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西高穴村二号墓地的抢救性挖掘,急慌慌宣称“最终解开了”曹操高陵千古谜团——“经权威考证,这座东汉大墓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魏武王曹操!”
【所谓证据一】
——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其一,语焉不详。“总长度近60米”,但未公布关键的主墓室即后室数据。但记者探场的表述称:墓道有39.5米,再“穿过五六米长的一条过道,路过前室,正前一个大概10平方米的圆形房间,就是曹操墓室的主体——后室”。10平米的后室总觉得偏小了点,算不得“规模巨大”,司马炎和近似司马懿的墓室好歹也有16—20个平米。
其二,未发现封土确实“不封不树”,但“因高为基”何从体现?39.5米斜墓道向下挖出15米,不符曹魏“因高为基”“依山营穴”在山上挖洞的作风。
其三,最为关键,此墓坐西向东!洛阳邙山的汉晋陵墓群年代或早或晚,但均为坐北朝南,山东鱼山的曹植墓也是坐北朝南!
其四,此墓青砖封门,规格暴低。曹操一生,主持抢盗大墓诸多,封门问题上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所谓证据二】
——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汉魏人口四百万,墓穴无数,陵冢众多,难道座座都是曹操墓?
【所谓证据三】
——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
盗墓王曹魏公深谙此中精髓,连子孙祭祀都不让,还有让你完全一致的材料记载?
就凭鲁潜墓志的“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据说曹丕连曹植都没告诉,125年后的一个区区驸马都尉会知道?还TNND四十三步这么精确。考据狂裴松之连这都不知道?
相反,曹操生前连续两次“遗令”葬在西门豹祠附近,恰恰说明这是故意留下的疑冢。连傻子都知道要躲盗墓贼,更何况盗墓王?
此墓盗洞甚多,从建成之日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从扛土铲啃窝头的摸金宵小、到埋炸药吃方便面的职业玩家频频叨扰此墓,墓顶的盗洞北齐就留下了,墓中肯定有大量关于墓主人的关键性证据流出,但南宋时人们还在感叹“七十二疑冢”,证明古人早就否定了此墓为曹操墓。
【所谓证据四】
——曹操主张薄葬,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
一会儿说“规模巨大”,一会儿又说印证薄殓。正如前边关叔我质疑曹操“故意暴露方位”的遗令,“无藏金玉珍宝”很可能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系曹操防盗墓贼的故布疑云。更何况不陪葬金玉珍宝,花钱少、显规格的壁画、俑偶之类的总可以弄点吧?而此墓,除了几颗玛瑙珠子、几块画像石,连王者最爱陪葬而盗墓贼最爱捣毁的俑,一片都没捡到。
出土最多的是长方形的刻铭石牌,石牌上刻的什么?网上图太小看不清,有几个我看出来了——渠枕一、胡粉二斤、竹簪五十支、刀尺一具;还有没看清的类似——黄豆一斤、水纸杯一、开文杯一、口水碗一、五尺柒薄机一之类的。不似魏武帝,更像女工陪嫁:)王侯的薄殓是这么薄的?我不知道。
【所谓证据五】
——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
且不说众人纷云酷似新刻痕迹,怀疑最多十年前埋下;且不说石枕还是另案追回,并非现场所得,一个“魏武王”铭文就能确切了?
看三国演义看多了都知道,曹魏刘蜀孙吴等人最爱拿自己的装备送人,以示体恤。三国志里孙权送周泰装备就是“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之”。“常所用”,一是经常用;二是通假为尝所用,曾用过的。孙权送周泰的细绢盖应该就是后者。老大把自己经常用甚至偶尔用过一次的东西拿来收买人心,被收买者感动流涕之余,难道就不会把老大“常所用”的东西陪葬?难道就没有当时的好事者、沽名钓誉者弄点“常所用”的假货来陪葬?
再说了,这里陪葬的是“格虎大戟”、“格虎大刀”,全无帝王将相以佩剑陪葬的传统气质。
再再说了,这种贴老大“常所用”标签的类似自我标榜的下作做法,有哪家帝陵王冢采用过?
关叔虽然外行,但还知道,真正辨别古墓主人身份的,是墓志!是印章!这里有吗?
【所谓证据六】
——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似乎,只有一块头盖骨是该男性的。同所谓证据二,历朝历代花甲老者亿亿万,随便其中之一进到这个“汉魏”风格的墓中,就是曹操?嗯,也好,医学家也有事干了,过段时间又考证出此头盖骨确有痛风症状,哈哈。
【结语】
专家,专家,在砖厂挖砖坟的专家,你们别急啊。虽然利益当头,不抢不可,但是,冷静!当心周老虎之后,又中曹疑冢!请耐着性子趴下去,沉下心来,钻到土里,认真探索发现,严肃论证考究;耐着性子刨开北面那座坟,再说吧。
学者:“曹操墓在安阳”证据不足国学研究不能炒作
河南省文物局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消息传出后,一些学者表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有关方面公布的“曹操墓在安阳”证据并非第一手材料,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在还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布相关消息,有悖学术研究的严肃精神。
人大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说曹操墓在安阳证据不足
袁济喜2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昨天从电视上看到,十点钟播出的新闻还说“疑似发现魏武大帝的墓”。到了十二点钟,就突然变成了确认发现魏武大帝的墓。而且,也没有提供什么新的证据。
袁济喜说,这个墓是被反复盗挖过的,所以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而且现在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一个兵器,这个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很难鉴定”。因为它已经被盗挖过了,不是原封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藏在里面的。
袁济喜指出,有关方面参照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那些材料也不能印证。
至于有关方面提出的曹操墓在安阳“六大依据”,袁济喜说,“这些证据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袁济喜介绍说,曹操本人是非常多疑的,史书上记载他的墓确实是有72冢。而且汉魏至今一千多年了,现在能证明墓主的关键证据并不存在。这座墓的地方不在邺城,也不在洛阳,而且找不到跟曹操文学相关的证据。
袁济喜:国学研究要冷静严肃不能炒作
袁济喜认为,搞国学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炒作。类似“发现曹操墓”的事情前几年也出现过。当时自己到南京中山陵开会,他们说《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中山陵出家的定林寺已经发现了。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也不是那么回事。
在袁济喜看来,匆忙发布“曹操墓在安阳”消息这件事,可能是一个新闻上的炒作需要。但是这跟真正的国学研究还是有一定距离。像现在刚刚发现了一些间接的还不是直接的证据,就匆匆忙忙地定论是魏武大帝的墓,“我觉得这并不是很严肃的。”
袁济喜表示,现在弘扬国学,还是要弘扬国学这种实事求是、无证不发的精神。因为中国传统的国学还是有一套比较严谨的、科学的方法,对一个问题的探讨是非常严肃的。
袁济喜介绍说,像曹操儿子曹植的墓在山东鱼山被发现,这个就是学术界公认的。它有很多足以证明墓主就是曹植的第一手材料,里面出土的东西和旁证,都很完备。
袁济喜最后说,国学研究是很严肃的,“我觉得越是在国学热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不能把新闻炒作、媒体起哄当成真正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学者和专业的研究人员,还有文物局、旅游局等政府的管理部门,更要本着对国民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问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