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宣布将“清退”44.8万代课教师代课教师,并庄严宣告这是“刚性需求”。杨老历来对教育部衮衮诸公心存敬畏,认为他们是落后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最有智慧的一部分,学问冲天,德配圣贤,望之俨然,其言也厉,否则,怎能从浩如烟海的汉语词库中挖掘出“清退”一词,并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刚性”驱散人民教师的组成部分——代课老师。
他们正在被“清退”。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几位中年教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回望站在校门口送别的学生,他们把青春留在了那个岁月;学生们端着秤盘给老师送来二斤白面充当最后一次束脩,他们的待遇还不及孔子时代的二斤干羊肉;即将离开的代课教师与学生最后合影,悄悄转过身时已泪流满面;甘肃的两个西北大汉居然忘记师道尊严站在黄土高坡上面对学生仰天嚎啕,老师们只是希望能体面地离开,自己走了孩子还能有人来教。
写到这里,杨老已是老泪纵横。
任何朝代,治者可以亏待百工,甚至虐杀开国功臣,但绝不会虐待传承文明之火的师傅。无论多么昏庸的封建帝王,尚能在名分上尊教师为“天地君亲师”五尊,只有文野不分如元王朝者,才将文士与“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相提并论,这个排名与昔之“臭老九”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鬼斧神工的杰作。除此之外,尚难找到如此规模化的群体性的斯文扫地。
将教师列为“五尊”,并非统治者一时心血来潮故弄玄虚,而是一种基于对崇高付出的国家尊重。
什么是崇高的付出?事关国本的奉献就是崇高的付出。一类是征战沙场的战士,一类是传承文明星火的教师。一个有道义的国家不会抛弃浴血奋战而伤残的战士,同样也不会抛弃燃烧自己传承文明的教师。
我们如何面对崇高的付出?
教育为立国之本,所以荀子将对教师的国家尊重放在政权兴衰的高度加以阐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个因果律大体上可以约束治者不至于走向卸磨杀驴的无道,也保证了从事“师傅”这一职业的群体能够过上一种相对体面的生活。教师作为农业社会最有文化的一个群体,在历代社会,他们都属于乡绅阶层,集文明、礼仪、道德于一身,不仅衣食无忧,也享受着社会的普遍尊重,至少在民国时代,代课教师仍然有每月八块大洋的津贴,而当时国民政府的警察每月是三个大洋,所以冰心才自豪地回忆说“我们那时腰板很硬”,小学教师的腰板若此,大学教授的腰板可想而知。
从对待教师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一个社会未来的走势。一个把教师排到“九儒”与娼妓相提并论的王朝,一个把知识分子排到“臭老九”的时代,多半是一个文明衰落、文化萧条的时代,即使在经济、军事领域有所建树,也是以牺牲人权和百姓福利为代价构筑起来的镜花水月。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惩治或变相惩治文人学士,无疑是一种最大的道德污点。以道德亏缺换取眼前的蝇头小利,将使国家道义面临挥之不去的长久阵痛。更有甚者,让教师的地位沦落为社会底层群体,超越以“九”为限的红线,将教师视为桥头部队的民工,召之即来,用毕清退,则将僭越国家道德的底线,其前景不可思议。
教师不是民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面对着近50万即将被清退的代课教师,又不能不让我们联想起培根的一句话:“光线越充足影子也越黑”。 代课教师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撑起了一片蓝天,可是,现在他们的待遇欲与民工取齐尚不可得,他们的获取仅够勉强维持温饱。还嫌不够,如今,我们又在实施愚不可及的巧取豪夺,“清退”他们赖以谋生的饭碗,用强大的行政权力将他们从神圣的讲坛上驱逐出去,而付给他们的补偿居然可能是达官贵人打发小姐的费用。我不知道这个标准是如何精确算计出来的,因为600元这笔巨款无论如何已经超越了人类智慧可以理解的范畴,所以才有钱江新闻爆出为代课教师鸣不平,主持人拍桌子的画面,所以才有一向温文儒雅的易中天在行文中竟然动用国骂“你他妈的”来质问教育部,所以才有网友断言“服务了数十年的代课教师,只能一次性拿到600元的清退补偿,这个数目肯定不是用人脑算出来的。”所以才有网民呐喊:看不到什么希望,新部长旧部长都是换汤不换药,不用问都知道是什么货色!绝望!绝望!绝望!
“你们是猪脑子吗?”面对一帮短视、愚蠢的幕僚,康熙大帝雷霆之震怒,虽为一时愤激之语,但用“人脑”分析、处理问题,应该属起码的要求。天下事看似纷繁复杂,但不外乎四个字:大、小、多、少。利之大小,弊之多少,据此决定取舍,庶近大道,再辅以情、理、法三维思考,以合情合理合法为基本判断标准行事,即使做不到最好,但可规避大错。难在分辨何为大义,何为大利,何时取义,何时取利,懂得舍利取义,趋长利避长害,这就要靠智慧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据此考量,清退50万代课教师,在没有完成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无异于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因非战争因素制造出一个庞大的难民群,于国于民,义在哪里?利在何处?一个既无义有无利的荒唐举措,怎能合情合理合法?抛开师道尊严、斯文扫地不论,此举将置国家道德和国家形象于何地?
如此蛮干,伤心的岂止是代课教师,令人绝望的有岂止是教育部,斯文扫地的又岂止是中国教育。
有鉴于此,杨老郑重建言:
一、50万代课教师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功臣,应予奖励。以代课教师不合标准、业务素质低劣、拖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后腿为由,加以清退,是泯灭天理人情。50万教师,以每人培养50名学生计,他们劳动的直接成果是中国减少了2500万文盲,功勋卓著。劳苦功高若此,不奖反贬,天理难容。中国教育落后,是落后在制度,而不是教师,是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针了。方向出了问题,教师越努力距离目标越遥远。教育部应该有智慧、有责任全盘解决温总理和钱学森的询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训不出杰出人才?”
二、中国教育不是师资过剩,而是严重匮乏。我们是穷国办教育,教师和设施都是超负荷运转,班容量按部颁标准45人计,几乎全部超标,有的甚至达到70多人,如果按国际教育发达国家25——30人计,则已超过一倍。教育要面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回归人性化教育的真谛,小班化是教育的趋势。限于目前的教育资源,我国可以试行在小学实行小班化,或从小学低段开始,逐步向中高段过度。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后,不仅可以让50万代课教师经过培训正式上岗,而且可以再吸纳50万待业的大学生就业。利国利民,一举两得。
三、如果听小民的意见如芒在背,或视若粪土,那亦请政府尊重人权宣言和劳动法。宣言约法“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的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劳动法规定的签约制和同工同酬制不能视为一纸空文,50万代课教师大多没有劳务合同,更没有享受同工同酬,责任首先在政府,因此政府有必要主动自视违约,承担起补偿责任,一次性补发代课教师历年来低于平均标准那一部分工资,并依法给代课教师缴纳“三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经费应该不成问题,每年9000千亿乃至上万亿的“三公”花费,只需拿出百分之几就够了。
以上为上、中、下三策,万望教育部大员体察民意,重新调整思路,切勿“刚性”“清退”,更不可为蝇头大小伤及国本,制造民族的悲剧。 “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告诫。道德是一个人的文明底线,国家道德是国家信誉的底线。护佑国家的道德底线免受“清退”,是教育部的义务,也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文:杨开亮)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