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组织探访广东贵屿:全球电子垃圾的集中地(图) |
www.sinoca.com 2011-09-15 外滩画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全球的眼光也聚集于此。虽然无法获得贸易的精确数据,但专家普遍认为电子垃圾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不可忽视的问题。专家预计全球每年会产生2000-250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70%都被运往中国,剩下30%中的大部分则被运往印度和非洲国家。
中国已经加入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但将电子垃圾出口到中国的行为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此,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国内固体废气物方面的专家聂永丰告诉记者:“我一直持有这种观点,只要存在贫富悬殊,有害的物质就一定会从富裕的地方流向贫穷的地方。”
在美国,电子垃圾一直像个烫手山芋。“因为那里的电子垃圾回收商,回收再生的成本相当高”,聂永丰说:“美国有非常严格的法律,限制电子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废旧电脑的绝对数量却越来越多。在美国,一台新电脑落下生产线的同时,就有好几台旧电脑被人们从工作台上移开淘汰。据统计,1998年全美国一年就废弃2000万台电脑,而2005年,每天都会有13万台电脑被扔掉。而美国环境保护署称,仅有大约20%的废旧电子产品被回收。
“吃不了又消化不掉”,于是,排出美国体外是利益驱动下最“自然”的选择。事实上,美国的法律政策也在怂恿这种选择。美国政府不仅拒签巴塞尔公约和禁令,还在《资源保护和再生法案》有关保护进口国的款项(即要求预先通知有害废物的航运)中,豁免了电子废物这一项。
而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也承认,出口是美国电子废物处理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美国惟一的考虑只是如何满足国外最低的环保标准。
“我非常赞同为电子产品保留出口市场。因为若非如此,我们就不会在美国收集电子产品。你认为我们会在美国建立新的废化炉吗?不,我不这么认为。”环境保护署固体废物部的鲍勃•托尼在2002年巴塞尔行动网络,对其进行的电话采访中这样说。
美国政府通过全球统一关税系监控通过边境的进出口货物。在这一系统下,货物被分成约8000多类,却单单没有对旧电脑和电子废物的分类。电子废物往往被当作新电脑和电子产品出关。事实上,这也是至今美国政府、学术界、环境组织都拿不出出口电子废物具体数量的原因。
不过,对于电子垃圾,聂永丰表示在学术上有专门的称谓叫“电子废弃物”。“我们最好还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表示:“电子废弃物有它污染性的一面,但也有资源性的一面,关键是你如何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体系?这也是未来的方向”。
华星集团总经理王建明对此深有感触。该企业是国家发改委试点的科技型电子垃圾处理企业,但走来一路颇为艰难。
“对于资源性与危害性并存的东西,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去除电子垃圾的危害性,这必然会产生成本”,他说:“而另一方面,在原料的收购上,我们又根本竞争不过贵屿那边的个体户。”
究其原因,贵屿的个体户会无限抬高电子垃圾的价格,而在处理过程中“他们简单粗暴的烧烤手段,居然可以百分之百提取到有效物”,如果是按照工业化、环保型处理方式,“会有15%的损耗,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对环境完全无害。”王建明说。
单从利益角度看,从成本和产出的节点上,环保正规军华星集团斗不过贵屿的个体户。“而这正是环保必须付出的成本”,王建明说:“基本上,我们越收越亏。到现在还没有盈利。”
而在欧洲,这种循环经济体系却相当成熟。王建明和聂永丰都去过比利时。他们的观点相同,循环经济的建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源头,那就是人们的意识。聂永丰说:“那里的人们,处理掉家中的一台废旧电脑时,是需要倒给垃圾回收商一笔钱的”。
王建明更是仔细考察到,“不仅如此,人们还特别自觉地把废弃的电脑、电视、电冰箱送到一个法律规定的地方,并由特定的企业前来收取,然后进行无害处理”。
“但在中国,这样的情形大约还需要20年才能出现吧”,聂永丰说:“现在,你让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一部旧电视倒付两百元给收垃圾的,不是天方夜谭吗?”
作为业内人士,王建明认为国家在2009年实施的《电器以旧换新》方法,会遏制住一些电子垃圾的四处泛滥。“明年开始,国家会按照法律向电器生产商收取一定的费用,以便建立一个基金来推动环保企业的发展。这个实验,我们还是要做下去”.
王建明的语气听起来很焦急,事实上,谁也无法置身事外了。
贵屿不是孤本。现在,广东、浙江、海南都出现了类似的“电子垃圾城”。而贵屿人艰难的命运,也不单单属于贵屿。有环保组织检测到,整个广东上空的二恶英含量,都越来越高。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能逃离此劫吗?在伊利诺伊州,电子垃圾回收商玛希斯也通过他的贸易伙伴,了解到了贵屿的故事。但最让他触目的还是《华尔街日报》上的一条新闻――美国折扣店销售的有毒、含铅首饰,就是来自于中国工人们烧烤电路板后收集的铅焊料。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