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称中国海岸经济带开发 绘海啸淹没图不可或缺 |
www.sinoca.com 2011-04-07 新民晚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核心提示: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海岸经济带的继续开发,一份用于风险评估、建筑设防和应急预案的中国海啸灾害高风险区淹没图不可或缺。
地震――海啸――核危机,最近发生在日本的一切让我们领教了一场重大自然灾害所能带来的“多米诺效应”,也提醒人类必须重新检视沿海建筑工程的设防。严格审查和评估在用、在建及将建核电站的安全性的同时,是否也应对临海而建的其他建筑工程展开海啸风险评估?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海岸经济带的继续开发,一份用于风险评估、建筑设防和应急预案的中国海啸灾害高风险区淹没图不可或缺。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相关研究已获得进展。
海啸预警日本领先
引发大海啸的9.0级强震之后,日本本州岛以东海域一直没有消停过,4.5级以上余震数以百计,也曾再次发出海啸预警信号,所幸结果有惊无险。海啸会不会再次袭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桦教授的回答是: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一般而言,震级6.5级以上、震源深度50公里以内的倾滑性地震(即断层上下错动的地震),有可能产生海啸。一旦监测到这样的地震发生,日本海啸预警系统可在3分钟内发出海啸预警。
刘桦介绍,如此反应迅速的海啸预警系统,是日本在经受1993年北海道地震后逐步改进的结果。目前,日本的海啸预警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此外,日本和美国一样,均拥有详细的海啸灾害高风险区淹没图,划出不同程度的海啸可能影响的范围,评估海啸可能产生的灾害,制定逃生路线和应急预案。
中国不能高枕无忧
刘桦透露,2004年底印度洋强震海啸后,很多沿海国家和地区都提高了对海啸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前认为,印度洋不会发生足以触发海啸的强烈地震,所以环印度洋国家对海啸的防范能力明显不足。
在我国,海啸防范意识并不普及,科学界此前对海啸的研究也不充分,因为历史记录让大家形成了基本共识:和台风、风暴潮相比,海啸离我们较远。亚洲东部有一系列岛弧: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它们成为我国大陆大部分海岸线免受太平洋越洋海啸波及的天然屏障。
不过,在海啸风险方面,我国也不是全然高枕无忧。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太平洋周边断裂带地震风险评估地图,马尼拉海沟和琉球海沟分别为高风险断裂带和中等风险断裂带。刘桦表示,经海啸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如果南海的马尼拉海沟和东海的琉球海沟发生强震,继而引发海啸,可能影响我国。若马尼拉海沟北部断层发生9.0级地震,海啸波约0.5小时到达台湾南部,2.5小时之内到达海南东南部,3小时之内到达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南部垦丁海域波高达2米,高雄附近最大波高达0.7米;当海啸波传到东南沿海时,汕尾附近最大波高达0.6米。若东海大陆架外琉球海沟内发生9.0级地震,激发的海啸波在地震后1小时之内到达台湾北部,3小时后到达浙江沿海,大约7小时到达长江口。
沿海建筑评估风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已建立起一套“地震海啸生成、传播与爬高”的数值模拟系统,争取能最终完成一张针对南海和东海海域的海啸灾害高风险区淹没图。有了这张海啸淹没图,对各类沿海建筑工程的海啸风险做出评估,确保学校、医院等重要设施不得建在可能受海啸影响的范围内。目前,我国只有核电站需在建设前进行海啸风险评估。而在日本和美国,海啸淹没图不仅为相关海域海岸带规划与开发论证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且还可供保险公司确定保费时参考。
刘桦呼吁尽快建立我国南海海域海啸预警系统,在相关海域设置海啸监测浮标和专用的海底地震监测台站,并加强海啸成灾机理与减灾措施研究。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