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记者参加中国红色之旅后重新思考历史问题 |
www.sinoca.com 2011-08-05 凤凰周刊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作者 盐泽英一 系日本共同社驻京记者)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1年第22期,总407期。
中国外交部给外国媒体安排的“红色之旅”采访团,前往与中共建党息息相关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和南昌,开始了了解中共党史的旅程。采访团外媒的记者共有23人,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德国和英国等,不过最多的仍然是日本媒体。
抵达吉安机场后,我们出发去井冈山。我第一次见到江西富饶的生态环境,沿途鲜有人烟,只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大部分是阔叶树,不像北京那些干燥寂寞的山林。当天,我们参观了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室里坐满了从长春来的司法系统人员,正在学习井冈山革命历史。
次日安排我们参观黄洋界保卫战旧址。1928年的战壕遗址至今仍保留着。讲解牌上写道:“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退了敌人四个团的数次进攻。”我的视线停留在“敌人”二字上。向当地陪同人士询问:“敌人是谁?”她回答:“当然是国民党。”我又问:“为什么不写下国民党呢?”她说:“那是众所周知的。”过去我曾去过中国很多有关日军侵华的历史遗址,但在我记忆中,说明上都写“日军”,没有见过一处写“敌人”这样抽象的词。
一直以来,日本人比较习惯于暧昧的说法,常常用拐弯抹角的词汇来表达其态度。我以为中国人会不同,特别是历史记录,应是明确和讲究细节的。比如沈阳“九一八”抗日纪念馆就再现了当时日军的粗暴行径。没想到原来中国人也很会用暧昧的词汇,实在微妙。后来我想,对于一个战斗对象,作为“敌人”来记忆或作为“国民党”来记忆,会产生不一样的国民情绪吧。
第三天采访团抵达南昌,参观八一纪念馆。在这里,我看到了具体的“敌人”:“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纪念馆的大屠杀统计表上标记,从1927年3月到1928年初,一共有31万人被杀害,触目惊心。
之后去了新建县拖拉机厂的“小平小道”,是已故的中国国家领导邓小平1969年到1973年和家人一起生活过的地方。在中国政治史上曾三起三落的他,在文革期间到此拖拉机修理工厂当钳工。工厂还保存着当时他使用过的拖拉机,外面则保留了他每天去工厂必经的小路。讲解员告诉我们:“邓小平当时因错误的政策被送到这里。”一位巴基斯坦斯记者追问:“什么错误,谁的错误?回到中央后他为何能再掌握执政力量?”讲解员尴尬地回答:“我不是专业研究历史的…细节不太清楚。”讲解牌上有所解释:“邓小平被当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并被剥夺一切职务。”但并没有记下是谁的错误。
一个民族传承什么历史,或怎样让历史刻印在民族记忆里,没有一个普遍性规律来定夺。日本神户女子学院教授内田树曾说过:“历史的事实和国民对此的感情,不一定是对等的关系。”在各种各样的历史事实中,有的是被选择为应该记住的,有的却不是。此次让我感受颇深的便是,除了事实的选择以外,如何记载历史事实也会影响到国民情感。
在中日之间,历史问题一直是最为敏感的。2005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去靖国神社参拜,北京、上海等地相继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如果说日本当年侵华,中国人有反日的情绪尚可理解,但回顾中国近代史,英、德、法等列强也曾经侵略和蚕食中国。说起近代史,中国人一定会提及鸦片战争。当时帝国主义英国为拿回银币,出口大量鸦片到中国,最后发动了鸦片战争,还占领了香港。之后,德、法、俄相继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在中国衰落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可是我从未听说过中英两国首脑会谈时出现历史问题。2000年以来,我也从未听说在英国大使馆外有发生过抗英游行示威。1997年,我在香港报道有关香港回归中国的新闻。当英国把香港还给中国的时候,英方没有道歉,中国也没要求道歉。我还记得,在香港回归之前,一位日本记者向港督彭定康提问:你们不向中国道歉么?彭回答道:“那是150年前的事情,现在还需要道歉么!”
150年的确不短,19世纪的普世价值和现在也不一样。但难道当时完全是大鱼吃小鱼,没有正义的世界么?我看也不尽然。当英国决定发动鸦片战争的时候,当时在野党政治家格莱斯顿在国议会演讲时就反对称:“我永远无法理解这场不正义的、不荣誉的战争。”
我不由思考,中国人为何不会对英国帝国主义像对日本军国主义那般义愤填膺。我不否认日军当年的暴行很恶劣,发生时期比较近,民族记忆犹新。即便如此,我觉得中国人对英国人的感情好像跟那段残酷不正义的客观历史事实不对应。对在清法战争时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的法国也好,在《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下掠走沿海及外兴安岭、库页岛的俄罗斯也好,他们难道就没留下过历史问题?
从江西回京后,我又去电影院看了为纪念中共建党90周年制作的最新影片《建党伟业》。这部影片讲述了清末到中国共产党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的1921年7月之间的历史故事。之前我猜想故事也许会夸大毛泽东在历史上的角色,但并不是这样。看完后总体感觉比我想象得要客观,和我所学过的历史大致符合。那时的毛泽东在党内还没确立领导地位,在情节上只不过是出席一大建党的湖南代表。开会时,毛还惊讶广东代表带着妻子出席。他问道:“开会还可以带家属吗?”影片可谓幽默地把他塑造成一个比较保守的乡下男人。和杨开慧谈恋爱那段也十分有趣。我过去没有看过关于描写毛泽东私人感情的影片,这些细节让我感觉十分新鲜。
不过,影片开头画外音的解说让我有些纳闷。它说:“进入19世纪中叶,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和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零、社会残破、民不聊生……”而我们学习的历史是以“西方列强入侵”为大前提,之后才应该是“封建统治腐败”,说法为何是前后颠倒的?后来我想通了,不同民族讲究的历史事实不一样。或许,比起西方列强入侵的史实,中华民族对封建统治腐败的记忆更为深刻,是有其必要的吧。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