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京”与“进京”的前世今生 北京户口有多实惠 |
www.sinoca.com 2011-06-07 中国经济周刊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四十分之一的进京指标
“提高在京人员的‘含金量’”
留京指标放开了,进京指标却在逐年缩减。
今年5月初,就有媒体报道称:“ 2011年,北京市给予非京生源毕业生进京指标名额为6000个,比去年大幅下降2/3。”
之后,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又出面澄清:“北京今年将会缩减进京指标,预计将比去年减少1/3以上。全市进京指标会根据各区县上报的需求实行动态调整,最终数量在6月底可确定。”
小西来到学校所在的海淀区人社局,该局一位相关人士介绍说,“去年进京指标还有2000多个,今年不到1000个,海归、博士、硕士往下排,根本轮不到本科生了。”
小西无比庆幸自己的考研决定,“多亏上了个研究生,还能搭上末班车。”
不过很快,正沉浸在庆幸中的小西被一个坏消息惊呆了:据海淀区人社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2011年,北京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2.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万人,但进京指标将在6000人左右。“将近四十分之一的进京几率。”
该人士表示:“进京指标之所以缩减一方面是控制在京人员的数量,另一方面是提高在京人员的‘含金量’。”
“控制数量”已经不是新话题。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而在2010年,根据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必须下降到25%,控制外来人口势在必行。
那么,又如何提高“含金量”呢?
2010年8月,北京市发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首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2%,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人才贡献率达到60%。
“(人才引进)当然更倾向于高学历人才。”海淀区人社局人士介绍说,最近几年,北京启动了“分流工程”――一边推进“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一边缓解就业压力,缩紧留京政策。
所谓“千人计划”,是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2008年开始,中央人才协调小组决定用5到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的海外高端人才归国从事科研、教学、创新和创业活动。
目前,“千人计划”已分5批共引进专家1143人。根据归国待遇的规定:“具有中国国籍的引进人才,可不受出国前户籍所在地的限制,选择在国内任一城市落户。”可是,绝大部分专家都留在了北京。
据海淀区人社局人士介绍,“‘千人计划’还需要配套家属的留京指标,如配偶、子女等。”
另外,2009年5月,《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正式颁布。根据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在国内从未办过就业分配手续、出国留学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学业结束回国两年内可申请北京落户。”
“那么,其他人的机会自然就少了。”海淀区人社局人士介绍说。
“2008年,我为了争取留京指标选择了考研。”小西说,“难道我现在要为了进京指标出国留学?”
“不均不衡”的指标分配
一边是大量指标被“浪费”,另一边是最需要人才的民企和私企却几乎没有指标
虽然小西具有申请进京指标的资格,但实际上,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却很小。
原因是,进京指标的分配“不均不衡”。
“进京指标多分配给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其次是高科技单位,最需要人才的非公经济,如民企和私企却几乎没有进京指标,所以指标分配一直‘不均’。”北京海淀区人社局相关人士说,“‘不衡’指的是各单位都倾向于选择理工类专业的人才,文史类和艺术类专业的人才落户非常难。”
小西说,学文史类专业的毕业生想进国企和高科技单位非常难。“这些单位文职类的岗位非常少,流动性极小,几乎不可能进去,进去了单位也未必解决户口,而这些单位又是握有指标最多的。”
5月7日,北京海淀区人社局在网站上公布了《海淀区关于2011年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引进接收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在指标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指标分配要着重参考招聘单位的纳税额、是否为创新型企业等要素。
“从纳税额来看,当然国企能拿到的指标最多,占总数的70%左右,个别单位甚至用不完,有的就浪费了,也有的被非法高价倒卖,这不仅影响人才的自由流动,浪费社会资源,还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该人士介绍说,国企指标多、限制少,甚至还有少量的“引进特殊人才”指标,即没有学历、专业、年龄、岗位等限制的“全自由指标”。
更荒唐的是,“也有一些国企已面临倒闭或已经倒闭了,但仍登记在册,指标就被拿走公开叫卖了。”
据介绍,尽管北京市人社局“三令五申”――“一经发现非法倒卖指标行为,立即取消该企业的指标,并给予处罚。”但现实是,“我们没有人力和能力对所有申请指标的企业进行监控,也不知道哪些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的局面,我们只能按照规定每年定期发放指标。”北京海淀区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对于这种问题他们也感到束手无策。
还有部分指标落在了高科技单位。2001年,北京市出台了《中关村[7.27 1.39% 股吧]科技园区接收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办法》,其中规定对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科技单位的进京指标发布没有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需求,向国家申请进京指标,也不收取任何费用,但一定要提前做计划报批。
“这是另一个混乱区,”北京海淀区人社局人士表示,“一些人才和企业之间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挂靠,没有事实上的工作关系,而户口、档案却在‘空转’。”
相较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则规范了很多。“这些单位有编制的限制,所以空出的岗位、人数都很好统计,再加上都是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所以结果比较透明,避免了‘暗箱’情况。”
由于指标集中在少数单位手里,那么选择人才的标准也由“少数单位”决定。上述人士介绍说:“国企和高科技单位一般都选择计算机、通信、工程、管理等理工类专业的人才,行政事业单位比较多样化一点,但普遍看来,文史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的人才落户是比较少的。”
小西所在的研究生毕业班中共有23人,其中18人为“非北京生源”,目前确定了工作单位的只有5人,“都是解决户口的。”小西感慨说,“悲喜交加啊!”
“喜”容易理解,解决了北京户口无疑是好事一桩,省去了不少后顾之忧。但为何又“悲”呢?
“只有两个同学是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不错,待遇也过得去。”小西摇了摇头。
另外三位同学为了解决户口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个当了大学生村官,“在京郊一个贫困县的街道办事处,做宣传工作,月薪1200元,落户时间不定。”还有一个进了某部委的官方网站,“在丰台郊区做编辑工作,月薪2000元,至少工作五年才给落户。”最后一个进了密云的一家高科技单位,“做内刊,月薪 1800元,工作五年落户。”
以2010年北京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计算,这三位同学的收入均未过平均线。
“很多同学都为了落户北京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喜欢的工作,也放弃了最珍贵的青春。”小西说,“如果还能选择,我一定要学理工类专业。”
北京海淀区人社局人士告诉记者,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明确写道,“优先解决好符合首都发展需要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落户需求”。
“那我们学文史类专业的就不符合首都发展需要,不是人才了吗?”小西很困惑,“北京不是全国文化和政治中心吗?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