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高度重视、投资方下了血本、众明星卖力演出的《孔子》,一上演就面临在全球创造票房奇迹的《阿凡达》,确实有点生不逢时的感觉。本来就应该艺术的归艺术,市场的归市场,但如果有一只看不见的权力之手,来硬生生干预市场,就难免受到各种非议。
这两天上MSN,总有朋友问:“你是阿凡达学派还是孔子学派?”不知其意者,觉得莫名其妙;知其意者,会心一笑。原来说的是坊间盛传的进口大片《阿凡达》为国产大片《孔子》让路的事。
官方高度重视、投资方下了血本、众明星卖力演出的《孔子》,一上演就面临在全球创造票房奇迹的《阿凡达》,确实有点生不逢时的感觉。但两部片子终归不是一种类型的,只要是优秀影片,不必有瑜亮之叹。当然,《孔子》刚刚上演,其最终票房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但由《阿凡达》和《孔子》引起的话题很有意思。本来就应该艺术的归艺术,市场的归市场,但如果有一只看不见的权力之手,来硬生生干预市场,就难免受到各种非议。
仅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以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符号或者说占据第一神主位的孔子做题材,受人关注招来议论也是难免的。自从孔子成了圣人,在历代官方价值体系内高高在上,想以艺术来呈现孔子的形象,难度确实不小。弄成高大全、不近人情,可能就少人问津,没有传播效果;而若过于搞笑甚至戏说,创作者就会遇到各种压力。民国时期,曲阜第二师范的学生排演了话剧《子见南子》,被孔氏宗族认为侮辱了圣人,以孔子后裔自居的党国大员孔祥熙利用自己的能量,向教育行政部门施压要求惩处,最后校长被调走了事。
从历史典籍中看,孔子是一个幽默、豁达、一生不得志的小老头,很可爱的,并不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还不时和学生开玩笑。困于陈蔡之际时,大弟子子路告诉他当地人说他像“丧家犬”,他不以为忤,还说人家形容很准确。等他死后,地位日渐尊隆,直至成为“至圣先师”、“百代素王”。历代帝王尊孔,醉翁之意不在孔,而在江山稳固也。
所以考诸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凡是一个集团造反或革命的初期,一般是反孔的,因为坐江山的皇帝、大臣尊孔的目的,就是要百姓们接受等级、名分已定的现实,好好耕田、好好读书,对朝廷尽忠,对父母尽孝,做一个良民。一旦坐稳了江山,态度就会发生变化,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当年反对的,现在必须提倡。将孔子抬出来为自己建立的利益格局、社会秩序背书。外来的胡人政权也不免如此。金人攻破汴梁时,表现残暴,对文化极不尊重。曲阜孔门袭封衍圣公的孔端友随宋室南渡,在浙江衢州繁衍了南宗。沦陷在金人铁蹄下的曲阜成为南宋士人的伤心地,所以张孝祥在词中吟道:“洙泗上,弦歌地,亦腥膻。”后来,金朝、元朝、清朝都尊孔了。
鲁迅评价话剧《子见南子》的风波时说:“历史告诉我们,汉刘邦本是一员亭长,一个无赖棍徒,却一旦‘贵为天子’,就会尊孔;朱元璋不过一牧牛儿,一修道和尚,一天‘危坐龙庭’,也会尊孔;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华,也要‘存汉俗尊儒(孔)术’。这些‘万岁皇爷’为什么这样志同道合呢?无非为了孔家思想能够训练得一般‘民’们不敢反抗,不好‘犯上作乱’而已!我们无怪乎从前的文人学士 ‘八股’都做得 ‘一百成’,却没有半点儿‘活’气!”
太平天国引入西方的基督教为意识形态资源,创立了“拜上帝教”,起义军打到哪儿,第一件事就是砸孔子牌位、拆毁孔庙,可算是“反孔”的急先锋。如果历史允许假设一下,太平天国最终推翻了清廷,坐稳了江山,他们会不会尊孔?很难说,也许他们那时候对孔子的态度和以前的“清妖”完全一样。(作者:十年砍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