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安徽六安久旱终逢甘霖,东桥镇街西村农民抓住机会栽插水稻秧苗。郑金强摄
连日降雨缓解旱情,但江河湖库水位仍然偏低――
纠结的水乡抗旱(乡村观察)
编者按:昔日“鱼米之乡”的一场罕见大旱,再次凸显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足的现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就是要下决心补齐水利这块短板,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瓶颈。传统丰水地区如何抗旱?应对旱灾背后凸显哪些不足?面对水资源水环境的新变化,如何建立长效的应对机制?请看本报记者从湖南、湖北等重旱区发回的报道。
6月3日―8日,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雨过程,湖南旱情有效缓解,湖北、安徽旱情缓和,但江苏由于降雨较少,全省旱情没有缓解且有所发展。
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8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目前耕地受旱面积3439万亩,比降雨前减少2256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2078万亩,比降雨前减少1126万亩。有197万人、4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比降雨前减少186万人、69万头。
据悉,由于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旱情还未根本解除。特别是前期江河湖库水位偏低,水位回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艰难的选择
抗旱,还是等雨;种双季,还是改单季
6月4日以来,旱区终于迎来两场久违的降雨。抢种、补种,旱区农民又忙碌起来。
在湖南南县赛南村田头,改种完中稻的农民钟奇才,回想起50多天的抗旱经历,心情难以平静。
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原本“头顶长江、脚踩洞庭、腰缠四水”,水资源丰富。但今年遭遇的罕见大旱,境内的6条河流5条出现断流。
“今年补贴高,争取把早稻种下去。”钟奇才说,4月中旬政府组织抗旱抽水,农民纷纷育秧、泡田,他家的4亩双季稻全部栽插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稻苗天天叫渴,老钟着急上火。“往年到5月份,怎么也能下点雨,没想到今年这样旱。”钟奇才说,老天爷指望不上,抽水的小河沟也见了底,为了保住稻田,他只能从附近的小水塘抽水浇地。
“浇一亩地,开销就要几十元!”塘里的水越来越少,老钟心里也越来越没底。他算了笔账,4亩地种子、肥料等已经搭进去1000多元。继续抽水浇地,还得往里贴钱;如果等雨,过了早稻生长关键期,收成肯定不行;如果改种,那要狠下心丢了这一季。
“稻苗一天天泛黄,看苗情打不了三成。”钟奇才下了决心,“翻耕,双季改单季。”
据统计,南县今年47万亩早稻,严重干旱面积达23万亩,预计亩均减产300斤左右,绝收4.6万亩。湖南全省32万亩早稻干枯死苗,全部改种中稻或旱粮。洞庭湖水面仅780平方公里,比常年少1/3。
在湖北监利县洪湖岸边,本应是“洪水一片”,却呈现出了冬季“枯水一线”的景象。面对大旱,朱河镇乡钥村农民黄宜望选择等雨。
黄宜望家种了3亩地,今年因旱没栽早稻,一亩地损失400多斤。“主要是成本高,不划算。”他说,正常年景每亩地投入500―600元,干旱年景要水多、肥多,每亩多花300元。正常年景泡一亩田要6―8个小时,现在24个小时泡不透,用水量是平常的2―3倍,一亩要200―300立方米水。
“这些天一直在听天气预报,就盼着雨水,抢补幼鱼苗。”监利县棋盘乡高潮村渔民连民华一脸忧愁,他今年养了100多亩的小龙虾,原本打算赚上一笔,但是因为干旱,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往年这个时候小龙虾都已经卖了七八万元了,今年却只卖出去80多元,今年至少要亏上10多万元。”老连说,村里的其他渔民也境况相似,往年6 月份他的收购点每天至少要交易几千斤,但是现在每天的交易量不过200斤。“价格挺好,可是很多虾苗都干死了,供不上货。”棋盘乡0.98万亩鱼池干涸、苗死,直接损失4900万元,小龙虾基本绝收,直接损失8000万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