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年轻时就是新四军的敢死队员,跟日本鬼子拼杀时都没退缩过一步,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何况在今天的社会呢?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会如此罔顾国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我的房子掀了?”
对抗“强拆”的八旬老人如果不是新四军敢死队员,单薄的棉被还能替他抵御铁臂下的寒冷吗?
1月13日上午,江苏盐城滨海,阳光普照。
不期而遇的又一轮寒流,再次让这个苏北小城寒气逼人。街上的行人尽可能地穿戴严实,即便如此,街头巷尾依旧不时传来沙哑的咳嗽声―这个冬天太冷了。
这一天早晨,82岁的老人刘太香在女儿搀扶下来到滨海县中医院打点滴。这已是他连续第六天到此就诊了。“那次‘斗争’让我爸爸本来就感冒的身体病情加重了。” 刘太香的女儿刘建平告诉记者。
几天前的“斗争”现场就在距离这家医院不到1000米的地方。1月7日子夜时分,一群“神秘人”趁刘太香一家人陪他去医院挂水之际,强行将他夫妇所居住的原县农机公司宿舍的两间平房推倒。
更有趣的是,当年的新四军敢死队员,曾跟日本鬼子刀枪见血的刘太香一点也不甘示弱。继当晚带领一帮亲朋吓走拆迁人之后,8日晚,刘太香又委托人在当地一家很有名的论坛―滨海论坛―上发帖,
要将留在现场的一台挖掘机作为“战利品”公开拍卖,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很快网上就出现了瑟瑟寒风中刘太香夫妇裹被子守护挖掘机的照片。一时间,媒体热情高涨,而官方也不得不表态。至此,这起强拆很快就升级成了一场公共事件。
夜半强拆
同大多数强拆不一样,这一次其实并非一场“遭遇战”,反倒更像是一次“偷袭”。
“7日晚上11点多,爸爸发高烧,我就和妈妈一起送他去县中医院打吊针。大概是8日凌晨1点左右,我看爸爸的病情稳定了就决定先行回家。我先是远远地听到拆房的声音,走近一看就发现一台挖掘机
在黑暗中忙碌。他们正在拆我家的房子。” 事后,刘建平向人回忆当晚情形时如是说。
挖掘机旁边还有十余辆运渣土车。这让刘建平意识到他们想对自己家的房子来个“毁尸灭迹”。于是,她立即上前责问并进行阻拦。结果,刚刚爬上挖掘机就被四名男子从车上抬了下来并摔出去老远
“我当时是又急又恼,只好打电话先是报警然后再找亲戚朋友来帮忙。”刘建平告诉记者。
刘太香老人就是在接到女儿的电话后,强忍着重感冒的折磨赶回家的,一同来的还有他们家的亲朋好友。可等他们老夫妻到家时,房子已变成横七竖八的砖瓦。“家中的家具、收藏多年的古玩字画、明
清瓷器、珍贵邮票及自己的军功章等价值数十万元的物品及现金全部不见了踪影。”老人事后向有关媒体诉说。
即便如此,老人还是和亲戚们一同赶走了那群神秘的拆迁人,并“缴获”了这起事故的“作案工具”―那台在黑暗中拆了他们家房子的挖掘机。
令人颇感奇怪的是,警察在报警48分钟之后才出现,尽管派出所距事发现场仅仅500米。
“很久了,一直有人来我们家要求我们无条件服从搬迁。后来甚至还有人开始威胁和恐吓称‘再不搬迁就将老头子掀出去’,‘夜里要用铲车先将房子铲平’,没想到这些人还真干出来了。”14日,在同时代周报记者的对话中,刘太香老人仍旧对8日凌晨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
原来,刘太香夫妇所居住的两间平房属于原来县农机公司宿舍区。2008年10月,该宿舍区约70亩的土地挂牌出让,被滨湖绿都置业有限公司竞得;2009年初,该县对涉及到的133家住户进行依法拆迁,至2009年底,其中132户均按照拆迁协议基本完成拆迁,只剩刘家一户因不满拆迁条件没有达成协议,成为该片区拆迁“钉子户”。
为了落实好安置问题,作为原农机公司退休的老干部,老人也一直写信给县里领导,请求妥善解决拆迁后的住房问题。可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没有等到回应。
17日,当记者问滨海县建设局和拆迁办的有关负责人为何没有落实安置问题时,他们提到,“刘家已领取了4万元的住房补贴,按滨海县的有关政策就不应再安排住房。”
“强者”的反抗
“我年轻时就是新四军的敢死队员,跟日本鬼子拼杀时都没退缩过一步,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何况在今天的社会呢?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会如此罔顾国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我的房子掀了?!”为了讨个说法,刘太香告诫自己一定要“反抗”。
他反抗的第一步是保护好拆迁现场。为了防止那群神秘人物再接近现场,8日凌晨老人就和自己的老伴在挖掘机里守到天亮。而为了更加长期的“战斗”,第二天一大早他还叫女儿在老房子附近搭起了简易棚。
8日上午,刘太香还到派出所录了口供,希望警方加紧调查。“当时,警方虽然对此案正在侦查,但刘老还是有点不放心,因刘老已提供了被缴获的挖掘机上留有的手机号码,但警方似乎未予重视。” 一位熟悉内情并多次和刘太香本人有过接触的当地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故此,刘大爷又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委托律师在当地人十分熟悉的滨海论坛上发帖。
