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昵称为“郭美美baby”的微博账号吸引了足够多的互联网关注。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微博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将或许本应在个人私域范畴内予以评价的炫富行为,迅速升级成一桩公共事件。网友的围观昼夜不歇,人气论坛上回帖高楼瞬息存灭,不停有传言被证伪,但旋即会有新的人肉搜索结果被力挺,牵扯进来的机构则疲于辟谣与澄清——— 昨日夜间,中国红十字会又在其官方网站连续挂出三份声明,否认“郭美美”与其存在的关系。但面对滞后而稀疏的官方应对,公众的忧虑却依然无法完全得以纾解。
进入公共视野的“郭美美”事件,是诸多社会情绪的复杂叠加,而值得投入众多舆论资源跟进的,应该是尽力剥离掉私人因素,留存下来的与公共利益有涉的那一部分。在社会多元发展的过程中,个人的炫富行为固然也要收获社会的负面评价,但只要其财富的来源合法正当,尤其是与公权力、社会公共资源无利益纠缠,便应属于私域范畴而不受太多干扰。即便有诸如包养等畸形财富聚集状态,只要与社会公共利益无涉,也犯不上惊动原本就稀缺的公民围观力量。
“郭美美”事件之所以在真相掘进与官方撇清的拉锯中不能自拔,皆因公众对其背后若隐若现(或者说到目前为止尚不明朗)的利益链条充满忧虑,加之相关信息长期以来处于不被主动披露的状态,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才最终导引出“公民围观不止,官方辟谣不休”的尴尬与疲惫。一个90后女孩在几个月前的一夜间暴富,对于公众而言大可以作为饭后谈资,但从一开始就被牵扯进来的中国红十字会却无法让人们一笑了之。诚然,微博认证信息后被证实有误,红十字会在随后的澄清中更是为公众详细辨析了“红十字商会”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所谓区别,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口语简称中的混同,却依然无法得到周全的解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几乎不停进行着的质疑与辟谣中,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处于被动澄清的状态,公众人肉出一点,官方就接着否认一点,在这场事关红十字会形象的舆情对垒中,一直无法看到该机构试图扭转局面的主动作为。更不消说,有些因公众围观而牵扯出来的细节,比如郭姓副会长的手表究竟是否拥有天价市值,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强有力的正面回应。此次事件即便最终被证实背后有商业炒作团队,人们对红十字会财务状况的担忧不仅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应当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甚至回应。不是什么百般委屈的“躺着也会中枪”,枪口所向从来都是其来有自:在此之前,正是红十字会频频曝出的“万元帐篷”、“天价餐费”、“虚开发票”等诸多丑闻,为公众疑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依据。偶然个案的叙说背景,必然会被追溯到多年来极端不透明的红十字会财务账目。
个案紧逼中的被动辟谣,只会进一步消解公信力,进而加剧公共形象的崩塌。账目审计也时有发生,但没有彻底公开而只有内部掌控的状态,注定无法纾解人们心中的疑问。更何况对于机构而言,没有细化到每一笔支出的笼统数字其实什么都不是,而参与公益资金管理的人员所拥有的公职身份,更让其无法避免地成为官员财产不公开窘况的陪绑者。只有日常、主动、全面地披露所有账目明细,才是对所有可能的误解与抹黑的最有力回击,这原本应当是起码的常识。
日前,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其官网上主动公布家丑,让人们看到一种试图有所担当的努力。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红十字会负责人亦曾向媒体表示,该机构正准备建一个向社会公布账目的透明系统,以此来增加公信力。账目公开的透明系统何时建成,尚无从获知,但可从中读出其对公共形象困境的求解尝试。作为以公信力为其存活根本的公益机构,没有日常、主动、全面的账目公开,是绝然无法想象的。“郭美美”事件或许只是偶然,但公众的疑虑却一直存在。
作为个案的“郭美美”事件,一定要有一个真相出来!人们关心并追逐真相,但更在意真相背后的利益疑云,“郭美美”事件与社会公共资源之间的纠缠,需要进行不留情面的彻查。在这场真相焦虑与信息遮蔽的拉锯中,设若能借由偶然事件进而倒逼出中国红十字会的账目全面、彻底地公开,实在功莫大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