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跳交谊舞
红墙内外的舞步
◆万伯翱
【作者简介】
万伯翱 祖籍山东,在北京读小学,中学后于1962年秋为其父万里同志送到河南黄泛区农场劳动锻炼,1972年就读河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先后在总参炮兵学院、武警北京总队和国家体委任职,曾任中国体育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其文学作品多有当代中国领导人的描述。写有电影《三个少女和她的影子》、电视剧《少林将军许世友》、散文集《三十春秋》《五十春秋》等。散文集《元戎百姓共垂竿》和《四十春秋》等为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一
就我的年龄而言,对交谊舞也并不算陌生。应该说这种男女携手对视,彬彬有礼的舞蹈,决不乏热情和斯文。“慢四”优雅和“快三”奔放,都让舞者流连忘返。交谊舞起源于十一、十二世纪西方,在欧洲上层社会、贵族之中广为流行。
在中国“解放区”的交谊舞更多地是从苏联红军和老大哥的电影、书刊、来访人员以及我方留学生带来。延安时代,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对我严酷封锁,几乎所有物品包括吃、穿、日用必需品、药品等都极其贫乏。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虽然硬件设施很差,但从领袖到军民都有自己喜爱的文体项目,在紧张的战事和繁忙的大生产运动中,时常举办的就有领袖和军民的交谊舞和秧歌活动。那时毛泽东主席、朱老总、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张闻天、王明等领导人在周六和节假日就常在大礼堂等处参加舞会。陪他们和各位领导跳舞的女干部,大多的是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文艺工作者。那时场地小,女同志也不是很多,保卫人员对她们也都认识,限制也不特别严格,因此不少女同志都和她们热爱的领袖跳过舞呢!
二
全国解放以后,实际上南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等大都市,在庆祝解放的晚会上都少不了这种交谊舞。再加上京剧、曲艺、杂技、歌唱、舞蹈这些基本演出就构成了那个时代晚会的全部内容了。
解放不久,我的父母很快都从西南局(重庆)调往北京。大姑妈万云是1951年由重庆的西南局团委保送到苏联的留学生,她的同期同学中就有后来的外长、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苏联学习,都非常刻苦用功;刚刚一年多的时间,就能听苏联教师用俄文授课。这些学生包括留学东欧的李铁映和解放前留学苏联的李鹏等同志也都是如此。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的栋梁之材,当然他们大都也学会了跳交谊舞。
大姑妈1955年从苏联回国后,本应分到团中央工作,但我的父亲万里坚决要求自己年轻的已穿着苏式布拉吉和丝袜的妹妹先到基层,到工厂去锻炼。大姑妈这一下去就是30年,从车间主任开始,凭自己吃苦耐劳的工作,在“文革”前,就被组织上提升为北京国棉二厂党委书记,“文革”后又提升为市总工会副主席、对外友协副会长。大姑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热心提倡和组织职工干部的业余文体活动,《工人日报》就刊登过她作为领导参加市运动会和跳交谊舞的消息和照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年事已高,她却愈喜欢跳舞。由于她对交谊舞的贡献和影响,曾两届被选为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副主席,现还担任着舞协顾问呢!我家大姑妈痴迷交谊舞六十年了,至今快80高龄了,舞兴仍然。
周恩来在跳交谊舞
三
在我记忆里上小学时的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北京交谊舞十分流行,是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主要的健身娱乐活动之一呢!
我采访过长期陪伴中央首长跳交谊舞的空政演员田伶。她现在已过花甲之年了,仍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在1959年考入空政文工团时,她不过是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12岁黄毛丫头,受空军领导审核和委派,她不但多次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而且荣幸地被选上并参加了周总理亲自指导关怀下的1959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她到全国各地演出的舞蹈节目,受到上下一致称赞,给她的演艺生涯留下最为光彩的一页!
