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称动车事故后车司机可能收到错误行车信号 |
www.sinoca.com 2011-07-27 南方都市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动车组牵引动力来源接触网,前车D 3115可能因设备被雷电击毁而无法获取电源
●即使断电,当车距过近时,D3115列车防护系统(ATP)仍可向轨道发射信号,后车D 301接受信号后采取限速等措施
●假如D 3115的A TP出现故障,只要仍未脱离钢轨,仍有通过地面信号运行的列车安全控制系统,提示后车减速或停车
●假如D 301的相应系统出现故障,当调度员发现D3115失踪后可向该线路所有列车发出停车指令,直到发现失踪列车
●假如调度没有向后车传达停车指令……
7・23动车追尾相关部门仍未公布事故调查结果,23日雨夜发生的一切至今仍是谜团。
当晚约20时20分,在永嘉站临时停车20多分钟后,D301开出。而此时,先行驶出的D3115在双屿桥段缓缓停下。据新华社称,停车原因是一些设备被雷电损坏。
从永嘉站到发生事故的双屿桥段不过13公里。高速行驶的D301动车,距离D3115越来越近。大约十分钟后,惨剧发生。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此前被广泛报道的“D 3115因雷击停车”的说法仍有待证实。据乘客回忆,撞击时D 3115时速大约20公里。从动车的运行技术来看,如果雷击造成接触网断电,D 3115后面的D 301应该也会受到影响并停车。但事实并非如此。
信号系统故障后人工调度出现失误?
据业内分析,如果存在雷击的影响,那并非产生在列车动力系统,而是产生在信号系统。据悉,甬台温线整体装载二代C T C S列车控制系统,主要运行模式叫做“分散自律”,即由计算机从轨道和列车获取数据后,自动生成车辆调度方案,车辆依照各自方案安全行驶。只有当系统运行不畅或出现突发情况时,调度室人员方可通过按钮控制行车信号,业内称为“非常站控”模式。此次事故主因是否为动车所装载的A TP系统失灵,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很少人关注到,事故发生前的20时左右,D 3212次列车在经过温州南站开往温岭站的途中,最后一节车厢遭遇雷击,导致供电系统中断。23时左右,列车员组织部分乘客徒步前往温州方向,途经D 3115次出轨事故现场。同时,在前方十余公里处,双屿区域居民区发生大面积停电。
有专业人士分析,雷击可能已造成信号系统出现故障,温州南站附近区间出现疑似红光带,由于涉及此前D 3212断电和本车晚点等因素,列车控制改为由人工调度的“非常站控”模式,部分A TP等设备功能被强制关掉,以使D 3115缓慢通过疑似红光带,后来红光带可能又消失,加上D 3115已经行驶一段时间,对其速度和距离的判断由此出现失误。
当时的乘客宋女士证实,在驶向双屿路上D 3115一直以低速行驶。另据网上流传的一份据说是内部调度文件,D 3115一度恢复运转,在向台站汇报并缓缓启动后,又因乘客误启动紧急制动,因而被D 301追尾。23日晚在现场的多位村民证实,D 3115确曾一度启动。但记者未能从铁道部门获得对这份网络文件真实性的正面回应。
系统安全重重屏障未能及时拦下D301?
