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故宫启动了自成立博物院以来最大的一次修缮工程,投资规模每年1亿,总计19亿,全由财政拨款。但这项大工程,却在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界引起了巨大争议。争议焦点在于,故宫在大修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是否违反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在大修过程中出现大面积更换原有材料和油漆一新的情况,有的确是因为年久失修采取的必要措施,有的,在一些专家看来,则是不必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大修后,国家文物局一位官员对装修一新的故宫作出评价:“好像是进了影视城”。
自拿破仑时代起,凡尔赛宫就一直考虑恢复最初原貌,但直到战后,修复工程在得以缓慢开展。
越修缮=越破坏?20世纪60-70年形成修缮原则:真实完整比光鲜靓丽更重要
二战的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古迹遭到破坏,战后大面积修复在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纷纷展开,但没有原则的“修复”让许多古迹失去了本来面目,德累斯顿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宫乃至凡尔赛宫的一些疏忽甚至错误,不仅没有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甚至带来了无法修复的破坏。有鉴于此,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组织在此期间通过了一系列宪章和建议,1964年代《威尼斯宪章》和1984年的《奈良文件》确定了文虎保护的原则:1、真实。要保存历史遗留的原貌,修复要以历史真实性和可靠文献为依据;2、可识别,修补要整体和谐,不可以假乱真。3、不但要保证真实,还要保证在古迹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痕迹的完整,因为它们保存着历史的信息。4、完整性。不但保证古迹完整,也要保护周遭环境,除非有不可抗力,一般不得迁移。
无专业,不修复,技术不成熟不能修复,每一处修缮复原都要有专业指导
法国大革命让凡尔赛宫许多区域受损,甚至遭到破坏,早在18世纪末拿破仑就曾考虑过修复,但因后续的历史变迁而未能成行。进入20世纪,法国政府曾考虑恢复原貌,但大革命之前的许多风貌如家具装饰、绘画装帧等不能解决完全重塑的问题,又加之两次大战,修复工作一搁再搁。直到1962年,法国政府授权修复工作,对于凡尔赛宫的复原才得以正式开展。
而该项修复工程一直持续至今,不仅如此,凡尔赛宫修复工程还在网上做了细致详尽的解释说明,到宫殿内的每一幅画作的修复基于何种考虑,损害程度、修复指导等都有详细说明。凡尔赛宫中的建于1671年至1680年的皇后画廊历经上百年已经面目全非,2009年巴黎批准了凡尔赛宫的修复计划,为了此次修复,凡尔赛宫方面任用法国艺术史学家东尼・庞塔布里和塞西尔・古顿作为工艺指导,画家米洛万诺维奇领导着十四名画家参与修复。
哥窑瓷器碎裂事故后长达26天故宫方面始终保持沉默,更早在5月8日,一蟊贼轻易洞穿号称严密部分的警报器和监视器,在一个借故宫举办的私人收藏展中,成功盗取展品,紧接着,建福宫“被改造为富人私人会所的消息有甚嚣尘上,接二连三的争议之中,故宫岿然不动,除了自行在内部悄然实施的内部问责外,所有事故似乎都没了下文。而近期更有媒体报道和知情人士透露,故宫之前的事故更多,但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我们不禁要问,一座博物馆,难道就能逃避公开问责么?
因馆藏品流失,不列颠-联合王国博物馆馆长被解职
未经授权处置藏品,不列颠-联合王国博物馆馆长被解职并接受警方调查
2011年3月16日,英国不列颠-联合王国博物馆委员会宣布了一则震惊欧美博物馆界的消息,该馆馆长贾尔斯・格里菲斯(Gareth Griffiths)因“滥用其职权并对博物馆物品擅自处理”被解职,并“移交警方接受质询”。《博物馆》杂志(Museums Journal)了解到,至少有两件藏品流失,其中一件19世纪的木质毛利人面具出现在了2010年新西兰邓巴斯隆拍卖会上。另一件前拉斐尔时代的铜雕藏品也流入开放市场。该案案件仍在调查之中,但理事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博物馆与艺廊委员会对各级博物馆进行管理鉴定,根据评定成绩决定博物馆第二年经费支出
英国政府在其艺术与图书部下设有“博物馆与艺廊委员会”(Museums & Galleries Commission),负责各级博物馆管理鉴定,每年定期实施博物馆业务评鉴,并依评鉴成绩决定政府对博物馆经费补助多寡。该委员会与英国博物馆协会(MA)合作,制定了一套博物馆注册准则,作为博物馆相关业务,如收藏、战士、教育、服务、安全、训练等评鉴标准。
长久以来的行政文化成为了故宫的另一种历史沉淀,一次次的事故的曝光后,曾经偏安一隅的故宫博物院应当如何监管方能有效的命题,已然无从躲避。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