慢的手段来解决,任何个体也无力与之对抗,所以必须进行强力的、制度化的打黑除恶。
我赞成重庆继续打黑,有黑必打。打黑是要碰硬的,是要得罪人的。薄熙来在今年的重庆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说:“是装聋作哑,回避矛盾,还是认真对待,为人民负责?重庆选择了后者。”这一斩钉截铁的态度值得赞赏。
第三,重庆突破了土地的限制。重庆过去面对的是“三山加两沟,面对两条江”,可用于工商业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通过土地储备和地票制度改革,重庆在短时间内积蓄了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也让边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
据媒体报道,重庆这几年累计交易“地票”9万多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上百亿元资金通过地票交易向偏远山区转移,实现了城市收益和农村居民共享。这是一大创举,可以有效地解决当下“三农”工作中的诸多矛盾。
第四,重庆突破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我非常赞同薄熙来在媒体开放日上说的:“改善民生不仅是一大善举,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这些年,我国的存款率较高,老百姓不敢花钱,原因就是教育、医疗、养老等开支太高,国家在这些方面的欠账太多。重庆的做法是,出台“民生10条”、“共富12条”,政府出钱来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花钱,把消费实实在在的做起来。
重庆正在做极富智慧的改革探索,让重庆走进了世界的视野。重庆以一个地方政府创新的多元化努力,不仅走出了一般发展中国家深陷其中的“灰色陷阱”,而且全面推进了民生新政,对新世纪的世界发展提供了新想象、新思维。
李前宽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李前宽―--
重庆发展后劲十足 城市精神昂扬抖擞
有人曾认为,如果电视台停播商业广告、黄金时段不播电视剧,必然会造成收视率下降。但是我认为,在全国范围内,重庆率先在卫视改版中采取取消媚俗娱乐节目、黄金时段不播电视剧等措施,完全正确!
商业广告大量出现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让观众搞不清楚电视台究竟要说什么,宣传什么。这违背了电视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原则。
我和很多艺术家都不喜欢在播放电视剧,或者其他节目过程中,不断插播商业广告。主流媒体就要有主流媒体的价值,要告诉人们应该追求什么,爱什么。
在我看来,媚俗节目、泛滥的商业广告会冲淡主流媒体本身所应该具有的功能。过去,一些艺术家看到这种情况感到很无奈,我们一直希望这类现象能够改变。
过去几年,重庆市还开展了“唱读讲传”活动。这是在西方文化不断影响人们思想的背景下,弘扬中国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多年前,我和台湾电影人李行都曾到过重庆。去年,他们故地重游之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相似的感慨:重庆人的精气神更足了!我用六个字概括内心所感受到的重庆人的精气神――“阳光、亮丽、笑容!”
走在重庆的大街上,身边擦肩而过的市民,街头巷尾发生的细微变化让人觉得:重庆人真的很有阳光感,重庆城真的很亮丽,重庆整座城市都在面带微笑的面对世界。
重庆提出努力提高广大市民思想文化素质,这是发展的后劲。薄熙来说:“有文化的市民才是更高的生产力。”一个城市没有思想文化的提升,就没有灵魂。过去,有的城市在自身发展中只注重GDP数字,不重视人文素养培育。重庆的探索,正是对这种发展理念的改变,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