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邻而居内心遥远 拿什么拯救日益冷漠邻里关系? |
www.sinoca.com 2010-11-20 新华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这些在我国脍炙人口的俗语、故事都在描绘着邻居的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高楼林立,伴随着一道道冰冷的铁门,锁住了都市人的心灵,更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邻居之间变成了看似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的陌生人。
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的邻里关系确实存在冷漠化,各地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探索建设社区新型邻里关系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与时俱进,从营造大环境做起。
比邻而居 内心遥远
安徽省合肥市市民程心如搬进当地北一环的一处高档小区17层已经两年多了,虽然偶尔在电梯上碰面会相视笑笑,但是她还是不知道对面的邻居叫什么名字。
程心如十分怀念小时候到隔壁邻居家串门子的情景,怀念邻居送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鸡汤面。“楼层高了,小区新了,生活品质提高了,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教给我的孩子了。”程心如说。
租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上一小区的吴小姐告诉记者,她搬进这个小区一年多了,刚开始自己也主动去邻居家敲门,想认识一下,但都遭到了冷遇,后来她索性也不再搭理那些邻居了,家里有什么事情她都是打电话让朋友赶过来帮忙。
而在合肥市经开区一居民小区,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五楼的一家住户,多次没沥干净水就晒衣服,滴到了楼下晒的衣物被褥上,两家人吵得不可开交,本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裂痕却越来越深。
生活中,邻里之间出现各类矛盾现象早已不新鲜。私占小区绿地、噪声扰民、争抢车位、宠物惹事、乱丢垃圾等,成了引发邻里矛盾的常见问题。
芜湖市民政局基层政权社区建设科科长胡德宏说,居住环境的改变造成矛盾的增多。以前在大杂院里邻里关系非常融洽,但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尤其是商品房的出现,现在大家都是独门独户,隔着厚厚的防盗门,邻里之间难得见上一面。其次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改变,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人们为生计和事业的发展而奋斗,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无暇关注别人,邻里关系也渐渐淡漠。加上如今人们的隐私观念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很多人不愿意多管别人的闲事,也不愿意自己的事被邻居知道太多。
“于是,现在很多人和几千公里以外的网友相聊甚欢,却对住在对面的邻居知之甚少。”胡德宏说。
基层探索“破冰”初现成效
“生活垃圾不乱扔,定点投放装袋中;烟头纸屑不乱丢,果皮果核箱中收;文明经商不乱抛,门前卫生要三包……”这是四川省宜宾县喜捷镇玉龙社区的《社区居民公约》,全社区上千户居民都参与到了文明邻里关系的建设中来。
近年来,中国基层不少社区、街道为打破邻里间的“寒冰”,相继出台了《居民公约》《社区公约》《楼幢准则》《邻里文明公约》等,尝试为邻里间文明交往提供了规范。而如今多地也在开展“邻里节”“邻居节”“百家宴”“饺子宴”等不同形式的邻里交往活动,为邻里文明交往搭建了一个更直接的舞台。
为期一周的镜湖区邻里节正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激情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百人象棋大赛、厨艺大比拼……一个个精彩的活动项目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11月17日,镜湖区内的王家巷社区举行了“邻里街坊来相会”对歌赛。平日里很少见面的邻居们,以歌会友,用歌声展现自己。
身穿喜庆旗袍的杨秀英今年60多岁,往台上一站,立即引来掌声连连。一段《女驸马》黄梅戏,余音袅袅,观众赞不绝口。从台上下来,邻居赶紧给杨大妈送来外套披上,杨秀英也笑得合不拢嘴,“别笑我,在你们面前我还真有点紧张。”
“以前很少出门,经常买个菜就回家把门一关,什么时候需要出门才开门。”杨秀英告诉记者,自己刚退休在家的时候,子女工作比较忙,小区里的人都不认识,感到很孤单。“也想过主动打招呼,但最后还是没好意思开口。”她说。
杨秀英告诉记者,在去年街道举办的邻里节上,认识了住在同一幢楼里的几个“老姐妹”,现在经常一起跳舞、唱戏,今年夏季还一起结伴去外地旅游。
中国许多城市,如宁波、昆明、广州、南京、合肥、北京、厦门、邯郸等地的基层社区,也都已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邻里节”。邻里节期间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走进“大家”,有效促进了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专家称应与时俱进重建设社区新型邻里关系
芜湖市镜湖区弋矶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玉红介绍说,今年当地邻里节的活动共包括6大系列20多项活动,能满足辖区5万多居民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邻里节的成功举办,也反衬出现代都市人渴求这种让大家认识彼此的活动。”陈玉红说,“中国本来就有邻里互尊、互帮、互助的传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互助型邻里关系慢慢被淡化了,造成了很多人门对门或楼上下多年却素不相识,这就需要重建城市社区新型邻里关系。”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城市处调研员张永英表示,如今社区邻里关系不同于以往,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如何服务居民生活和帮助居民建立新型邻里关系,应当与时俱进。
“举办‘邻里节’,制定‘居民邻里公约’等措施不是‘万灵药’。”安徽社科院研究院、社会学家王开玉说:“但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可以提供居民见面交流熟悉的机会,也是社区的一项集体活动。社区应该深入组织活动,营造一个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居住环境,建设社区新型邻里关系还有很多路要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