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思辨能力的不足同样反应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决策者在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制度设计方面,经常有偏差。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方面,建国后直到现在,我们都犯过很多错误。由于思辨力的缺乏,判断错误,政策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甚至是灾难.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错误的政策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即使要改正,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如那句管理学名言所说:一个错误的决策,一百个行动也难以挽回。国家政策任何一个小小的调整,都有可能给大量的群众带来巨大的影响,蒲松龄说:“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所以,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慎之又慎,深思熟虑.
经济政策的失误
在经济政策方面,思辨力的不足会造成错误的经济发展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导下,就会制定错误的政策。这些错误的政策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损失和浪费。有人说中国最大的浪费是决策失误造成的,很有道理.
由于经济问题的抽象性、复杂性、多变性和专业性,造成经济问题研究的困难,经济政策的制定往往需要经济学专家学者的参与。但是,经济学是最容易产生错误和谬论的学科,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而在错误结论的指导下,则必然会产生错误的政策,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而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学界,充斥着各种谬论,以这些谬论为指导的政策,其后果当然也令人担忧.
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在其名著《一课经济学》中就对经济学谬论的产生原因作了精辟的论述:
……那些谬论全部出自两个基本的错误,有的错在只看行动或计划的即时影响,有的错在只看特定群体所受的影响,而忽视其他的群体。当然也有人同时犯下这两个错误.
从黑兹利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学谬论的产生一方面是部分人追求私利的结果。而另一个方面,就是人的思维能力的问题,一是短视,看不到长远,鼠目寸光;二是片面,只看某方面忽视其他方面,或只关注某些群体忽视其他群体。而短视、片面,正是中国人的思维缺点。中国经济学家谬论不断、言语雷人一点也不奇怪.
黑兹利特在本书中的序言中说,他在书中所谈的经济学谬论在当时并不占主流,但是,这些谬论仍然对许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但是,当我们审视当今中国的经济政策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的许多经济政策都深受经济学谬论的影响,很多谬论在中国的政界和经济学界已经占据了主流。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或者是由于代表了某集团的私利,或者是本身思辨能力不强,也在不断地鼓吹许多谬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决策。而有很多的谬论,在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就受到了学界的批判,并有事实的佐证。但这些被公认为是谬论的观点,在现今中国却大行其道。我们虽然难以让那些自私自利的经济学家变得正直无私,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人的思辨能力,改善那些相对正直的经济学家、特别是未来经济学家的理论水平(当今的那些,我们已经很难改变他们了)。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出口崇拜症、顺差崇拜症
黑兹利特在《一课经济学》中专门批评了“出口崇拜症”,他说:“所有的国家对出口均怀有一种病态的渴求,这种影响仅次于各国对进口所怀有的病态恐惧。”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这种心态是多么地自相矛盾而且荒唐。长期而言,进口与出口必然相等。原因很简单,我们中国把商品卖给美国,换回的是美元,但国内美元不能流通,最终必然要买外国的东西,才能把这些美元花出去。你不可能永远不用这些钱,那这些钱就相当于废纸了。出口增加了,就会换回更多的外汇,这些外汇最终要用来购买外国的东西,所以,扩大出口的结果必然就要扩大进口,二者长远来看必然是平衡的.
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不是很在乎顺差还是逆差。比如美国的贸易逆差这么大,难道他们傻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他们很明白进出口的平衡原理以及扩大进口的好处。正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所说: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能有利益,最终并不在于其出口,而是在于其进口。是进口,让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能以比国内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外国的商品;是进口,让他们买到国内制造商不生产的商品。总的来说,一个国家需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赚钱来支付其进口。美国人正是通过大规模地进口享受到了全世界最质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很显然,很多中国的决策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经济上严重依赖出口和外资。日本、韩国等国家选择出口外向型经济,是适应了他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的国情,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不得不如此。而我国不应该头脑简单地模仿,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国,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和日韩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完全可以不依赖国外市场,就可以发展成为自成一体、内部循环的经济体。中国所谓以市场换技术的想法太过天真,我们献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希望的东西.
房地产畸形繁荣的背后
中国的房地产业是一个十足的怪胎,这样的怪胎只能产生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决策者思辨力普遍不足的国家。中国房地产业的繁荣同样也是畸形的繁荣。去年,某大学教授发出了“现在买房,就是爱国”的谬论,让许多地产商高声叫好,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怪胎的一个荒唐的注角.