在甬台温线上,一辆前行列车突然断电抛锚,将引起列控、调度、监测等多个系统同时反应。任何一处的断电信息,至少会同时传往温州南站、永嘉站和上海铁路局的监测系统。然后,后方列车的监视屏幕上,将会出现一条红色光带,警示前方情况。如果车距过近,调度室会传输指令到动车装载的A TP系统,使之自动停车。
如果车内断电,车长必须通过紧急无线通信设备,告知调度室车辆情况。在D 3115停驶期间,车内手机信号正常,一些乘客拨通了家人电话。
专设于上海铁路局内的甬台温调度台是整条甬台温铁路的调度中心,有专用的通信服务器,标配值班人员至少三位:一位总揽调度,一位协助沟通各站,一位负责维修设备。D 3115在任何路段的抛锚,都可以为调度室知悉。他们拥有整整10分钟时间通知D 301司机停车,即便司机未能注意到警示,列车乘务员也可以在车厢过道数据仪表上发现信息,提醒驾驶员。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此外,全线各站(除温州动车存车场、温州南驼峰外)均配备相应的地面列控设备。从宁波到温州南,13个上下客站通过带宽2M的环形光纤网络,日夜交换监测信息。一家外国公司负责建造的无线专网G SM -R也可用于紧急通信。
在永嘉至温州南站之间的自动闭塞系统中,排列着多个无人控制台,实时监控闭塞区间路况,并发出指示信号。即便在停电状况下,它们也可以继续运转2个小时。正常情况下,在D 301接近D 3115十多个闭塞区间前,控制台就会发出警告。
铁路部门一般还要求在计算机传递故障信息后,必须口头进行交代,并以此为准。在D 301穿越的铁路旁,设立有显示通过信号机,即便车内监视器数据错误,驾驶员也应能通过信号灯判断前方路况。
可黑夜似乎淹没了这重重屏障。
“邻线抛锚”错误信号导致两动车追尾?
灾难在多重安全网中越来越近。潘一恒驾驶的C R H 2型动车,一直潜行于夜幕中,不断逼近D 3115,在整整10分钟内,似乎并未能获得准确的预警信号,直至追尾。
电力故障是另一种解释。甬台温线的区间和站内轨道电路,均采用中铁通信信号集团设计研制的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设计简介中称,这类电板受雷雨影响较小,且也进行了“1+1”的冗余配置。如果D 3115处轨道电路损毁或短路,调度台和后方列车都应能及时监测收到数据。
7月25日,承担车内终端系统设计的和利时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从调查组获悉,故障问题出自地面列控站所。记者调查获悉,地面站所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有两类,一是华为公司生产的O ptix系列,型号为O SN 3500、O SN 2000的通信设备;二是无人站所配置的佳讯飞鸿生产的K D T值班台。但这些设备都有断电后的自留电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动车运营中,曾出现列车控制系统标错列车所处轨道的情况。而对于可能造成数据紊乱的软件系统,如今尚缺乏公开的准确信息。几家参与设计制造的厂商都否认与之有关。
永嘉站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D 301出站后一度以160km /h行驶。
这是一个特殊的速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取的一份上海铁路局内部行车文件解释:“200-250km /h客运专线区段动车组被迫停车需下车处理时,列车调度员应发布邻线列车限速160km /h及以下的调度命令,限速位置按停车列车位置前后各1km确定。”
如果这一解释合乎事实,那么谁是它的邻线?D 301司机潘一恒是否接收到软件系统传递错误的信号,误认为D 3115在另一轨道,即“邻线”抛锚?这些疑问尚未能证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财经周刊
雷击引发火车事故:
动车4年4起高铁1月1起
“7・23”动车追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前面的动车遭雷击后失去动力,致后车追尾。据财新网统计,今年7月,还发生过另外两起高铁和动车遭雷击后出现故障的事件,所幸未出现伤亡。
财新网统计发现,动车开通4年来,至少发生过4起因雷击发生故障的情况;高铁开通不到一个月,至少有一次受雷击后故障;如果包括了普通列车,这样的事件更多。
每年夏天,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发生雷雨天气,有些地区的发生频率还相当高。火车因雷击发生故障,进而出现伤亡,究竟是火车的避雷措施做得不够,还是防范追尾的技术不到位,还是两者皆有问题?
在“7・23”追尾事故发生后,有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铁路公司(JR )表示,雷击导致列车发生事故的事情在日本的新干线绝不可能发生。日本铁路为什么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动车与高铁与日本的差距在哪里?
在铁道部给出明确答案和改进措施之前,中国民众夏天坐动车和高铁之前,都应先打上一个问号。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