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熊猫外交记录:美国曾拒绝接收“共产熊猫” |
www.sinoca.com 2011-04-22 看历史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自20世纪30年代,一代代熊猫就从中国去往西方国家,掀起了西方人对熊猫的热情和对它所代表的东方国度的想象。自1982年后,我国停止了向外纯政治性的赠送模式,大熊猫出国只能以“访问”方式进行。
2011年1月9日,英国皇家苏格兰动物学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伦敦签署协议,今年秋季中国的两只大熊猫“甜甜”和“阳光”将落户英国爱丁堡动物园。
这对大熊猫让英国政府和民众异常兴奋。英国《卫报》评论称,对一般的英国民众来说,熊猫的光芒甚至遮盖了中英签订的26亿英镑大单。爱丁堡所有民众都在谈论熊猫,“微博网站上充满了‘熊猫’的字样”。爱丁堡动物园负责人说,两只大熊猫抵达后,将大大提升动物园的吸引力,游客数量可能翻番。而同大熊猫相关的玩具、表演等商业项目也将大受欢迎,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据悉,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曾因接收大熊猫,一年之内游客人数便从40万人激增到100万人。其实自20世纪30年代,一代代熊猫就作为礼物从中国去往西方国家,掀起了西方人对熊猫的热情和对它所代表的东方国度的想象。
■ 意外猎物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将一只大熊猫标本带回欧洲。
从20世纪初开始,不断有西方探险者深入中国四川、西藏地区寻捕大熊猫,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克里姆特・罗斯福和小西奥多・罗斯福。在他们后来的回忆录《追踪大熊猫》中记述道:“我们同时对渐行渐远的熊猫背影开枪,两枪都命中。……我们再次开枪,它应声而倒, 但又爬起身,跑进浓密的竹林。我们知道它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
让西方人遗憾的是,探险家们带回去的都只是大熊猫的标本或者毛皮。直到1936年12月,纽约时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尼斯把一只三个月大的大熊猫幼崽苏琳带到美国。
苏琳的到来给处在经济大萧条中的美国人带来了意外之喜。
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它立即成了城里的大明星,它的每一个滑稽逗人的动作,都成了当时报纸和广播的新闻。人们从各处赶来一睹这只“活着的”大熊猫的风采,参观者最多的时候一天可达四万多人。参观者当中不乏社会名流,甚至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也亲自前往动物园摸了摸苏琳。
曾经在苏琳的家乡击毙一只大熊猫的小西奥多・罗斯福也带着儿子昆丁来到芝加哥动物园,在看到苏琳后,他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做我枪下的纪念品,那我宁愿拿自己的儿子来代替。”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远征中国西部项目负责人赛奇则完全被苏琳征服,他甚至许下誓言:“我这一生将再也不会射杀一只大熊猫了。”
可惜的是,苏琳于1938年4月1日死于肺炎。
后来,它被制作成标本陈列在芝加哥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 有生命的“玩具熊”
苏琳死去的这一年,曾经担任哈克尼斯夫妇捕捉大熊猫帮手的英国人佛洛依德・丹吉尔・史密斯(Floyd Tangier Smith)在汶川收购了12只大熊猫,其中一半死于运输途中,剩下六只经香港带往英国。除了一只在路上死亡,其它五只平安到达英国。它们分别是乐乐(Happy)、杜贝(Dopey)、格鲁贝(Grumpy),奶奶(Grandma)和年龄最小的贝贝(Baby)。
1939年1月9日,年纪最大的奶奶在到达英国的半个月后死去。二战爆发前夕,乐乐被卖给了德国动物贩子奥托・福克尔曼,在离开欧洲去美国之前,它一直辗转于纳粹德国的各大动物园进行展览。随后,丹吉尔・史密斯把格鲁贝、杜贝和贝贝卖给了伦敦动物园,三只大熊猫被重新取名为唐、宋和明。
1939年12月18日,宋因病去世,次年4月23日,唐也追随宋而去,动物园里孤零零地留下了年纪最小的明。
明的出现正如苏琳当时在美国造成的效应一样,很快成为了当时报刊上、银幕上、玩具业、旅游业的焦点。玛格丽特公主和姐姐伊丽莎白(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二世)一起到动物园去看望明,它却毫不矜持地抢夺玛格丽特公主手上的小花伞,接着又仰卧在地上,咧着嘴乱哼哼,然后用前肢捂着它的眼睛,让公主挠它的肚子。
旅居英国的著名中国诗人、作家、艺术家蒋彝在与明朝夕相处了一个月后,创作了童话《金宝和大熊猫》和《明的故事》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人和大熊猫的故事。在书中他写道:“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代表。它和所有中国人一样,善良和友好,有耐心,坚持自我。它已经准备好定居在英国,并与英国人成为永久的朋友。”
蒋彝对明的描述是毫不夸张的。
1940年到1941年,当德国飞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的时候,明安之若素地待在自己的小院里,任凭炸弹像冰雹似的落在周围,它不动声色,玩耍自如。为了鼓舞英国人反抗法西斯的士气,摄影师为明拍摄了一系列快乐生活与安然玩耍的照片,它仿佛成为了这座城市团结、镇定、无畏的一种象征。当法西斯的铁蹄逼近英吉利海峡的时候,明在报刊上的每一次出现都仿若是对战争的藐视。
1944年的圣诞节后一天,如同它到达英伦半岛的圣诞前夜一样,天空上飘着雪花,明追随他的同伴唐、宋而去。
《泰晤士报》在悼念明的讣文中写道“它是一只最精美的有生命的玩具熊,它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它给千百万人带来了欢乐。”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