8 日晚十时左右,《拆!拆!拆!拆你无商量―2011滨海第一拆案追踪》很快变成了滨海论坛讨论的热点。帖子的开头如此写道:元月八日天刚亮,三九的天气依然寒气袭人,早起买菜的大爷大妈们忽然发现菜场旁原来两间平房小屋没有了踪影,在一片废墟之上,孤零零地横着一台挖掘机,人们正在好奇地打探和询问昨天还居住在这里的原新四军老战士、已八十二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刘太香夫妇时,只见挖掘机的驾驶室外飘动着红色的被面,几位不放心的邻居大妈上前一看吓了一跳,只见刘老夫妇互相依偎着蜷缩在一张椅子上,无耐而疲惫地在瑟瑟寒风中等待旭日的升起。
文中还称,尽管他们初步认为参与此次毁坏公私财物的嫌疑人中,有绿都佳苑(系县农机公司地块建成后楼盘名称)的人和东坎镇政府及建设局的人。他们还希望各位网友“给些同情和帮助,给予正义和良知”进行人肉搜索,帮他们找到真正的“元凶”。另外,为了弥补已发生的巨大损失,他们还提出准备将缴获的战利品―― “挖掘机”进行公开拍卖,并留下了联系电话。
“网上发帖本是一种弱者的反抗,但这次很快就变成了‘强者’的反抗了。这中间的转换就在于老人的‘新四军敢死队员’这一独特身份。这一身份让政府部门里的人感受到了压力,也要求他们在处理过程中更加谨慎和理性,而不是像全国其他不少地方一样,粗暴对待。”滨海论坛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而据记者调查,今年82岁的刘太香,早在1943年就参加革命,当时才十几岁,是新四军敢死队队员,参加过对日作战,后来还参加了淮海战役。“老人原来是炮兵,他的一只耳朵不太好就是被大炮震坏了。”刘建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刘太香的亲属还提供了一些能证明其身份的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放给刘太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证书和纪念章,以及一个1992年4月份有关部门发放给刘太香的编号为“13418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上面记载道:刘太香,滨海人;1943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原工作单位是滨海县农机公司。
网帖一发布,立即引来大量网友的围观,这无疑又增加了刘太香老人斗争下去的砝码。有网友就感叹:“可叹可悲,老革命都敢欺侮!”“我不知道这位老革命现在是怎么想的,当初拼命打下来的天下现在竟无自己立足之地,杯具!” 另外,还有网友提醒老人,“他并没挖掘机的产权,估计拍卖会有点问题”。
官民三度博弈
“我们一直都觉得政府很好。当时我们那样做只是为了逼那些拆迁人现身。”15日,当记者和刘太香的女儿再一次对话时,后者非常肯定地说。
可是,就在1月13日,电话中刘太香老人还明确地告诉记者“政府骗了他们”,指出“我们家里有的人被周围的人拦截、控制起来了”。
事实上,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刘家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一波三折。
原来,8日的帖文很快就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他们纷纷派记者跟踪报道,各个门户网站也开始转载。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仅仅在某门户网站,当时一条关于新四军老兵遭遇强拆的新闻下面跟帖的评论就有26000条之多。
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不得不做出回应。11日,该县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报道中所涉被拆迁的房屋原为该县农机公司宿舍区房屋,在改制时被刘太香继女刘建平购买,现房屋产权人为刘建平,并不是刘太香老人的房屋,并直接将责任推及刘太香的女儿刘建平,直指后者将老人当作“棋子”,用来谋取私利。
“农机公司宿舍区的土地挂牌出让之后,县里相关单位协议给刘建平这套七八十平方米的住房拆迁补偿款20多万元,并且指出她可拿这笔钱以1000多元的单价购买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拆迁安置房,但刘建平要求在正常的补偿安置基础之上再无偿增加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因此多次协商未果。”这位李姓负责人说。
“据我了解,刘太香老人的亲生子女都在江西,刘建平是他继女,刘老夫妇现在越河社区有两层楼的住房,并且领取政府住房补贴。”该负责人还表示,网帖照片上的一幕,是刘建平在房屋被拆后将刘老接到被拆房屋的废墟上,“目的是造成老人无家可归的假象。”
提到上面这些“官方”的说法,刘建平自称很无辜。“本来我买这个房子就是给两个老人安度晚年的,因为我是父母亲生的独女。真不知道那些政府官员为什么会说我是继女,老人还有亲生子女在江西?房子被拆之前,他们两个老人也一直都住在里面,怎么能说该房屋已经一年多无人居住了呢?”
