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揭秘:邓小平女儿邓楠在陕西农村插队的日子(图)

www.sinoca.com 2011-06-21  陕西日报  [复制链接]  字体:

  核心提示:1970年3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团支部书记邓楠与同校学生张宏(后成为邓楠的丈夫)、李茂营、苑世男到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高寨子公社(现高寨子镇)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本文来源:《陕西日报》2011年2月23日第11版,作者:陈圣强等,原题:《邓小平女儿邓楠在宁强的日子》

  近日,宁强县档案局在整理本县高寨子镇档案时,发现邓小平女儿邓楠的户口迁移证。与邓楠同时签发户口迁移证的,还有张宏、李茂营、苑世男3名男生,也都出生在1945年,均系大学分配。在张宏迁移证的背面,写着“请高寨子公社给入户(4人)”,并加盖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宁强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的印章。

  根据宁强县档案局、县史志办的一些资料,还有高寨子镇群众的记忆,宁强县政协主编的文史书籍《汉源风云》、高寨子镇丁家湾老年人的深情回忆,以及洪全德的后人精彩讲述,串起了邓楠在宁强的全部故事。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城以东10余公里的河谷地带,汉江源头玉带河穿境而过,皇帽山巍立于北,马面山横亘于南。居民散居在玉带河两岸,多以农耕为生。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此后,在全国各地立即掀起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整个文革期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达1600多万人。

  1970年3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团支部书记邓楠与同校学生张宏(后成为邓楠的丈夫)、李茂营、苑世男到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高寨子公社(现高寨子镇)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邓楠初来时,被安排在高寨子公社院内许清河家,随后转往马面山腰的薛家坝村丁家湾(当时称民生大队)大队支书蒋映昌家,将张宏安排在距蒋家200米外的丁正苏家。

  丁家湾风光秀丽,山水可人。向南缘山而上可达宝塔寺。宝塔寺是一座古老的石窟寺,寺名宝塔却并没有宝塔,只是那一带高耸的山体层层叠叠宛如宝塔而得名。向北顺坡而下二三里便到达川道中依山傍水的城黄公路(县城至宁勉交界的黄土岭)。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隐约可见座座农家瓦屋茅舍,邓楠当年的住处蒋支书家即在其中。蒋家的房屋布局呈“7”字形,主体为正房,桓房则为厨房和圈舍。正房中间是堂屋,进门一侧就是当年邓楠下榻之处。她的床上一年四季总挂着一床蚊帐,冬天保暖,夏天驱蚊,平时放下也可隔个里外,起着屏风的作用。简陋是简陋了一些,但她经常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据当地人们介绍说,邓楠个头不高,体态丰满,操四川口音,酷似其父,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学生、团支部书记。由于她说的四川话,很容易和当地社员沟通。其男友张宏,中等身材,结实,干练,会武功,尤长于挥刀舞剑之术,在北京大学与邓楠同班。他家住江苏农村,其父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民,还会做砖烧瓦的手艺。

  他们来到高寨子丁家湾后,除出工参加集体劳动外,几乎是形影不离,相互关爱,相互体贴,感情甚好。两人在张宏所住的丁正苏家单独开灶做饭。当地人还清楚记得,邓楠用她那浓郁的四川口音提高嗓门叫喊张宏回来吃饭的情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还得翻山越岭去山南10多里外拾柴禾做饭、取暖。张宏不仅嗓门高,且力气大,每次拾柴禾都带了邓楠同行。邓楠开始只能背小小的一捆,且斜挂在背上,当地人风趣地说,那简直就像斜扛了一支长枪。但后来,她逐渐适应走山路,也能背三四十斤柴禾。张宏也学当地人背东西用“丁”字形的搭拄子撑着歇气。邓楠见用一根独棒支撑着那么沉重的东西,非常担心,就蹲下身子双手帮张宏扶住搭拄子,当地老乡见此情状一个个忍俊不禁。他们很爱他们的宠物――大黄狗,经常为它洗澡。大黄狗也很忠实,为主人壮胆、焐脚,出门时跟随搭伴,奔前跑后,颇能尽职。

  推行极左路线的那个年月,按照政策的规定,知识青年必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参加集体劳动。时任公社书记的洪全德和大队支书蒋映昌都尽可能给他们安排简单轻巧的活,只怕他们吃不消,苦了他们。当地群众反映,张宏、邓楠有知识,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能坦然处之,每天有说有笑,劳动积极性还真的挺高,下定决心要把自己锻炼成和贫下中农一样能吃苦耐劳的普通劳动者,且能与贫下中农的感情好恶息息相通。张宏每天起得很早,在集体未上工之前,总是去田间屋后拾人屎畜粪为集体广积肥。劳动中,他非常卖力,上工总是一个小跑,坡上路上的小石子被踩得乱翻,从没听见他叫声苦,叫声累。邓楠干活也积极主动,卖力肯干,绝无迟到早退、挑三拣四、拈轻怕重的现象。当年,邓楠被选为宁强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邓楠爱穿件大花格子布衣服在农村妇女行列中参加集体劳动,如搞梯田建设或晒粮食等,你根本觉察不出那是一位来自北京高干的女儿。

