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当地县委书记受贿1500万
贫困县门槛:“老少边穷”地区,人均年收入低于400元
由于“贫困县”与其他县市相比有更多的优惠,对于贫困县的认定也必须有一定的标准,主要以当地人年均纯收入作为依据,而少数民族地区与革命老区则相应的降低标准。此外贫困人口数量占乡村人口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项指标也纳入考察范围。1986年,人均年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可纳入范围,1994年则提高到了400元。重点县数量的确定采用"631指数法"测定:贫困人口(占全国比例)占60%权重(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各占 80%与20%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县数(占全国比例)占30%权重;人均GDP低的县数、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县数占10%权重。由于国家级贫困县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以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为主,因此通常合称“老少边穷”
具体名额分配缺乏量化标准,贫困县从“评出来”变“跑出来”
与此同时,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评定原则却是:国家确定各省名额总量,具体县则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贫困县的具体名额分配和评定,变成了各省的行政裁决。鉴于中西部地区普遍经济状况不理想,各县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而“贫困帽”存在限额,具体名额的评估缺乏量化标准,“走后门”,“进省公关”源源不绝,更有一些地方因此而虚报贫困人口数量。
湖南省新化县的首任扶贫办主任杨国吾说,为了搜集资料,他曾穿着草鞋下乡调查,撰写过六七十万字的调查资料,向上级反映新化县的贫困,也曾驱车数百里在凌晨从新化赶到怀化去找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并依靠一中央级媒体发出内参《新化县50多万农民不得温饱》,这些在新化成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路上都功不可没。对此,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说:“甲县和乙县争国家级贫困县,甲县失败,县长含泪说:我们这次没争取到贫困县的原因是我们县真的太穷了。”
动态评估体系缺乏,贫困县好处多多,“摘帽”反比“戴帽”难
“贫困县”的帽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很多贫困县,无论富裕与否,都不愿将这顶帽子摘下来。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家在将名额分配到各省之后,并没有明确的“贫困县”退出机制,缺乏动态的评估体系,评上“贫困县”之后再想摘下来就没那么容易。另一方面,“贫困县”在很多地方的退出属于自愿,由贫困县自行申报“摘帽”。但顶着这个“帽子”能享受这么多好处,许多县尽管经济已经摆脱贫困,却还死抓着贫困县的帽子不放。在陕西省公布的经济强县排行榜上,前五名一度有四席被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占据。号称“内蒙古第一县”的准格尔旗,至今仍然戴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