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席街"~~
P12
顾名思义,这里原来聚居了不少以编织芦席为生的小店。
"花衣街"~~ P13
有些浪漫、令人联想的漂亮路名,但其实,这却是一条当年很牛的路!
一百多年前南市的“花衣街”,正是上海最大的棉花交易场所!那时这里主要开设棉花堆栈和棉花商行,每年秋末棉花采摘季节,用车船载来的棉花出售给这里的商行棉栈,而后由广东、福建客商来此收购棉花南运。据记载:清乾隆年间上海年发售棉布7500包;道光年间发售4万包;鸦片战争前夕出口棉花50万担、棉布2000万匹,花衣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海及江南地区棉花种植及纺织业比较发达,吸引各地商人来上海采购,棉花销售达全国各地。据记载,每到秋季,从早上到中午,小东门外“负担求售”的花农摩肩接踵,形成了繁荣的“花市”。明代晚期上海的棉布产量已经达到1420万匹,清嘉庆年间更达到2475万匹,其中供外销1150万匹。这么大的棉花和棉布销量,它的市场就在以花衣街为主的商业区;
这一百多年前上海最大的棉花交易场所,两边多是棉花堆栈和商行,小街也因棉花(俗称花衣)行聚此得名。每当秋末棉花上市季节,花衣街上熙熙嚷嚷,各地棉农运棉至此出售,而且地处江边,四方客商此购棉南运,热闹非凡。随着棉花和棉布市场的兴起,棉布商店也在其街上和周围开业,复源镛、恒丰信、鼎丰都在这一带营业。同时钱庄业同元生、同康、泰康、肇康直接开在花衣街上。可以想象;这里的风光是老上海的一个奇观。
"篾竹路"~~
P14
一条当年极其著名的马路,以制售各式大小竹篮为业,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用具!蔑竹路在上海开埠前就有记录的,当时称蔑竹弄。
P15
当年的竹器一条街,有很多品种的物品:买菜竹篮、饭篮、淘箩、蒸笼、扁担、篓筐......,可惜现在人早就不用竹器这类绿色环保的器物了
P16
呵呵,拍到的第一个拆迁组牌牌
P18
这条路也拆的七七八八了,那些拆了一半的危房,也成了外来人口的借居地,孩子们的布娃娃就这么和衣物晾晒在一起。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