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重庆31个区县和四川15个市的成渝经济区规划,前天获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国务院表明,在2015年之前,要显著增强该区的经济实力,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同时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和该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天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成渝经济区总面积为20万6000平方公里,人口达9841万,当地生产总值(GDP)总量为人民币1.58万亿元(3100亿新元),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城镇和产业聚集区。
这个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西部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以及中国着力拉动内需的新形势下,国务院认为,加快这个经济区的发展,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规划,成渝经济区将发展中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同时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在具体发展中,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将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自重庆于1997年成为直辖市,四川和重庆两地“分家”后,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中间地带的发展就受到了一些制约,成为区域经济的“塌陷地带”。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王新前认为,成渝经济区规划最终出台后,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的二级城市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区域在产业布局、产业链条发展等方面,将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间地带的二级城市在产业布局、产业提档升级等方面,资源分配将趋于合理。
专家还预计,成渝经济区不单将带动周边区县的发展,也将辐射和拉动整个西部,因此该区将继深圳、浦东和环渤海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个“引擎”。
据了解,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编制经历了一波三折。早在2003年,中国政府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了成渝经济区的概念,但直到2007年4月,川渝两省市联合研究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才展开调研工作。然而,过去三年,由于四川、重庆两地政府进行利益博弈难以达成一致,导致规划难产,两地甚至为经济区该署名“成渝经济区”还是“渝蓉经济区”也出现分歧。去年,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还尝试“另起炉灶”,提出“西三角经济圈”(重庆、成都、西安)的发展构想。
此外,过去两年,成都和重庆在西部城市经历经历转型的过程中,都瞄准出口加工、电子信息、汽车、物流和金融等产业,引发了成渝两地之间的激烈的同质化争抢。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告诉本报,如何让两地携手落实中央所批的框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建议两地设立一个协调小组,比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明确两地如何错位发展和分担国家支持项目,以便能各自发挥优势,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李勇说:“环绕重庆边界的四川区县已经把如何承接重庆的产业转移写入十二五规划,但重庆许多区县还没有主动把怎么对接四川的发展,纳入在未来五年的发展内。此外,民间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政府也可通过民间商团和商会等带动两地之间的协作。”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