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地探访四川大山里的极贫 部分民众吃不饱穿不暖 |
www.sinoca.com 2011-04-29 央视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记者:早上你没有表,你怎么知道时间?
不要说钟表,那个家里一无所有,唯一一张桌子,既是饭桌也是写字台,电灯是唯一的电器,可是为了节省电费,姐弟两要趁着天没黑赶紧写作业。在门口,记者看到了门上稚嫩的图画,画面上只有姐弟俩,周先艳和周先林,可是孩子们最想的人是妈妈,村里的干部告诉记者,他们的父亲不知下落,母亲去广州打工,偶尔会寄点钱回来。
周先艳 四川省万源市大竹乡白杨溪村村民
记者:是妈妈在广州打工吗?是不是在广州打工?
周先燕:找不到。
记者:找不到,晓不晓得妈妈在广州打工,想不想去广州?
周先燕:想。
记者:想不想看妈妈?
周先燕:想。
记者:妈妈好久没见到过了?
周先艳:两年多了
记者:妈妈漂不漂亮?
周先艳:漂亮。
记者: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周先艳:想妈妈回来。
1996年,扶贫开始至今,四川贫困人口减少了2260万人,但是仍有340万人在贫困线下挣扎,小先艳一家只是一个缩影,小先艳最大的心愿就是:
周先艳:妈妈你回来,我想看你。
早上周先艳和周先林吃了一口剩饭,就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去上学了。两个孩子要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
在先艳和先林就读的白杨溪村村小,虽然妈妈不在身边,但是两个孩子却依然很努力的学习,而他们读书的校舍,近乎坍塌。在这里教书的刘中武老师告诉我们,校舍是2000年修建的,汶川地震之后,房子的结构出现明显破损,已经是C级危房,目前只有两个房间可以用来教学。
刘中武 四川省万源大竹乡白杨溪村小学老师
刘中武:两个教室都很窄,原来我这个教室不是教室,是老师办公的地方,现在没有教室,如果按照面积算的话,一个学生只有一个平方。
白杨溪村小一共有22个孩子,只有两名老师。由于条件简陋,孩子们从早上上学一直到下午放学,都不能吃上饭。
刘中武:最大的有十几岁,最小的,幼儿班有4岁的。一般学生7点多都来了,8点钟就开始上课。
记者:那学生的家里离这远吗?
刘中武:有15里路的。
记者:15里路的孩子走过来要多长时间?
刘中武:要两个多小时。
记者:两个多小时,7点多钟到,他5点多钟就要从家走了。
刘中武:他往下走快,下走一个多小时,往回走是山坡。
记者:孩子从早晨六点多钟,一直到晚上五、六点钟才能再吃上饭是吗?
刘中武:嗯,一般我们3点来钟,3点过后放学,放学过后,5点钟再吃个饭。
为了上学,先艳先林这么大的孩子要一整天吃不上饭。更让记者辛酸的是,刘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生活,孩子们习惯了。
记者:那孩子不饿吗?
刘中武:孩子不饿,他习惯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