很多官员和经济学家总是在宣传一个谬论:即房地产业的繁荣能够带动相关的几十个行业的繁荣,房地产业的衰落也会造成相关几十个行业的衰落,所以一定要维持房地产业的繁荣与稳定.
这个谬论在中国能够大行其道,充分显示了部分官员和经济学家的极其让人失望的思维能力。因为这些人的思维是极为片面和表面的,他们只看到了房地产对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影响,而没有看到房地产业对房地产相关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影响;只看到了表面上的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繁荣,而没有看到这些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衰落或相对衰落。他们没有看到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已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
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会因为高房价而繁荣吗?回答是:不一定。
比如说装修装潢行业,并不会因为房价高了,装修装潢行业就繁荣了,而是恰恰相反,房价高了,钱都买了房了,反而没有钱装修了!或者是尽量少花钱装修。而如果房价不高,我们就可以花更多的钱来装修。同样,房内的家具、厨卫用具、家用电器、五金用品等等,也是如此,因为拿了很多钱用来买房,结果没有钱去买更多更好的家居用品了。如果房价不高,我们就会有钱买更多更好的家居用品。高房价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即使是联系最密切的建材行业,也是如此。因为房价的上涨是虚高,房价上涨速度远超过建材价格上涨速度。多年来,房屋的建筑成本当然也增加了一些,而房价却是成倍上涨。并且,建筑成本在房价中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即使与房产有关的行业,也不会因高房价而繁荣。而且不仅是不繁荣,是恰恰相反。因为房价太高,太多的人买不起房,市场对房产数量的需求就会降低,房产建设的开工数量就会减少,对建材的需求也就会减少。而如果房价不是这么高,就会有更多人买房,就会要求房地产商建造更多的房子,也就会需要更多的建材.
有人说,为什么我觉得开发商建的房子已经够多了呀?其实并非如此,因为本来应该建得更多,有太多的人需要买房子。这么多的流动人口想买,多数都买不起。由于没有比较的参照物,让我们误以为现在的房子已经太多了.
总之,高房价只会对开发商、房产中介等极少数行业有利,对多数相关行业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即使是对房产中介来说,房价高也不是一定就是好事。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的人太多,成交的数量就会减少,中介的收益当然也会减少;而如果房价不高,买房的人就会增多,成交的数量就会增加,中介的收益当然也就会增加。虽然高房价的中介费要多于低房价,但房价低的时候会卖出更多的房子,最终的收益并不一定要少于高房价时期.
而对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来说,高房价则严重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但是,因为这些行业与房地产业无关,一些官员和学者便想当然的将之忽略;更因为对这些行业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受影响的行业太多,平均到每个行业的话便不是那么明显,不仔细思考是想不到的,这种看不见的、隐藏在背后的损失很容易被那些思辨力低下、想象力贫乏的经济学家所忽略.
资本的特性就是逐利,哪儿利润高就去哪儿。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太高了,企业家们就会如同苍蝇见了血一样,嗡嗡而上,为了争夺肥肉,不择手段,甚至引诱官员犯罪。由于这些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暴利,大量的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行业,造成其他行业资金不足,发展缓慢。就拿我国的科技来说,由于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高科技行业难以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上不去,国力就不可能上去。房子是缺乏科技含量的产品,房子盖得再多,我们也是落后国家.
老百姓手里的财富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一共就那些钱。如果把这些钱大部分用于房产之后,就没有钱消费其它产品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可以说,房地产制约了其他很多行业的发展。因为钱大部分都买了房,买房者不仅是无钱旅游、无钱上学深造、无钱买车、无钱娱乐,甚至基本的吃穿等生活需要都受到了影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肉吃得少了、牛奶喝得少了、不敢下馆子、不敢买好点的衣服、女孩子用不起喜欢的化妆品;父母辛辛苦苦这么多年,还不能让他们过更好的晚年生活.
因此,旅游业、食品业、服装业、餐饮业、教育业、汽车工业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因高房价受到了不利影响。但因为影响的面太广了,所以从每个行业来看,好象感觉不太明显,但却是实际存在的。这种看不见的影响被许多思辨力偏低的经济学家忽略了。房产价格如果不这么高,其他行业就会发展得更好。从我国整个经济全局来看,房价合理的、一定程度的下降不会对经济影响很大。房地产行业冷了一些,但其他行业会热,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钱进行其他行业的消费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