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耀邦是最早将“开放”与“改革”并提之人(图) |
www.sinoca.com 2011-08-12 新华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谈家庭
父亲说,你是个有责任的公民
新京报:这本书里提到你写过一篇《谈开放》的文章,你父亲曾经批阅。胡耀邦启动改革,他的方法和心态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心态开放。你怎么看待这个特点?
胡德平:我只能说他的经历。我们第一次出国的时候,他是极力支持的,说这个好,你们出去看一看。他自己1953年、1957年去苏联、罗马尼亚的时候,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他和美国人接触是1946年,他当时的一个警卫员告诉我,说你父亲当时在承德上吐下泻,发高烧。叶剑英当时是军调处里的中共代表,他用美国人的飞机把胡耀邦从承德拉到北平,住进了北平饭店。后来因为耀邦需要人照顾,把警卫员也用飞机接来了。接胡耀邦来北京的时候,我妈妈要填表,叫什么名字,家在哪,现在收入多少,坐飞机如果出事死了,可以赔偿1000美金。父亲当时就很震撼:怎么你坐美国人的飞机死了之后,美国人还给你1000美金?
新京报:你和父亲的关系如何?
胡德平:我这本书不是家史,也不是胡耀邦的传记,主要是他的一些思想发展史,是他一些观点的介绍。所以家庭的事就谈得很少。恩恩怨怨的事,我觉得在历史的天平上不算什么。
我父亲在延安的时候,工作很拼命,也喜欢玩。父亲喜欢唱歌,他识谱,也喜欢画画、摄影、骑自行车。1956年的时候他跟我们承诺说,等我们上中学的时候,他就给我们买自行车,上高中买手表,上大学买照相机,弟弟妹妹都一视同仁。
我上高中的时候,18岁了,好像是选人大代表,我去投票。回来之后,父亲问今天你干什么去了?我说我投票去了。他说我知道你投票了,现在你不但是个学生,还是个有选举权的公民了,是公民,就有责任和义务。他有一块苏联手表,做工比较粗糙,但是走得也很好,他说这个表给你。
我上北大的时候,他要去湖南湘潭挂职,和华国锋同志在一起工作。我就说我上学不想当干部,做干部很累,有些思想工作我也不会做,而且也不自由。我上大学时思想自由散漫。他说你为什么这么想?他给学校写了一封信,把我的想法说了说。他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想是不是现在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比较多。他又跟我谈话说,现在你们年轻人都非常好,要求进步,非常积极,但是你们也不要太积极了,太积极了有好处,也有弊病在里面,你们还是要把学习抓好。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摘录
近日,《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经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审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为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本版摘编书中部分章节,回顾胡耀邦的改革思想和生活往事。
贫富悬殊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耀邦同志主张全民“共产”国有资源,“共产”劳动对象。他是否主张贫富之间也来一个平均主义的大“共产”呢?非也!他是坚决否定这一政策的。耀邦同志主张社队利用地下资源,兴办企业,又反对平均主义,那么是否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呢?耀邦同志对此问题也有自己的分析。
1949年以后,我国消灭了剥削阶级,但却加重了工人与农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等级色彩。“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所以我国的贫富问题,既有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丰富的问题,也有政治问题和体制问题。这是我国二元化对立的经济结构上的必然反映。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生活水平大大改观。农村中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一去不复返了。这使我国有更强大的物力、财力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如今,彻底消灭贫困的国家在世界上已经出现,如北欧几国。我们的基尼系数还大大超过日本、西欧诸国,应警钟长鸣,不能长期如此。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认为一定要把中国为何要改革的道理寻问到底,如贫富问题、公共资源问题、多种经济成分问题。一直要问到一加一等于二,像自然数公理那样的程度,才能找准我们改革的出发点。
真理标准
历史的合力怎样形成
1978年5月的那些天,对思想极度困惑的中国人来说,是很不平常的日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在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发表,后在《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人们兴高采烈地阅读着这篇文章。
5月13日,下班回家以后,我兴冲冲地向耀邦同志谈了自己的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很好,回答的底气很足。他爽朗地说:
“德平,《反杜林论》你根本就没有看懂。历史的发展根本就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历史的发展是两种力量斗争的合力。1969年以前,我个人得失想得比较多,1969年以后,我彻底丢开了这些。”
耀邦同志当时的神态和语气是我多年来从未见过的。现在回想起来,他真有一种要迎接暴风雨到来的兴奋和激情。
其实,耀邦同志在与我谈话之前,高层压力就已落到他的头上。不几天,我也感到一些高层话语的压力,敏感的神经立刻绷紧起来。社会上不少人也为这篇文章在思虑,在观望。
5月18日,晚饭后,耀邦同志见了几个年轻人。客人走后,他对我说:“我这半年来是很振奋的,越战越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这篇文章是能站住脚的。我希望有人来驳,驳后我们再写一篇。”
一个多月后,“再写一篇”文章的诺言兑现。6月30日,文章在《理论动态》第70期上发表,标题定为《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