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大坝五大疑问现场报告:旱涝和蓄水有关(组图) |
www.sinoca.com 2011-05-31 东方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灾害出现“人为因素”
人口承载负担不降反增
秭归不但面临要承载三峡水库带来的重压,还须应对为求经济发展的大兴土木对地质造成的破坏。
虽然三峡地区属于典型的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但地质灾害的真正发生,不仅依赖于内因,往往还要依赖于多种外因的共同作用,比如降雨、人类活动影响。
“在人为活动影响中,除了建三峡蓄水产生的直接影响,移民相关的人为活动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地的一位地质专家表示,三峡地区长期以来人类生存条件恶劣,人为活动对于地质的扰动已十分明显,并成为不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在大坝建设后除了部分人口迁移外,大部分移民采取建新集镇或选取地势较高点造房等本地安置。拿秭归县来说,建坝前全县人口有41万,现在不算返流人口就有38万,整个县土地资源却因为三峡建设占用不少,人均耕地不到1亩。“从人口的承载负担来说,在三峡大坝建设以后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变得愈加沉重了”。
事实上,在郭家坝镇泥石流背后,当地群众就将灾害引发的主因指向人为因素。“以前我们这里都没有出现过泥石流,这次在郭家坝的山上因为道路施工建设需要,正在挖一个涵洞。很多人都认为,涵洞的修建导致了土石松动并破坏了山体正常的排水路线,最终导致了这场泥石流的发生。”郭宝云表示。秭归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郑卫军说,新城的建设,离不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如修筑公路、兴建民房等,这对本来就很脆弱的地质带来说,无异于又一次伤害。“对于存在滑坡体等敏感地区,有时候,堆积物堆放得过于集中,或者随意倾倒,都有可能引发新的滑坡等地质灾害。”
早报记者在郭家坝采访时候发现,当地对地质更大的伤害仍在持续。据了解,在过去几十年间数十家矿业企业长年累月在这里开山、采矿。统计显示,在1999年,秭归全县仅煤矿企业就有221家。10年后,全县现有矿山企业62家,年采矿(石)约163吨。“现在还有不少外地移民觉得家乡好陆续选择返回郭家坝,但同时镇里的有钱人又都选择在秭归或宜昌买房子想搬离这里,因为这里不是很安全。”郭宝云说。
在不少像郭家坝居民在遇到灾害后产生进县城买房的念头,也促使了秭归县城茅坪镇房地产的建设,早报记者在县城周边看到不少正在加紧建造的楼盘,当地的房价也被抬升至近4000元/ 平方米。如今的茅坪镇周围犹如一个巨大的工地,在长江边巨大的物流园项目已经在隆隆的机械声中大兴土木,而其他项目工地也在这片土地上纷纷动工。
现在三峡大坝所在的秭归县,不但面临要承载三峡水库带来的重压,还必须应对移民问题带来的负担,以及为求经济发展的大兴土木对地质造成的破坏。不知道这片本已十分脆弱的土地,还能承载多重,还能支撑多久?
相关新闻
6亿、40亿、80亿……治理经费依然紧张
“国家专门为一项工程配套设立地灾防治专门机构,斥巨资进行防治,除三峡工程外,再无二家。”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主任李烈荣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达上述观点。
事实上,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开始逐渐凸现,相关部门对此的重视程度正日益显现,这也从专门用于三峡地质灾害治理金额的不断攀升中体现出来。1989年项目上马前,明确在400亿元移民投资预算中,拿出6亿元包干三峡地质灾害治理;2001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费用又增加了40亿元,并成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2003年,中央又决定再拿出近80亿元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据了解,工程治理仍是应对库区重大地质灾害的主要手段,治理经费的主要用途,以“二期地质灾害防治”为例,估算为39.08亿元的总经费中,崩滑工程治理投入为19亿元,库岸防护为8亿元,高切坡和深基础处理为7亿元,搬迁避让仅为2.16亿元。此外,调查评估投入约为2.05亿元,而监测预警、规划和科研经费等,更是只有5100万元和3600万元。以湖北秭归为例,目前该县已实施了3期共计50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完成投资4.78亿余元。早报记者在秭归采访发现,在这个小县城内,配备了相对齐全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治理中心等。
“目前治理的经费紧张,县里大部分的地质灾害点,都采取了群防群测通过监测、预警来应对,遇到灾害点有重大安全隐患就让群众搬迁避让,真正投入资金治理的并不多。”秭归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余祖湛介绍,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目前主要措施可分:实行工程治理,效果最为直接,但投资最大,主要针对蓄水后不稳定、危及库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崩滑体和塌岸;如果工程治理成本太高,则实行搬迁避让;对蓄水后仅存在潜在不稳定的崩滑体和塌岸,则实行监测预警。
余祖湛说:“现在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通过立项审批的渠道获取。现在申请一个项目时间也很长,批一个项目经常从申请到落实要半年到一年。我们这次报了100多个项目,估计有10多个项目会通过。至于具体项目上报金额,肯定跟实际立项的投资额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国务院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后,有媒体称此次规划中涉及资金将达到1238.9亿元。“三峡后续规划再投1700亿元也不算多”,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地质与地震评估课题组副组长卢耀如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且后期规划的重点将放在地质灾害处理、库区生态以及移民问题上,并希望用水电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防治灾害和保护环境的费用,以求建立地质灾害处理的长效机制。
鄱阳湖牧歌声起:江西要建大坝抵消“三峡影响”
【气候变化】
旱涝频发三峡工程真是罪魁祸首?
长江流域不管是大旱还是大涝,只要有异常气候,三峡工程总会成为“众矢之的”。
早在2004年,四川、重庆发生洪涝灾害,就有人怀疑这与三峡蓄水造成水汽蒸发量加大有关;仅仅两年后,还是在这一地区,又发生罕见大旱,再次有人怀疑与三峡蓄水有关。
这一次也不例外。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大旱,人们又一次将原因指向了三峡工程。
此时,民间议论与官方说法的沟壑越争越大。面对民间的疑问和质疑,有官方背景的众多水利水电专家纷纷走向前台,认为将极端天气全部归罪于三峡大坝“纯属无稽之谈”。
和水利水电专家不同,大多数气候专家却选择沉默,尤其不愿正面谈及三峡大坝是否影响长江流域气候的问题,他们更加忧虑未来三峡库区的极端气候事件将显著增加。
国家气候中心一位权威专家近日表示,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持三峡工程与这一次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存在因果关系,三峡工程对气候的影响还是在局地范围之内,不可能是造成这两次极端气候的原因。
这位专家称,这一轮争论源于国务院《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出台恰逢长江罕见大旱,这给了很多人丰富的联想。
三峡大坝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它真的能忽而制造大旱,忽而又制造大涝吗?
这些尚无令人信服的数据,但在长江,江湖博弈已经开始,鄱阳湖就要在湖口建起大坝,让湖水不再流入长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