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当年也“裸婚” 一穷二白80后受鼓舞(图) |
www.sinoca.com 2010-03-25 长沙晚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 想不到毛主席当年也是‘裸婚’的,主席都‘裸婚’,我们为什么不敢……”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和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出品,长沙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二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继去年底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之际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重庆卫视、湖南经视等电视台相继播出后,22日起又通过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三集连播、《长沙晚报》分集刊出解说词、星辰在线推出相关视频等多种方式与大家见面了,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在各大门户网站引起热议。而“好看”、“深受感动和教育”是大家观看《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后给出了一致评价。
40、50后――
现在的人喊毛泽东,但我仍习惯叫毛主席
人物: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影视评论家)
采访情景:头发花白、戴着一副眼镜的李准在《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北京研讨会上说,这部纪录片自己每一集都认真地看了,并且每一集都认真做了很多归纳,毛泽东这个历史伟人太伟大了,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不但可以看得更清楚,而且不断地会对他有新的发现,这个纪录片就是对毛泽东的人格、情怀的一次新的发现。
李准写过关于毛泽东的书,编辑过200多万字关于毛泽东的文章,对毛泽东有很多了解。他说:“如今这个年代,对于主席,很多人习惯称他为‘毛泽东’,我已过了70岁了,让我直接叫‘毛泽东’,我不习惯,我还是习惯叫‘毛主席’。”
把毛泽东还原成普通人的他是怎样一个人?这个片子每一集都在回答这个答案。在“家庭开支账本”这一集里面讲到:毛泽东住在中南海是要出房租的,甚至水电、煤气、取暖、家具样样要交钱,总额占到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也许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吧?而在公务活动中喝杯茶,毛泽东也得私人付钱,为什么要这样做?毛泽东生前生活管理员、69岁的吴连登回忆说:“因为主席讲了,我们这国家不缺我一个人吃的、一个人喝的、一个人花的,如果说我要随便吃了、花了、用了、拿了,部长也可以,省长也可以,县长村长都可以,这个国家就没法治理了。”
李准说,这个片子通过很多小事情表现出毛泽东在艰苦朴素的生活当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态度。“我在看片子过程当中想到一句话――共产党人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再多的话都不如共产党宣言里面这句话简洁、犀利。”
60后――
主席遗风发人深思,净化人的心灵
人物:谭旭(市文化局副局长,45岁)
采访情景:联系到谭旭的时候,他正在开会,听说是要谈谈《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观后感,他立马来了兴趣。他说,现在长沙新闻频道正在播,自己也在看,等这个片子播完了,自己想再去弄套碟回来,再完整系统地看一遍。
看到现在,谭旭说,“儿子的衣物”、“皮拖鞋”还有主席的73个补丁的睡衣让他很感动。“这个作品艺术眼光非常独到,它独辟蹊径,以小见大,从遗物出发,不拔高,不说教,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人情的温暖、人本的理念。从毛泽东的持枪证可以看到一代伟人儒将的风采;从毛岸英的遗物、李讷书签看到了毛泽东的情操……这部片子可贵、感人,发人深思、净化人的心灵,让我们过目不忘,把这样一个伟人诠释成一个普通人,还原的毛泽东变成一个更可信、更可尊重的人,这样一个毛泽东从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当中展示了伟人宽广的胸怀。这里面很多是真情,但是更多的是率性;里面有很多的小气,也有很多慷慨;里面有很多随意,也有巨大的威严;这里面有爱操心的家长的琐碎,也有更多的严格要求,发自内心的亲人一般的关怀、关照。”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封面照
80后――
毛主席也“裸婚”,我们为什么不敢?
人物:“喜乐与我”(网名)(25岁,从事文字工作)
采访情景:与“喜乐与我”相遇是在天涯社区的“情感天地”论坛。25岁的“喜乐与我”说自己是一个毕业才两年的大学生。与男朋友谈了6年恋爱之后,如今面对高不可攀的房价,一穷二白的他们正徘徊在“这婚到底是结还是不结”中。恰好看到了《毛泽东遗物的故事》 “与杨开慧共用的文件箱”这一集,让他们深感意外,并且帮他们做了一个决定。
“从进入2010年开始,80后就集体奔三了。毕业两年,身边同龄的朋友同学有不少已陆续结婚了,只是现在嫁的人,大多并不是当初在学校里海誓山盟、一个馒头就着一份咸菜‘共食’都能吃出甜蜜的那一位。旧时的义无反顾,早就在社会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了。只有我和他还在坚持。从大一到现在六年的感情,我们一起经历过校园里最纯粹无瑕的爱情,相互扶持着度过刚进社会成为‘面霸’的时期,一起分享拿到第一份工资的喜悦。我知道走到这一步,我们的感情已经比较成熟了,而他也想要给我一个家。结婚这件事第一次被我们提上了日程。而提到结婚,自然就会想到买房。我们也未能免俗。房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房价高不可攀,我们这两年的存款,连个首付都不够,这房子肯定是没法买了。那这婚到底是结还是不结呢?”正在徘徊中,“喜乐与我”无意中正好看到了《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当时播的是“与杨开慧共用的文件箱”这一集,而正是这一集改变了“喜乐与我”对婚姻的看法。
“喜乐与我”说,原来毛主席当年也是“裸婚”。片子中说,结婚那天,一没有花轿,二不置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就是杨开慧自己收拾了一点简单行李,喊了辆人力车,就这样嫁给了毛泽东。看到这里的时候,比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放在今天,杨开慧也算是书香门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小姐了,而当时毛泽东正处于穷困之际,但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忠于爱情,选择了裸婚也要嫁给爱的人。其实哪个女孩子不希望风风光光地出嫁,但比风风光光出嫁更珍贵的,应该是在对的时刻,把握住那个对的人,这一点,杨开慧做到了。杨开慧去世多年后,毛泽东在诗中将她喻为‘骄杨’,并回答章士钊先生――‘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但是在我看来,杨开慧除了是为革命牺牲,更是为了爱至死不渝。正如许多年前,她在日记中写下的:‘从此我有了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
“喜乐与我”和她的男友都没想到,一部纪录片,会在他们于感情的十字路口徘徊之际,帮他们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只要我们一人拿出4元5角,带着户口本到婚姻登记处,明天我就会成为他的新娘,哪怕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度蜜月、没有婚戒。亲爱的,我要嫁给你,这件事十万火急。”
90后――
过去是崇拜,现在觉得离我们很近
人物:张靖(19岁,在校大学生)
采访情景:19岁的张靖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毛泽东那个年代对90后的张靖这一代孩子来说,的确已经很远。 90后的他们个性张扬,崇尚自我。她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被强迫,他们接受的是有感觉、有信服力量的人或事物。但是观看《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后,她这样表达着自己的观后感――过去对他,我们是崇拜,现在觉得他离我们很近。
“以前听到毛泽东的名字,脑袋里只浮现出一个英雄的伟大形象。现在看了《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后,我感受很深。毛泽东的形象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可爱可敬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无私无畏的人,一个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拼搏的人,一个时时刻刻为国家民族着想的人。”张靖说,“纪录片中,毛泽东那件缝了73个补丁的睡衣和儿子的衣物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再如,‘单腿眼镜 ’和一大堆‘英语单词卡片’引出的毛泽东读书的细节和晚年坚持学习英语的故事,伟人的学习精神足以令今天的每一个人奉为楷模和榜样。”张靖说,在如今很多人都在喊着“娱乐至死”的年代,愿更多一些如《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这样的优秀作品,引领新一代自觉地在伟人风范中吸取精神营养,促进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