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30日,一项名为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项目在北京启动,该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孝子”。虽然对于孝子,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界定,但在东亚文化中“尽孝道”和养老却一直密不可分。那么,在不讲究“孝道”的西方社会,究竟靠什么来养老?
家庭养老是东方,尤其是东亚传统的养老形式,无论是在中国、韩国还是日本,都格外强调“孝道”。而西方却并不相同,虽然在他们的宗教教义之中也体现了“孝养”父母的观念和伦理教化,但在《圣经》当中只是要求儿女要“尊重”父母,而并没有要求他们应无条件地赡养年老父母。
欧美老年人通常都非常在意独立性,即便有子女主动提供金钱等物质补偿,父母也多半不会主动接受。
西方文化上强调彼此尊重和独立奋斗,老年人并不“依附”年轻人
西方文化强调彼此的独立、个人奋斗,到了老年期亦是如此。人们把独立和尊严看得很重,很难接受在自己老了以后,已经不再是“独立性的存在”而变为“依附性的存在”。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只有感情上的联系,不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生活自立,而年老父母则由政府负责供养,所以对子女的家庭养老没有法律约束。
例如,美国法律没有规定子女供养父母的经济责任作为代际关系的支柱。老年人愿意独立居住、不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是欧美社会强调个人在尽量少地依赖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生存的价值观的体现,在CBS同一份调查中也显示,对于成年子女住在父母家里,63%的人认为这不是父母的责任,对于父母是否要积攒钱留给儿女,66%的人认为这不是父母的责任。
欧洲文明崇拜神明大于祖先,视子女为上帝恩赐所以不求回报
在不同文化中,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不太一样,对神崇拜大多是希望祈求一些利益,但人们对祖先的信仰,并不仅仅是希望祈求一些好处,多半是表达亲情或者对先人的尊敬为主。东方文化中,对祖先的崇拜随处可见,除夕、清明、重阳、寒衣等传统节日,祭祀先人都是重要内容,“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信念,而在欧洲文化中,虽然也保留有祖先崇拜的痕迹,但它更多地延续着荷马史诗上各类神明的崇敬,对耶稣基督、奥林匹亚众神崇敬更多,对祖先崇拜较少。
而以《圣经》为基础的文明更多地将孩子的诞生看成是一种上帝的恩赐,父母会欣然承担起养育孩子的任务,毫无怨言,当子女成年之时,不会觉得花费心血必有所图,因此也并不需要子女回报或反哺
现代养老更多地建立在社会保障的基础之上。而在没有现代福利制度时, 西方人仰赖更多地靠“财产换养老”的方式,通过签订“合同”为自己的晚年埋单――“自中世纪以来,农场主同其子女之间的遗产和退休合同表明,产权与所有权通常用于作为老年经济保障的交换条件”:老年人通过转移私有产权或遗产给子女,换取子女签署的退休合同和有限的退休保障。这类合同通常极为详尽,规定子女应提供的食物数量、其它物品及居住空间。
自始至终欧洲都未形成类似东亚的宗族式家庭关系。有学者认为,欧洲封建国家不能世袭的采邑制土地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欧洲农村老年人将财产转移给年轻人换取养老保障,财产多移交给毫无血缘关系之人
两千年来,在核心型(父母-子女)家庭的社会模式下,欧洲成年子女与父母代际间的财产传递也没有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条件,更多的促使老年人将己有财产转移给他人(通常不是子女)而获得养老保障。
中世纪开始,欧洲的广大农村地区流行起一种老年人与年轻人签订退休协议的习俗。年迈的农夫或其妻子将农场及相关财产转让给家中的年轻人,年轻人按照与老年人签订的协议,定期向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物品。这样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也能在家庭内得到解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退休协议赡养老年人的并不一定是他们自己的子女,法国南部地区的一些历史记录甚至显示,农场被移交给那些与前主人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手中。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