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思考吸引海归新途径:双重国籍被讨论(组图) |
www.sinoca.com 2010-11-08 VOA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哈佛大学校园内早期中国学者为母校树碑立传 在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中国学者说,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中国政府内部讨论政策时,涉及到包括签证、绿卡、侨胞证、乃至双重国籍等具体问题。不过,具体实施看来不会那么容易。
回归率最低
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状况如何?这个问题在日前举行的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ACPSS)第十六届年会上再次被涉及,受到与会学者的重视。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 中国大陆学者王辉耀博士是“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主任,他还是中国欧美同学会(WRA)副会长。他在应邀做主旨发言时引用了有关数据说:“2002年毕业的博士生,五年后依然留在美国的占92%,回国的只占8%。这批人所占比例不仅最高,而且数量也最大。印度博士生的滞留比例为81%,不过印度博士生总数只有600多人,中国海外博士生总数要比印度高四倍。”
王辉耀援引的资料显示,中国对留学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如泰国,泰国同类人员中只有7%留在海外不归,台湾的比例为43%,韩国为41%。
政府行动
为此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吸引人才回归战略。王辉耀对美国之音说:
“中国在吸引人才方面近年来有很大改进,很大提升,特别是中国出台了千人计划以后,各地都动起来了,呈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但是还是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出入境的困扰
鉴于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获得理工科博士以上学位高端人才,对出入中国国境、户口、身份证,国籍乃至对人才年龄限制等具体切身问题存有各种实际考虑,因此影响了他们回国发展。
中国学者王辉耀说:“关于进出境方面的问题,‘千人计划’或者特殊人才回来的人已经有了一些安排,但是在海外上百万的人才以及留学生回去的话,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有了国外身份,这些人回去都要来回办签证,而且一次只能是一两个月,他们遍布美国和世界各地,办签证花很多时间排队,感觉上很费劲,应该更加便利他们回来。”
《侨胞证》设想
王辉耀特别谈到了港澳台居民目前出入中国国境的管理模式。他说:“比如香港回来的有回乡证,台胞回来的有台胞证,大陆出来的有这么多,是不是应该有个侨胞证,这是可以探讨的,例如印度所给予的海外侨民待遇,也就是回去免签证。”
有迹象显示,双重国籍之类的问题在中国政府智囊班子中也有一定讨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博士 高考改革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与会其他中国学者还介绍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进程。厦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郑若玲博士,提交了改革高考,使之更加公平的论文。她对美国之音说:“中国国内高考在形式方面,内容方面,录取方面,都存在很多公平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定。”
不过她指出,绝对公平只是个理想,要不断改革高考,提高公平内涵,同时“上下求索”,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新的公平措施,努力化解这个热点问题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何评价日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绘画系副教授谭红博士 面对中国国内,包括校园内上升的反日情绪,专门研究日本绘画,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深知日本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绘画系副教授谭红说:“其实我们学习的是(日本)他们好的东西,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使自己更加强壮,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别人学习。”
评价大陆学者
美国华人社科教授协会会长李捷理评价中国大陆学者会上表现时对记者说:“这次来的大陆学者,他们论文的总水平和质量还是不错的,会上发言和思想交流活跃。我在中国国内参加了一些会议,他们说话比较谨慎,但是在这个地方,大环境使他们好像可以畅所欲言,来到这里他们感觉说话比较放松一些。”
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第十六届国际年会,历时两天多,11月8号在哈佛大学落幕。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