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人民大会堂的秘史:毛泽东当年偏爱118厅(图) |
www.sinoca.com 2011-03-08 新浪博客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人民大会堂(资料图:新浪博客) 《揭秘人民大会堂》揭秘了系列人民大会堂的鲜为人知的趣事:人民大会堂的名字究竟从何而来? 一根钢梁险些导致建造大会堂工程的失败?厚重、坚固的人民大会堂,曾经埋藏着安全隐患?1959年9月30日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十周年的庆祝晚宴时,天花板上为什么会藏着50个人?毛泽东当年为什么偏爱118厅?
人民大会堂的名字究竟从何而来?
就在大会堂即将落成的前夕,毛泽东在他和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工地。毛泽东穿过宴会厅的接待大厅,径直走进大礼堂,登上正在安装电动幕布的主席台。当万里汇报说,万人大会堂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大,我们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毛泽东欣喜地笑了。他风趣地说:你是万里呦,你日行万里,施工速度快,好嘛!万里向毛泽东汇报:万人大会堂还没有正式命名。毛泽东问:你们都怎么叫的?万里答道:施工中工人们都叫它大会堂工地,有人提议叫人民宫。毛泽东想了想说:“宫”嘛,有些封建,我看,就叫人民大会堂吧!从此,这座雄伟的建筑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人民大会堂”!
常金泉回忆说:机械没有,吊车根本没有,汽车根本就没有、大吊车没有,那时候用土办法,用两个钢的龙门架。龙门架,就是咱们老鲁班那时候用的东西,咱们现在用上了。大礼堂屋顶上的钢梁吊不上去,相应的工程就得停顿下来,不仅如此,整个工程都有失败的危险。面对这样的僵局,来自各个方面的专家与技术工人聚集在工地上,焦急地寻找着解决办法。刘育毅回忆说:设计院有个工程师就建议在这个梁上头加一个水平梁,加一个水平梁,这样的话,这个梁的刚度当然很大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攻关终于有了结果,工人们按设计连夜在大钢梁上焊接了一个水平钢梁,并调整了起吊的角度。4月3日,人们屏住了呼吸,再次试吊开始了!随着马达的轰鸣,长达60.9米的钢梁,在仅仅60米宽的工地上缓缓地倾斜升起,经过漫长的几十分钟,钢梁没有打弯,第一榀钢梁终于稳稳地架到了预定位置。现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2009年的春天,五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初建时原貌的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第一次进行全面的装修改造,它的天花板上面隐藏着数以千计、纵横交错的木龙骨,也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1959年9月30日,大会堂里的人们正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十周年的庆祝晚宴紧张地忙碌着,参加这次宴会的中外宾客有五千多人,人民大会堂建成后,面向世界的第一次亮相,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然而,就在中午时分,时任人民大会堂设计与施工负责人之一的沈勃,接到了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的一个电话,要他立刻赶往市委办公室。沈勃回忆说:刘仁同志看见我,第一句话就说,沈勃,怎么人民大会堂不安全呢?
原来,北京市公安局的同志在作最后检查时认为,宴会厅使用大量木质龙骨,防火上存在隐患。沈勃回忆说:我就问,我说,要是因为宴会厅不安全,那么今天的宴会怎么办呢?刘仁同志说那就请示周总理,我们另安排地方。闻听此言,屋里的几个人都看着沈勃,默不作声。沈勃心里很清楚,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人民大会堂的顶棚都是采用的木龙骨架,虽然已经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但顶棚上电线密布,谁也不敢保证不出现意外情况。此刻,离国宴开始的时间只有六个多小时,宴会的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如果此时提出更换地方,简直不可想象。况且,集全国之力修建起来的人民大会堂,在关键的时刻如果不能投入使用,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沈勃已来不及多想,当时就脱口而出,我说人民大会堂今天在这里的宴会是安全的。刘仁书记听了沈勃的保证多少松了口气。沈勃的保证使晚上的国宴如期在大会堂宴会大厅举行。但沈勃却感到了肩上如山的责任。
1959年9月30日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十周年的庆祝晚宴时,天花板上为什么会藏着50个人?
1959年9月30日,夜幕降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的盛大国宴,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里隆重举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与来自83个国家的贵宾在这里欢聚一堂。然而,就在中外宾客频频举杯互致祝福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在他们头顶上的天花板上面,竟藏着50多名手持棉袄随时准备灭火的老工人。当时,沈勃和同事坐在大宴会厅二层走廊的西北角上,紧张的心情难以自制。沈勃回忆说:我们两个就坐在那个地方,看整个宴会厅的情况,很清楚,但是因为很紧张,所以周总理的开会词一个字我都没听见。50年后,沈勃每每回忆往事,仍然为自己当年的敢做敢为自豪。有人曾经问他,你当初凭什么相信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大厅就是安全的,老人欣然地说,他的信心来自那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十个月。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岁月,重新审视这个奇迹和创造奇迹的人们,无限感慨油然而生。
毛泽东当年为什么偏爱118厅?
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民参政议政的地方,也是党中央、毛泽东办公所在地,是一个神圣的政治殿堂。所以,全国各地在接到为人民大会堂选拔服务员的通知后,把它当作了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争相推荐优秀人才。孟锐回忆说:1959年调人政审非常严格,内三代、外三代都不能有任何问题,有问题都不要,本人表现再好都不要。名单是由地方劳动人事部门提供出来,提供出来以后由当地公安部门政审,政审的差不多了我们才去。
走进人民大会堂,不但担任着大会堂的服务工作,这些青年人还成为了中央领导身边的服务员。1960年,侯桂珍就被分配到118厅,成为了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服务员之一。侯桂珍回忆说:他一生当中是特别简朴的,那袜子破了以后从来不扔,他说浪费,我给他缝上了以后,他说这不很好嘛,所以后来我们袜子破了以后买个袜底板缝上,也缝上再穿,他教育年轻人艰苦奋斗,他不直接说这几个字,他就说这个事,让你去想。118厅距离人民大会堂西南门很近,这是唯一用原始号码命名的厅室。因为距离门口和大礼堂的主席台都很近,所以118厅成为当年毛泽东最喜欢使用的厅室。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