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重庆深入开展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简称“唱读讲传”)活动,老百姓真心喜欢,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已经成为重庆人的文化自觉和生活时尚。但是,也有极少数人或不明真相有一些疑问,或立场不同有一些杂音。
为此,记者近日就有关问题采访了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
红歌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唱红歌就是唱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歌
记者:三年来,重庆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因为“唱红歌”首当其冲而被人们简称为“唱红”。请问“唱红”的内容有哪些?是否像个别人在网络上发帖所说的有“极左”和“回到文革”的嫌疑?
何事忠:“红”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烈的词,红色代表生机、活跃、青春、热情,代表明亮、鲜艳、力量、奔放和充满生命力。红歌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歌”的“红”,不仅是昨天革命先烈的“红”,还有今天幸福生活和未来美好愿景的“红”。
我们认为,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的歌曲属于“红歌”,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劳动人民、歌颂人民军队、歌颂民族团结和家乡美好的歌曲同样属于“红歌”。重庆“唱红”,主要唱救国、建国、兴国、强国的好歌。既唱《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等爱党爱国歌曲,也唱其他优秀歌曲。比如,2010年举办的首届中华红歌会,就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故乡的云》、《绿岛小夜曲》等;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就唱了《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我们都是一家人》等,还唱了美国的爱国歌曲《雪绒花》。这其中一些歌曲还属于港台流行歌曲。同时,我们还广泛传唱结合重庆实际创作的新歌,比如《平安之歌》、《小康路上一起走》、《森林重庆之歌》、《大山大水大重庆》、《祝福重庆》等。这些新老红歌,见证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奋斗,记录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歌,老百姓发自内心喜爱。
现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喜欢红歌的,也有喜欢流行歌曲的,还有喜欢摇滚乐的。红歌是“主旋律音乐”,但却有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唱红歌”并不排斥唱其他的老百姓喜欢的好歌,不存在什么“左”“右”,更不是“回到文革”,而是“正”。重庆“唱红歌”不仅没有出现“文革”最流行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有理》等歌曲,相反,一些在“文革”中禁止演唱的歌曲却在热唱。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送别》等。至于整个 “唱读讲传”,其内容就更宽泛了,既包括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涉及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化精品。因此,那种认为重庆“唱红” 是搞“左”的一套、是“回到文革”的观点,确实是没有根据的。作为党委、政府的宣传文化部门,我们理所当然地不提倡大家都去唱“靡靡之音”,旗帜鲜明地反对唱消极颓废、格调低下的歌曲。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在重庆考察后,用“红”、“绿”、“新”三个字概括了重庆之行的感受。他说:所谓“红”,包括正义、正道、正宗的文化精髓,包括道德、情操、理想,既有革命传统,也有古今中外经典,外延很广,我们对此高度认同;所谓“绿”,山城处处绿树成阴、绿意盎然,加上整个城市起伏跌宕,很有层次感,令人心旷神怡;所谓“新”,重庆新的气象、新的观念、新的尝试、新的实践、新的面貌,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我认为,刘长乐先生对重庆“唱红”的评价是全面客观的。
重庆“唱红”高潮迭起、久唱不衰,源于群众的自觉和自愿
记者:重庆“唱红歌”采取的是行政命令,还是群众自觉自愿?
何事忠:毛泽东同志曾讲:“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重庆“唱红歌”之所以能够高潮迭起、久唱不衰,主要源于群众的自觉和自愿。
大家知道,唱红歌不分场所、不拘条件,老百姓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一个人可以唱、三五成群可以唱,千人能合、万人能唱。既然老百姓有需求,宣传文化部门就不能坐视不管、袖手旁观,而是注重加强了对活动的引导,主要是搭建平台、加强辅导,既抓普及又抓提高,但自始至终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了群众的自觉自主自愿。
在“普及”方面,主要是自发开展分散性的活动。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军营,有的自发组建了红歌合唱队,有的形成了公园红歌传唱基地,街头巷尾、广场公园老百姓自发 “唱红歌”随处可见,天天都有。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群众不喜欢、不认可,不自觉、不自愿,能够搞得这样红红火火、持久不衰吗?。
在“提高”方面,除了基层找熟悉音乐的同志加强一些辅导外,主要是在重大节日、节庆和重要纪念日,市和区县开展一些集中性演出。演出的节目大都是根据不同的主题,从老百姓平时搞得较好的节目中遴选出来的。因为群众性的队伍多的是,基本不需要排练,通知大家到时登台演出就行了。就是这样的演出,我们也要求参演人员不统一着装,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进而使“唱红”自然化、生活化、常态化。
“唱红”是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际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
记者:唱红歌是一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吗?
何事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最重要的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开展包括“唱红歌”在内的“唱读讲传”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本质上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尽之责。
这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唱红歌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好形式。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真正由观众变为演员、观众一体化,由学生变为老师、学生一体化,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上阵,既可听人唱,又可自己唱,使群众在凝魂聚气、扶正祛邪、增智强能、提神鼓劲等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重庆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绝不仅仅是抓“唱红”。这几年,我们在抓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四大件”建设,推进“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建设,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戏剧、送展览、送春联下乡,打造重庆卫视为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等方面,都走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前列。因此,全社会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巩固和发展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精神风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