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70多次撞击仍无恙
【桥档案】
桥龄:历时两年建成,已54岁
桥长:1156米(正桥)
坚强的理由:追求坚如磐石,工艺先进,修建时属世界领先。它的工艺被比喻为“栽牙齿”,先在河床岩石表面钻空,随后立柱,再用混凝土将其包裹。
一个多月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一次撞击事件,让钱学新有些紧张。钱是中铁大桥局工程师,曾参与过大桥建设。
撞击发生在今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撞上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这是10余年来,长江大桥发生的最大一起桥墩遭撞击事件。
撞击后,大桥7号桥墩西侧有明显白色、黑色擦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问题。
这座大桥竣工于1957年10月,当时就有设计者说:“无论是工艺还是修建质量,武汉长江大桥都是当时世界领先的。”
各路精英齐聚修桥
钱学新回忆,当初建武汉长江大桥时,几乎集结了国内各个领域的精英,并有苏联专家提供支持。
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成立于1955年2月,主任是茅以升,委员包括罗英、陶述曾、李国豪、张维、梁思成等。
而有关武汉长江大桥坚固性的论证,当时的苏联专家西林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我们的设计前提是假设由二列都是双机牵引装满货物的火车,向同一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开向桥中央,在同一时间内,来个紧急刹车;假设在这一时间,公路桥排满了汽车,也来个紧急刹车;假设在这一时间内,武汉发生了地震,江上刮起了八级大风,又有具有三百吨的水平冲力船碰到桥墩上,大桥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钱学新讲述,当年建桥,所有建筑材料都有严格的甄选标准:选材来自外省工艺较好的地方;水泥选取至少是500号以上的标准,强度大,而当时普通建筑均为300号左右;砂石会先运回工地试用观察,合格后再做采购;工人一定要用小锤子敲击钢梁上每一颗铆钉,总数达好几万颗,苏联专家还会对此进行抽检。
每10年全身“体检”
当时的苏联专家西林摒弃采用了100多年的“气压沉箱法”,提出一个前无古人的设想:管柱钻孔法。
钱学新描述,就像给人栽牙齿一样,10多根柱子栽到江底下,让它牢固地“长”岩石上,再形成桥墩。
中铁大桥局称,保证和延长大桥使用寿命,一是靠养护,二是靠管理。
相关部门每隔10年要对大桥作一次全面“体检”,而每年有一次普通检查。
2002年时,武汉市曾投资1000多万元对桥面进行大“整容”。
经过50多年的运行检验,虽因大桥曾遭受撞击多达70多次,但桥的稳定性良好,仍能保证火车和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本报记者 朱柳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