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人大记者会上回答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进行的“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激情阐述,“公平”和“正义”这两个词,似乎前所未有地进入了官方正式表述的视野。一国的总理如此郑重承诺,既反映出当下社会不公、正义缺失的情势危殆,却也透露出“穷则思变”的最后防线。
前些日子,我常看的中国一位媒体人的博客域名几经周折终于备案通过,结束了众网友每天链接到备份博客地址去看的麻烦,博主却以一贯的嘲讽写下:没什么可高兴的,让你有你就有,让你无你就无。类似的例子近来时时发生,在中国生活的人气恼之余似乎承受力也越来越高,见多不怪了。再来看日常生活的例子。说房子,有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房价均价已达到每平方米4600元,一年上涨1000元,可官方的说法却是同比增长1.5%;说环保,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公众愤怒质疑:为什么不能走一趟公正透明的政治程序?为什么不能让公众有起码的知情权?说教育,大学一方面扩招惊人,一方面一些大学又面临巨额亏损, 被称为最大的腐败之一。大学生就业艰难,不少人即使找到工作也沦为“蚁族”——低收入聚居群体;说收入,城市的上只角和下只角,城市与乡村之间,巨大的贫富悬殊,爆发激烈的仇富心态。
令人嗟叹的还包括社会阶层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上层结构稳定,满是抢占时间先机、占据了有利位置的人;底层虽然充满无休无止的奋斗,以期过上体面的生活,却难以上行。此时,有限上行的机会能否公平“分配”,如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某种程度上沦为“拼爹游戏”,令无数家庭揪心不已。如长期观察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学者刘瑜所说,这个社会是奖励智识、才干和勤奋,还是奖励家庭出身、关系网络和皮厚心黑?如果更多的是奖励后者,那结果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可怕的是,这样的规则已然成为社会各种产品、服务质量伪劣的“生存之道”,并快速衍伸、渗透到更多领域。
当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非名牌不买、尽显阔绰豪气,当世人在上海北京或其他大城市看到建筑高耸林立、奢华场所应有尽有,白领阶层的消费水准甚至超过美国英国同阶层的时候,人们惊叹,甚至以为这是中国的常态。而事实上,中国的复杂多面是最难揣测也最难把握的。发达国家的“发达”,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社会的相对文明、公正和“共同富裕”。反过来看,在现今的中国,没权没势的普通百姓,可能时不时就会碰上让人窝火、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有时连最起码的尊严也没有,不少人对周围人事愤世嫉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日积月累。
社保、拆迁、反腐、黑煤窑、山西疫苗、民办教师,每一桩每一件,就在很多中国人每天触手可及的范围内,不是孤立存在,都千丝万缕地联系着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民生各个领域。今年乃至未来数年,中国仍将继续保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也益发凸显公平正义的缺失与不完善造成的突出矛盾。因此,渴望公平、正义,冀盼生活得更有尊严、让社会变得好一点的呼声成为一种必然。
中国知识界、普通民众中仍不乏关心政治正义、公共课题、社会制度等严肃主题的人,探求权力的制衡与平衡,探求民众权利如何平衡政府权力,民众权利如何平衡巨商权力等。同时,他们试图对西方、对日本、对东南亚等国相关课题的了解与比较,除对公平、正义在各国的定义、实现的成本、现状与缺憾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之外,也可预期借助传统与现代媒体,形成一股积极力量,影响更多人的关注,甚而影响上层的看法与具体实施。
公平正义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信念。在现实处境下,对普通百姓来说,碰到不公平、不正义的频率越高,愤怒指数越高。在这样的时刻,单纯的愤怒可以广为传播、积聚能量,也可能导致乖张暴戾、铤而走险,酿成可怕而又可悲的社会冲突。诚然,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欠缺公平正义的事,但更多人一再触及和追问“公平”与“正义”,不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愤怒之下的打碎和毁坏容易,但愤怒也可以超越愤怒自身,若能和自省相伴相生,将导引更多的民众权利认知与积极的行动,以此推动社会进步。这样的话,温家宝宣示自己接下来三年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也可能会稍微减轻一些难度。(作者:陈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