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红色警报响起:经济巨人中国已站在危机边缘 |
www.sinoca.com 2010-03-31 凤凰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房地产泡沫、固定资产过快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固定的汇率……这些已经存在于中国经济的特征正在把中国推向经济危机的深渊。
3月23日,美国著名投资公司GMO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的红色警报》(下称《警报》)的研究报告。文中指出,中国已经呈现出显著的投机狂热的特征。以史为鉴,一旦这些泡沫破裂,中国的经济将脆弱不堪。
《警报》指出,几年前,美国经济曾经存在一些金融危机的先前征兆。而今天,这些红色警报指向了华尔街目前的新宠――中国。
文章首先列举了金融危机的先兆迹象:令人信服的经济增长、对政府当局能力的盲目信任、投资的普遍增加、腐败、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不合理的低利率、房地产担保风险贷款等。
以此类推,文章拉响了中国经济危机的十个警报:一致认为GDP会以8%的速度增长、对政策制定者的信任、投资的繁荣、腐败、宽松的流动性、固定汇率和资本流入、贷款迅猛增加、过于信赖“大而不能倒”的银行、危险的放贷方式、房地产和股市泡沫。
《警报》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增长。目前,中国对西方的出口已经达到峰值,很难继续激增,而贸易保护主义却在威胁着中国的出口。
很明显,依靠出口的增长方式不可行,于是,中国开始了以投资拉动内需。但《警报》指出中国过高的投资水平也造成了资本错配的风险。目前,中国的经济体系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民营经济为主转为目前的政府主导为主。虽然政府能比私人部门更快的投入资源,但投资的质量却更低。
政府将投资更多的给予国企,用来投资基础设施,但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现有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发达。中国此举只能带来了大范围的产能过剩。例如,很多小型机场的使用率只有一半,高速铁路系统很可能无法收回成本。
在银行系统方面,《警报》指出,中国去年有10万亿元的贷款,如此巨大的信贷就让人不得不担心银行的“坏账”会卷土重来。
此外,中国过低的固定汇率吸引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但巨额外汇储备只能用来购买外国资产,支付进口,且无法解决资产泡沫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如不良投资的后果等。而在历史上曾经积累了如此巨额储备的国家只有两个:1929年的美国和1989年的日本。当时,这两个国家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
对于中国火热的房地产业,《警报》指出,其已经显示出典型的泡沫状态,这个泡沫迟早破裂。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让预测变得很难。但是,中国的体制无法解决问题,只能推迟问题的爆发。
最后,文章指出,中国的整个经济金融系统都基于一个信仰,即未来中国将以过去的速度继续增长。这个假设让更多的投资变得合理,从而刺激增长,也带来了更多的投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先建设,一切都会随之而来”的经济。
而一旦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悲剧就会发生:大部分基础设施将会毫无用处,过剩的产能将存在很多年;房地产泡沫会破裂,银行系统将面临大规模坏账。“当中国这部巨型机器最终停滞,这些沉浸在梦中的投资者将噩梦醒来。”
针对该文章,华尔街日报发表了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的反驳文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飙升未必是坏事》。文中认为,中国人均GDP极少,所以对基础设施仍有巨大需求;固定投资的资产质量良好,资金使用效率也不错,且也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在下降。最后,文章认为,那些声称过量投资很快将危及中国稳定的批评人士却有失公允。
但在中国,李晶的观点不乏批评者。财新网的名家博客Barrons即撰文驳斥。
这是继2010年1月,美国著名的空头投资者詹姆斯 查诺斯在接受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采访时预言,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巨大的危机之后,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泡沫的又一次大讨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