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称中国城市迎客离谱 真实才是最好待客之道 |
www.sinoca.com 2011-05-04 国际先驱导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伦敦奥运的“待客指南”
英国人不讲究排场,“毫无瑕疵的美好”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所追求的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派对
迎接宾客,当然要打扫卫生,张灯结彩。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的变化仿佛仍历历在目。而四年可谓弹指一挥间,转眼就要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了。四海宾朋将至,伦敦又将如何待客?
不追求“毫无瑕疵的美好”
提起伦敦奥运,最先映入你脑海的是什么?是吉祥物“独眼小怪”文洛克和曼德维尔,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被众说纷纭的“伦敦8分钟”?
也许,身处“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不一定能理解,伦敦市长为何顶着一头乱糟糟的金发、敞着西服扣子、手踹在裤兜里,就以下届奥运东道主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但事实上,这种随意而不失严肃、饱受争议却坚持自我的路线,就是伦敦承办即将到来的第30届夏季奥运会的态度。
“这一时刻不同寻常,让我们一起倒数……”在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上,依旧是那位名叫鲍里斯-约翰逊的东道主市长,依旧凌乱的头发,依旧饱满的激情,“5,4,3,2,1”,随着人们响亮的倒数声,伦敦奥运会在2011年3月14日19时30分正式进入倒计时500天。
也许因为紧随北京奥运会的脚步,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总是被问及如何比较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这位前奥运冠军对北京奥运会宏大的开闭幕式“印象深刻”,他们喜欢用“令人惊异”(amazing)来形容北京奥运的成功。
但英国人不讲究排场,“毫无瑕疵的美好”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所追求的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派对,就像塞巴斯蒂安-科说的,“每一个地方都是运动场,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来自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投身其中”,而2012年的伦敦街头,就是实施这项活动的最好场所。
为此,伦敦奥组委开辟了多种途径欢迎普通民众的参与,包括“奥运大使”、奥运志愿者等长期和临时工作机会、全英范围内的校园参与活动、奥运“周末开放日”系列活动、“文化奥运”系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中,平等参与和竞争是关键,没有人享有特权。
“待客指南”中的善意与偏见
为了体现奥运精神无国界,鼓励更多人亲身参与到奥运会当中,伦敦奥组委表示,无论你是否具有专业技能,无论居住在英国的哪个区域,甚至无论你是否是英国人,都有适合你的志愿者岗位。
中国留学生小杨刚刚申请到了奥运赛前志愿者岗位。“令我吃惊的是,和我一起申报志愿者的,真的是来自四面八方、肤色各异,不仅是年轻人,还有一些中年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从NHS(英国国民卫生系统)退休的老爷爷,他来申请与急救有关的志愿者工作。”
伦敦一直以“多元化”著称,走在街上,你会发现遇见的外国人甚至比本地居民还要多。为了迎接奥运期间更多的外国游客,英国国家旅游局还在2010年推出新版《待客指南》,希望以此指导旅游业者乃至普通民众更加适宜、热情地接待外国游客,彰显伦敦的人文关怀。
有趣的是,书中提到中国人不喜欢恭维别人之后听到“谢谢”,礼貌地否认恭维是显示谦逊;而朝香港人挤眉弄眼可能会被认为是粗鲁或轻浮;当着比利时人的面咬手指头会激怒他们;而日本人认为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并不礼貌,而且无论情绪如何都用笑来遮掩――他们不容易表示出高兴的情绪。不要把加拿大人错看成是美国人,因为他们会为此非常生气――所以要留意他们衣服上是否有枫叶形的别针或徽章。至于美国人,他们似乎“不讲究礼节,直来直去甚至粗鲁”,而且很爱抱怨。
指南中,尽管有些内容过于强调国民性和对一国或某一地区的刻板印象,其中也不乏一些偏见,但英国人这样做显然是希望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给外国游客留下更好的印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