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待拆的经适房已经成型 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张永强 摄带着干粮“保护新房”
在去年10月份拿到经适房建设许可证后,昆明市第二农场的381户职工以为自己不久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住进新房。可一年不到,在新房还未建好的情况下,政府的拆迁令到了。381户职工集资修建的13栋经济适用房,刚刚搭起框架,就面临拆迁的命运。 苦了一辈子眼看有房了 位于矣六街道办事处的昆明市第二农场又称跑马山实业总公司,1956年成立时是国有企业。2005年,国有资本退出,改制成民营股份化企业,有员工811人。 昆明市第二农场的老职工张强(化名)说,1956年,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响应政府号召,从家里牵着奶牛去入股公私合营,城区的房子也因此被并入二农场,这期间,昆明市第三、七乳畜合作社也被二农场合并。当时的二农场没有什么硬件设施,到处是乱坟,新来的工人只能几户合租在附近农民的房子里。经过大伙多年的努力,二农场后来盖起了土基房,但很多工人原来在城里的房子却渐渐地换了新的主人。 二农场曾经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生产许可证的奶制品单位,也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用一位老职工的话说,“很多昆明人都是喝它的奶粉长大的。”这里生产的奶类食品曾经颇得消费者和市民的认可,“前进”和“茶花”是这家公司颇具知名度的奶类品牌。但是,就是这样的一家老字号企业,却仍有381户工人没有自己的房子。58岁的吴永珍和68岁的石伟华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说,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来到这里,几十年来,一家人都是住在棚户区里,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棚户区里连个厕所都没有。”去年,在该厂领导层的倡议下,381户工人每户集资12万元,建起了12栋6层、1栋3层高的经济适用房。这13栋房子一共有398户,跑马山实业总公司党委书记王洪介绍,多建设的17户,主要是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 新房还未分就要拆迁了 据了解,这批经济适用房取得了规划、建设等部门的各项合法手续。去年10月10日,跑马山实业总公司获得了经济适用房建设许可证,新房于去年11月8日动工。很多工人还记得,动工那天,工地上还放起了炮仗,很多老职工喜笑颜开。这里每套房子的面积在88平米左右,按照计划,这些经济适用房本应该在今年9至10月份开始安装门窗,11至12月份进行绿化和道路建设,春节时,职工们就可以搬进新家。但是,随着政府规划的改变,这些还未建好的新房,便面临拆迁。 “这是最短命的经济适用房。”昨天中午,张强(化名)站在昆明市第二农场那些还没有完工的经济适用房的广场上,说话的语气有点激动。 跑马山实业总公司党委书记王洪介绍,今年5月,厂里接到了拆迁通知,那些还没有完工的经济适用房,不得不停止建设。“我当时提出了我们的困难,这里要拆迁,我们的厂区搬到哪里去?我们的老员工,工作怎么办?他们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由于房屋还没有完全建成,所以,公司暂时没有分房到户,但由于房屋的所有权实际上归员工所有,作为领导的王洪,既得不到拆迁办的理解,也得不到职工的支持,“拆迁办的说我不支持他们的工作,职工们说我不为他们说话,我两头为难。”他说,这13栋房子就好像厂里的孩子,现在可能要夭折,他十分心痛,“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短命的经济适用房。” 职工们阻挠拆迁队停工 在补偿标准上,矣六街道办事处拆迁办采取了回迁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货币补偿是4500元/平米。拆迁办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标准和市场价只有10%的浮动。另外,针对40户棚户区,拆迁方也给出了相应的救助方案。12月19日,云南康辰拆迁公司的挖机开进了小区,对一栋房屋进行拆除,导致其6楼损毁。第二农场的职工们闻讯纷纷前来,由于职工们的阻止,拆除工作不得不暂停。康辰拆迁公司的一名负责人介绍,拆迁户的阻挠给他们带来不少损失,“我请一名农民工,每天就要120块,即使他们闲着,我们也要照付工资,每天就是3万。”昨日一整天,一些拆迁工人只能在小区里百无聊赖地抽烟。 昨天中午,矣六街道办事处、拆迁方与跑马山实业总公司的职工就此事进行协商。职工们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于2008年联合颁布的《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意见》第三条,要求解决自己的长远生计问题。此条规定称,对拟收回的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在依法报批前,必须将拟收回土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示该农场和所涉及的职工。这次协商,并未取得实质进展。参与协商的官渡区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此好的补偿标准依旧遇到了拆迁难题,根源还是在于农场贫、收入低,部分职工希望以此获得更多利益。“为什么新车换旧车还是换不过来?原来他们是桑塔纳,现在要的是奔驰。” 政府说法 “他们想着一夜暴富” 职工们承认,自己之所以阻止拆迁,主要还是因为补偿太低,“原来我们住30-40平米的房子,这样的补偿,我们根本买不起房子。”他们说,在拆迁协议都没有签订、职工的户数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拆迁行为涉嫌违规。 拆迁方表示,矣六片区近50家单位的拆迁都很顺利,“政策到位,补偿到位,我们仁至义尽,他们是心理不平衡,想着一夜暴富。”一名政府官员称,拆迁之初,这些职工就已经被视为特殊群体考虑,譬如在过渡费的问题上,就给予了特殊照顾,没有想到他们仍不满足。 “我们下通知的时候,他们还只是打好了地基,根本没有框架,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现在我们按照成品房来补偿,而且绝大部分已经在协议上签字。”一名负责人介绍,拆迁工作一直在合理合法地进行,拆迁方也没有任何强拆的行为,前日挖机所损毁的房屋,其实已经是职工签字同意拆迁的房子,“已经有262户签订了拆迁同意书,其中有货币补助的,也有回迁的,有100户左右是没有落实到自己具体是那间房子的,但这是他们的内部问题。”这名负责人表示,根据每栋房子24户计算,现在拆迁方有权利拆除9栋房子。“我们暂缓拆迁,继续到他们家里做思想工作,万一最终进行不下去,再向上级汇报。但不管怎么说,框架和大方向的东西,我们不可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