  邓楠在收工闲暇时,总爱坐在床上看书、打毛衣。在当地人看来,邓楠与张宏有知识、有水平、有文化,也很有修养。他们来丁家湾时,只带来两只极普通的木箱子,里面除常用衣服外就是书了,当时人们也不知道是些什么样的书。在社员心目中,单从他们能熟练地背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三篇》、《新五篇》和很多毛主席语录就知道他们学问渊博,非同一般。

  邓楠的母亲卓琳经常写信给邓楠,对她的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都给予指导,要他们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入乡随俗,要尊老爱幼,且不可给当地父老添麻烦。由于张宏爱和年轻人一起劳动,肯吃苦,肯吃力,当地干部和群众都喜欢和他接近。他也经常模仿宁强口音学说宁强话,与人开开玩笑。休闲时间,人们少不了要他表演一段拳术或剑术,且每求必应,他的表演总能赢得阵阵喝彩。他还曾在县城礼堂表演他的武艺,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蒋支书家大儿媳妇白秀芬总是尽量帮助邓楠。邓楠还亲手为白秀芬织了件毛衣,白秀芬至今仍穿在身上。每每提及邓楠,她总是掀开外衣亮出毛衣,激动地说:“虽然短了,旧了,但我仍在穿,因为我们丁家湾人非常想念她呀!”有一次邓楠回家探亲返宁后,一见到白秀芬就高兴地说:“哎,我们结婚啦。”白问: “在张宏家,还是你们家?”邓楠爽快地回答:“当然是张宏家。”随后就一古脑地道出了在张宏家的所见所闻,如她是怎样跟张宏父亲学做瓦坯活的等等,有说有笑,既有生动的语言,又有形象的比画。可见当时她的心态是比较达观的。

  邓楠还非常喜欢跟小朋友们玩耍,讲故事,做游戏。她经常领着公社书记洪全德的小儿子玩耍,还留下了一张朴实无华的合影照片。

  一年后,邓楠、张宏返京,给宁强丁家湾人留下的是一把铜勺、一件白秀芬依然穿在身上的毛衣和几张合影照片,还有就是丁家湾人对这段非常时期往事的追述了。

  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去世时,中央电视台将北京的追悼会向全国直播。丁家湾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了当年在这山村插队的邓楠,都叹道:“邓楠老了,她应该到她曾经生活、劳动过的地方来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她当时走过的羊肠小路已变成通车大道……”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内地拟建十大摩天大楼一览 武汉重庆雄心勃勃(图)
下一篇: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纠错能力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大陆] 揭秘毛泽东英语水平:一个单词决定邓·[环球军事] 揭秘邓小平决策自卫反击越南内情:苏
·[大陆] 邓小平自评功过: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财经证券] 邓小平送股票:纽交所董事长2000美元
·[明星娱乐] 韩庚身高1米8演邓小平?经纪人:坐着不·[环球军事] 李光耀回忆: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
·[大陆] 希拉里引述邓小平名言:摸石头过河 形·[环球军事] 邓小平秘密决策首度曝光 对美国要有
·[大陆] 美华裔将军傅履仁:我恭敬地给邓小平·[大陆] 邓小平一家最早竟是从“敌台”得知林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千万别这样吃!这17种家常菜竟是健康杀手?(组图)
千万别这样吃!这17种家常
探访亚洲最快乐的国家 没想到不丹竟这么穷(组图)
探访亚洲最快乐的国家 没
全面开扒泳坛“小包子”宁泽涛 他的女神居然(图)
全面开扒泳坛“小包子”宁
赴美国Gucci超级卖场扫货 简直就是白菜价(组图)
赴美国Gucci超级卖场扫货
日本肌肉男咖啡厅 岛国妹子排长队都排疯啦(组图)
日本肌肉男咖啡厅 岛国妹
中国妻子自曝3年韩国生活:思密达的吃住行(组图)
中国妻子自曝3年韩国生活:
何必去西藏 成都边上就藏着一个天堂般藏区(组图)
何必去西藏 成都边上就藏
看看日本人拍的抗战片 究竟有什么感人的?(组图)
看看日本人拍的抗战片 究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