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历来是全国两会上媒体“围追堵截”的对象
缅怀祖父
“我是否达到了他老人家的期望”
教育子女
“思想品质为先,文化功课其次”
寄语青年
“在具体的事中培养兴趣,找到方向”
毛新宇1970年生,毛泽东次子毛岸青与邵华之子,毛泽东唯一嫡孙。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和军事科学院,获博士学位。2008年7月,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副军级;2010年,毛新宇晋升少将,成为中国首位“70后”少将。
单独对话毛新宇令人很有压力,他会对某些问题连续回答“不知道”,这的确令人尴尬。
不过,他也会就另一些问题滔滔不绝,在这个人身上,“喜欢”或“不喜欢”泾渭分明;由此也形成了他给人的印象――“直率而且鲜明”。
■不想回答一律说不知道
华商报:您为什么对媒体一直说“不知道”?毛新宇:不想回答就一律说不知道。华商报:是不想回答还是不方便回答?毛新宇:不想回答,因为很多问题我都回答过,而且回答了不止一次,我不愿被问重复的问题,也不愿重复回答问题。
华商报:可涉及毛泽东的问题你却重复回答。
毛新宇:我的身份让我没办法不回答有关爷爷和我们毛家的问题,我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告诉大家,我的爷爷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毛家又是什么样的一家人。其实,我平时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因为很多地方上关于爷爷的各种纪念活动我都得参加和出席。这种纪念活动如果邀请到了我,我不去,显然不合适;而这种场合,有关爷爷的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所以我需要反复回答大家的这种问题,有时的确有些累,但累也需要回答,这是我的责任。
华商报:您所说的这种责任感来自哪里?毛新宇:我去过几乎所有爷爷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这些地方对于别人而言会造成多大的震撼我不知道,但对于我而言,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是毛泽东的孙子,我每次都会觉得爷爷在和我说话,我就会想,我是不是达到了他老人家的期望,我做得够不够,我做出了什么成绩没有,以后怎么面对老人家。
■希望下一代“有品有德”
华商报:您受毛泽东的影响有多大?毛新宇:其实爷爷去世时我还很小,那时就觉得周围的人都很悲痛;后来长大了,母亲让我带头研究毛泽东思想,说这是我的使命;在不断研究毛泽东思想和爷爷的事迹后,我对爷爷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
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我还是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多一些。
华商报:毛家的家教是怎样的?毛新宇:很严厉,我从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不要搞特权,另外就是要善于到人民中间去学习,把人民当老师。所以,我现在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首先要求的就是思想品质,其次才是文化功课,我希望下一代是一个“有品有德”的人,这样孩子才能禁受住生活和事业的考验,但这些是通过引导,不是强加。
华商报:您这种教育观是怎么形成的,您觉得严厉加引导是否科学?毛新宇: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我小时候很调皮,我几乎没有去想过为什么要学习或者学习为了什么,我那时的确不爱学习,只喜欢玩;而母亲的严厉不在于禁止我做什么,而是严格规定我的习惯,所以我虽然还是玩,但玩之后看书的习惯慢慢养成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自然开始慢慢明白以前不懂的道理,所以严格的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一种好的习惯。
■发现了价值人就不再迷茫
华商报:作为“70后”,您对逐渐进入社会中坚层的“80后”群体是怎样理解的?
毛新宇:总体来讲,他们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不过在年轻人身上都会有一种比较迷茫的感觉,不知道自己今后的方向在哪里,我自己其实也经历过这种迷茫的状态,做事只凭兴趣,兴趣过了,就觉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定自己,在具体的事情中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方向。
华商报:您是怎么找到自己的方向的?毛新宇:我其实是在我母亲的帮助下找到的,她引导我去研究党史,去研究毛泽东思想,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会成为我今后毕生的努力方向,但我觉得母亲的建议的确让我看到了方向,我就坚持下来了,慢慢发现了乐趣,发现了价值,人也就不再迷茫了。
华商报:作为中国首位“70后”少将,对年轻人最大的建议是什么?
毛新宇:要有坚定的信仰,尤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信仰,信仰是整个社会的凝聚力,也是个体突破自我的动力;不要总是抱怨,从哲学上来讲,任何事情都有利弊,年轻人要学会扬长避短。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滨
“爷爷永远无法被超越”“毛家的家规很严,我们都在捍卫”
“我其实是一名军人”――毛新宇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