当然她还有过几年进入中南海红墙在“春耦斋”演出和陪毛主席及中央首长跳舞的经历。“春耦斋”坐落在“丰泽园”西北不远的地方,紧靠“颐年堂”,是清朝康熙年间(公元一六六二至一七二二年)处理政务之要地。环境清幽典雅,粉墙黄瓦、飞檐高顶,甚为壮观。毛主席1949年从香山双清别墅搬入中南海,就在此不断召集政治局的重要会议。正厅门前有如颐和园似的彩画长廊。紧靠的是一座有许多太湖石构成的大假山,山上有自清朝以来就不断种植的松柏、桑榆、紫藤及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牡丹、芍药等花卉。山上还巧构了些水池泉流呢!登上山顶,上面还有五角亭子,在此可以一览南海和中海景色,堪称为世界上少见的皇家园林。“春耦斋”就座落在这样的山脚下。现在这里已近四十年没举行过舞会了。
朱德在跳交谊舞
四
田伶记忆犹新,1962年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后,“春耦斋”文体活动就开始恢复起来。当然事先团里的领导要求她们守许多纪律:“要保密,不要向领袖们提任何要求”等等。实际上那时她们几乎没一个人有照相机,当然签名、要书、要照片等等的事儿也一律被禁止。这是一项很光荣的特殊任务!年轻的女战士和服务人员大都来自农村,她们内心的无比激动和紧张是可以想象的。
朱德委员长当时已76岁高龄了,功高而不自居,大有德高望重的长者风范。他有一段时间喜欢居住和工作在京郊西山脚下玉泉山。在党中央常委里,他的爱好算最多的,他爱爬山、也会游泳,爱垂钓也出了名。因为家里人口多,他还亲自在中南海自家花园里种植蔬菜瓜果以补家用和相赠邻居。长征中和贺帅一样,把一点口粮省给了伤病号,自己在草地水潭中钓上鱼和战士们野炊煮鱼吃。他也喜爱跳舞,每到周三、周六,总是早早用过晚餐,也不散步了,就直奔“春耦斋”而来。
少奇同志参加舞会不像朱老总那样准时而规则,有时挺长一段时间不来,可能是出国访问和到外地视察比较忙的缘故。有时战士们刚刚到,舞会场地还没准备好,他就和夫人王光美来了。有时他留苏的大儿子刘允诺、大女儿刘爱琴也来参加。这些年轻人和战士们多跳“快三”,有时也跳“伦巴”和转身等小花样。他们坐站都很规矩,对在场工作人员很有礼貌。那时光美阿姨所生的孩子年龄都小,刘平平、刘源源、刘潇潇基本没跳过,只是跑来窜去看父母和毛伯伯、朱伯伯跳舞。然而“五一”、国庆、中秋、春节这些大节日中的相声、舞蹈、杂技等对这些孩子们吸引力更大,当然只有过大节“春耦斋”才摆上些花生、糖果和水果,这些不但对孩子们就是对来表演的战士也颇具吸引力呢!要知道当时各方面都很节俭。
刘主席往往是先和自己的妻子王光美共舞一曲后,王光美会主动招呼舞场上女同志去请刘主席跳舞,她自己则和熟人们打招呼聊天。她很热情有礼,一口京腔使大家感到很亲切,大胆的男同志邀请她跳舞,她也不会拒绝,落落大方和他们跳一曲。
本文作者万伯翱和田伶(左)近影
五
十年浩劫中,造反派在残酷迫害刘主席时,也疯狂迫害、陷害光美阿姨,在住牢房十三年后的1979年她首次公开露面于人民大会堂,引起了全场轰动。我和二弟仲翔一左一右扶着这位从炼狱中走出来的共和国主席夫人,在进入宴会大厅时,她受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欢迎。涌向她争相握手的群众几乎要把她挤倒,保卫人员不得不拉起人墙保卫这位当时略显苍老和蹒跚的顽强不屈老人。我记得激动不已的解放军歌唱家李双江动情地为她高唱《我心中的太阳》。在走入群众交谊舞大厅时,战将秦基伟首先邀请她跳了一曲,那时年富力强劳模出身的政治局委员倪志福又请她跳了第二曲。此时此刻的光美阿姨如入梦境,她认为自己是真正获得了解放、自由了。今天我不是又回到了人民群众和党的身边了,只可惜少奇同志已永远看不到今天的盛况了,他也永不能再陪我跳一曲《步步高》了。
毛主席在“春耦斋”总是最后一个到场,有时甚至过了午夜十二点才潇潇洒洒出场。他是位性情中人,经常是忙完了许多事以后才来放松一下身心。一般情况下是10点过后“春耦斋”气氛开始不一样了,通常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位姓孙的老师开始播放那种四方的老式录音机(偶尔过年过节,有节目演出时才有乐队出现,那时才是最热闹的时刻),曲子一般都是《彩云追月》。音乐一响,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在场首长都会涌到门口分列两行等候,田伶也总是随着众人挤到前面。大家静静地等候着,田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竟忍不住呼叫了一声:“啊,是毛主席!”这一叫,大家都听到了,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他也朝这个女娃娃这里望了望,这使原来轻松愉快的舞会一下子变得有些严肃;随着音乐响起,晚会的气氛又更加热烈起来。大家都盼望和毛主席——“心中的红太阳”共舞一曲。这时如果江青到了,她总是要请主席先跳一圈,然后其他女兵就纷纷迎上去依序陪跳。
当然六十年代,我们都处于高山仰视崇拜人民领袖年代。1963年元旦时,在“春耦斋”歌舞晚会上,田伶等穿插表演了亦舞亦唱的节目《拜年》,当她们一组四姐妹(空政文工团)齐唱道“一拜敬爱的毛主席——”,当主席看到她们有拜年礼仪的舞蹈动作时,竟然一边拿着中华香烟,一边从座位上起身缓缓弯了一下身还礼,当时毛主席这一谦诚动作,立即引起了全场观众热烈掌声,那时领袖和人民真是如鱼水之情呢!1974-1975年毛主席由于身体已明显老迈,已不能跳舞了,他提出看看电影吧!他老人家发乡音特重而又含混不清,老人家原说是想看看《平原作战》彩色样板戏电影吧,结果工作人员传成了要看《平原游击队》,电影一放毛主席只说了声:“不对吧?”但挥手又说了声:“放吧!”当看到影片中敌人枪杀我们的军民时,他当时泪流满面,对小田她们说:“我家为革命牺牲了五口人呦,有开慧……”主席扳起手指头数着,抽泣难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