或许正是考虑到11日的发言有可能“激怒”刘家人,也担心长期背负“政府欺负老革命”的罪名,滨海县委、县政府很快就组成了专门的人马负责同刘家人对接。
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12日双方初步达成协议―以23万元的价格谈妥,但同时要求刘家人不要再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一天,除个别媒体之外,几乎所有的记者发现“刘家人”全部失踪了,原来留下的电话号码也无人接听。同日,拆迁现场的废墟和挖掘机也得到了清理。
可是,13日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这天早上,包括时代周报记者在内的媒体再次拨通了刘家人的电话。在电话的另一端,刘太香老人略显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被骗了,原本说要给的23万没有给。”
压力再一次摆在了滨海县政府面前。当地人还风传,盐城市委书记赵鹏为此还专门召见了滨海县委的有关领导。一位接近刘太香家人的当地人也告诉记者,13日和14日,刘家人再次和政府坐到了一起,“而且看来刘家人还比较满意这个最终结果。”
有意思的是,从13日晚上起,当记者再次拨打刘家人先前公布的那个电话时,它再次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记者们为了能见到刘太香老人只好选择到滨海县中医院去“堵人”。
“每次强拆背后反映的都是利益博弈,这次也不会例外。不过,刘太香及其家人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身份,也十分清楚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发挥媒体的作用。这一切让他们不仅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也获得了官方的正视。”上述滨海论坛的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谁是“强拆”者?
拆迁人究竟是谁?在11日的官方回应中并未提及。
但在人们的猜测中,绿都佳苑工程的开发公司首先被怀疑。据当地人介绍,开发这片地块的公司是滨湖绿都置业有限公司。可17日,当记者致电滨海县委宣传部咨询 “滨湖绿都置业有限公司是否与此事有关”时,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只是提到,该块土地确实为该房产有限公司拍得,但并不清楚该公司是否和强拆有关。
另外,在刘太香老人看来,通过现场“缴获”的挖掘机上的两个手机号码,警方应该很快就能掌握线索。17日,记者就此电话询问滨海县警方,后者称具体情况尚在调查中。
尽管具体的“强拆者”暂时还未得知,但是,同中国其他地方发生的强拆一样,真正催生“强拆”故事不断上演的是中国日益高企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有待完善的市场拆迁法则。
赶到滨海的第一天,记者就发现这个城市正在展开一场“造城”运动。一栋栋新盖的高楼拔地而起,道路旁边亦是数不尽的基建塔吊。房价也是一路高涨,均价从2006年前后的1000元上涨到现在的3500元-4000元左右。
“别看我们滨海城小,有钱人可不少。”13日,正在原刘太香老人家附近绿都佳苑施工的一位建筑工人说。这位工人告诉记者,绿都佳苑首期只有60套房子,但是预订房子的却来了600多户,“没有关系的肯定排不上。”
新拆迁条例迟迟未能面市,尤其是关于“征用”或“征收”之后的补偿标准难题,同样是导致强拆事件多有发生的原因。事实上,如今拆迁当中“引发矛盾冲突最多的即是补偿不到位的问题”。
譬如,在2010年12月31日结束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中,我们就发现关于补偿标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大家失地失房以后,仅拿到几万元的补助,他们后续的保障,比如说养老、社保、医疗这些也没有跟上,拆迁中的矛盾怎么可能不尖锐?”中国政法大学房地产专家符启林就此指出,“尽管土地价值的评估可能是一个操作上的难题,但只补偿房屋价值并不公平,合理的做法是补偿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
新闻动态
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规定,取消行政强制拆迁,被征收人超过规定期限不搬迁的,由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该条例草案规定,对被征收人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与临时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和补助、奖励。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该条例草案对征收程序也做出规定,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征收补偿方案要征求公众意见,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还要组织听证会并修改方案。政府做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