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官员要求驱鸟避免影响高考 护考过度遭质疑 |
www.sinoca.com 2011-06-11 中国青年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核心提示:重庆沙坪坝区政府某位领导称,为防高考过程中鸟叫声过大,工作人员应以环保方式驱鸟,“避免考生因鸟叫分心影响发挥”。多数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驱鸟“完全没有必要”。“护考行动”无形中增加了考生压力,不利于高考改革推进。
在“为国选才”的高考期间,不知道重庆沙坪坝的鸟儿有没有被驱赶。现在,高考结束了,它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叫唤了。
高考到,鸟儿不许大声叫,这是沙坪坝区政府某位领导的要求。他在6月6日下午举行的高考工作汇报会上提出:不少学校绿化较好,吸引大量鸟儿前来,若在考试过程中鸟叫声过大,工作人员应以环保方式驱鸟,“避免考生因鸟叫分心影响发挥”。
这位领导的“体贴入微”,不一定会感动辖区内的考生,但却得到了一位在超市工作的考生家长的支持,她感叹领导“考虑得非常周到”。不过,更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驱鸟“完全没有必要”。
“护考行动”风起云涌 措施越来越多越来越细
连自由飞翔的小鸟都受到了高考的牵连,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护考”行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近几年来,“护考”已成为高考期间的关键词。最早是家长自发“护考”,在考点周围“堵校门”、“断交通”,生怕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干扰了考场上的孩子。随后,一些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到“护考”的行列中,争相为考生“送温暖”、“献爱心”。于是,祖国各地的“护考”行动风起云涌,而且措施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涉及面越来越广。为高考“护考”已成为公共行为、全民行动。
“禁止鸣笛”是多年来各地高考期间“护考”的普遍举措。今年,北京的交管部门就在该市的19个考区、113个考点门前及周边道路竖立起“考试期间减速慢行”、“禁止鸣笛”等警示牌,并对部分路段适时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合肥市的交警会从重处理那些有违高考禁令的车主,从考试前几天开始,他们就对考点给予重点保护,对违禁鸣笛、农机车辆闯禁区等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按上限处罚”。
而那些反感某些特权车辆不管有事没事都拉响警报招摇过市的人,可能会对这些规定持欢迎态度,尽管其惠及面很窄,有效期也仅两三天:上海市要求急救车在进入或路过考区时,不管有没有任务都不准鸣笛、拉警报。北京的消防车在救火出动过程中,经过考点可以亮警灯,但不能鸣警报,“避免影响考生考试、休息”。
救人与灭火,都是十万火急之事,但在高考面前,对不起,请让车轮慢点滚。
在消防车、急救车都要为高考减速的时候,有一类车辆却可以快速前行。高考期间,北京的有车一族肯定都希望“家有考生”。因为这两天,他们能体会到被特殊照顾的快感。只要是接送考生,车辆就不限号行驶。遇到堵车,还可以拨打“110”或者“122”,获得优先通行的权利。北京甚至还规定,因为高考而犯的小违章可以免受处罚,他们即使被电子眼拍到,也能凭借准考证“逍遥法外”。让某些交通法规在高考面前暂时失效的还有合肥市,它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原则上“不扣不罚”。
社会不仅给高考考生特殊政策、特殊待遇,而且还关怀备至、嘘寒问暖。
每年的这个时候,“免费送考”和“爱心送考”也会成为与高考同行的流行词。在湖南长沙,海南海口、三亚和天津塘沽等地,准考证就是公交车票。在各大城市都活跃着一支支“爱心送考”出租车队,它们有的是自发组成,有的是为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高考期间,记者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门口看到民警搭建好了一个能够容纳70余人的休息区,里面准备了饮水机,还为每名在休息区里的考生和家长送上一把扇子。
在考场周围,被禁止的不只是汽车的喇叭声。上海普陀区的桂杨园社区因为面对某个考点,小区茶室内的娱乐活动在高考前夕和考试期间选择暂停,五六年来都是如此,已成为居民们的自觉行动。
衬托女性之美的高跟鞋和香水,也在高考场上成了“违禁品”,尽管可能还没有人认真地研究过,它们带给考生的,究竟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的影响。上海某中学对参加高考考务工作的60多位老师进行培训时,着重强调不要穿高跟鞋、不能喷香水。北京市对监考老师的管理也细致入微,作出了同样的规定。
“护考”无形中增加了考生压力 不利于高考改革推进
社会各界发起的种种“护考”行动,虽然体现了浓浓的温情,但是否也有“过度保护”之嫌?很多人在回忆高考时都表示,高考虽然残酷,但也是一次对人的磨练,是对自身意志品质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考验。高考就像一个战场,经历过这场大战,年轻人可以获得人生第一笔丰厚的经验财富,比如锻炼坚强的心智,独立自主的能力。
那么,如今这些在社会全面保护下走向高考战场的孩子,他们能锻炼出坚强的心智、独立的品质吗?
试想,如果汽车的几声鸣笛都可以影响考生的高考成绩,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抗干扰能力太弱了?连汽车鸣笛的干扰都抗不了,这样的孩子以后还能做什么?很多人小时候做事三心二意时,都被父母或老师以毛主席的事例加以教育: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为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常常跑到闹市区看书。
去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考试期间,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是不是也可被视为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
在高考生源连年下降、录取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在全国超过72%的考生能够进入各类大专院校的今年,从政府到家长,可能依然没有认识到,让考生在一个正常的而不是刻意打造的环境中独立完成高考的重要性,他们依然被视为需要得到特殊关照和保护的对象。这些已经成年或接近成年的孩子,在许多长者的眼里,还是温室中的花朵。
《规划纲要》为高考改革指出了一个光明的方向,即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是要造一座选拔人才的“立交桥”。当这一天真正实现,教育学者熊丙奇说,高考就会趋于平凡。而“护考行动”凸显了高考的特殊地位,它在无形中增加考生压力的同时,也让高考改革面临着不利的社会局面。
今年高考期间,一家中央媒体的要闻版主编在博客上回忆起自己的高考,他说:24年前,俺发着高烧,没家长陪伴,没爱心车队,也没各部门无微不至的服务,独自一个人从很远的家每天骑车赶赴考场。相同的是,都是应试教育下的蛋,不同的是,那时这件事多数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