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因建起“山寨中国馆”而饱受质疑的江苏省阜宁县,如今又因为一座“山寨悉尼歌剧院”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一些公众批评阜宁“山寨成瘾”“乱花老百姓的钱”“热衷搞面子工程”,而当地一些干部则觉得委屈。(《新京报》9月26日)
民众说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而官方说这是“重点民生工程”,民众说“有钱该花在刀刃上”,官方说“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致富”,“对外界的批评实在想不明白”。如此不着调的回应,其价值无非就是激起民意和舆论更大的愤怒和不满了。
不过,这显然是阜宁官方乐意看到的结果,其所谓的“委屈”中多少带有一丝窃喜的成分。“山寨悉尼歌剧院”的真名叫“天鹅港湾”,其实是一个占地约200平方米,集餐饮、休闲、健身于一体的饭店。网友为之取名为“山寨悉尼歌剧院”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种夸奖。但就是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建筑,让此前并不知名的阜宁变得知名起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其成名的主要推动力,即来自于舆论的非议和民众的质疑。事实上,这一点其实也早在阜宁官方的预设之中。
这与当地“提升地方影响力的说法不谋而合。不得不悲哀地承认,现在不少地方政府越来越像那些不入流的小明星,不管是臭名还是骂名,先想方设法出了名再说,出名才是硬道理,为此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从几年前的“周老虎”,到如今的“曹操墓”,从“一座叫春的城市”到“最大洗脚城”,从“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到不惜降低城市品味和名誉,地方政府为了出名可谓殚精竭虑不计成本,让人叹为观止。不幸的是,小明星确实可以依靠炒作而争取上位的机会,而地方政府却很难因为“出名”而带来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提高知名度”也许只是唯一的目的。
与网友们一边倒的批评指责相比,我倒是更愿意客观地看待地方政府的“出名”冲动。根本上,这源于一种“不闹出点动静就不叫发展”的迷思。一任地方官在任一般不过三五年,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拿什么作为立身之本,靠什么获得晋升的资本?按部就班,默默无闻地干,很容易泯然众人矣,必须得闹出点动静让外界看得见摸得着。然而地方之间在差异的,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称手的资源可供利用,也并不是每一个官员都有郭宝成那样搞“免费医疗”的魄力。无奈之下,许多地方走上了为出名而出名的极端。套用一句话叫,闹腾未必成功,但不闹腾肯定没戏。
更关键的是,这并非地方官员的一种认知错觉,而恰恰就是当前的官员考核机制的弊端所在。一直以来,勇于进取,敢闯敢干的官员都比较受赏识,但这很难量化,一不小心就弄成了“误打误撞”“蛮闯蛮干”,甚至是“胡作非为”。上有所好,下必兴焉。乱作为当然是有风险的,但是当乱作为获得更多宽容度,而脚踏实地为政却往往被视为无所作为和没有能力时,官员会做出何种选择并不难料想。极端点说,那些在民众眼中视为强盗行径的“血拆”,在上级官员看来,未必不是一种值得嘉许的政绩。
杜绝“山寨悉尼歌剧院”之类的闹剧,需要走出“不闹出点动静就不叫发展”的迷思,需要承认有时候“不作为”也是一种作为,需要给那些一心为民众谋福祉而不计个人得失的“老实人”更多上升的机会。具体地说,就是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中,要加大民意的权重,让官员的所做所为都必须弯下腰来,对民众负责。(作者:吴龙贵)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