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大地:全球变暖若不超过3度对中国是好事(图) |
www.sinoca.com 2009-12-18 中央通讯社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周大地研究员做客第一时评,接受主持人张宁专访。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第39期第一时评。本期我们关注气候话题,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周大地研究员,您好周研究员。
全球快速变暖直接危害有多大?
主持人: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您作为专家,能不能科学的给我们推测和判断一下,如果现在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环境的话,未来地球会变成什么样?
周大地:如果按现在趋势加速发展下去的话,全球变暖这个现实可能会比较明显。高的判断,本世纪到世纪末的时候气温有可能最多平均温度上升5、6度,有些地方可能上升10几度。
温度的变化直接危害有这么几类:
第一,降水发生变化,水资源的分布、下雨的频度、下多少可能有比较大的变化。
第二,会引起生态变化,比如本来在温带生长的树,忽然变得更热了,这个树能不能活下去?如果活不下去会大片的死亡,而新的树种、物种就很难在相当的时间内正常的慢慢迁移过来。
第三,会引起粮食减产,这跟刚才说的降水和水资源就有关系了,农业依赖气候和水资源条件,也包括温度条件。如果温度大变化以后,粮食生产量在很多地方会下降,影响程度可能达到减产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十几。
第四,会引起突发灾害增多,在这种大的变化情况下,一些突发事件如暴风、台风、暴雨、特殊的干旱、热浪有可能更厉害,本来没有的地方就会出现,也会影响到一些和气候相关的疾病,比如说疟疾,本来是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方才容易得,以后弄不好温带也容易得,疾病、昆虫这些东西都会变迁。
第五,从长期来看,海平面会上升,这里头有两个原因,一,很多现在陆上的冰,像格陵兰岛、南极冰融化以后会增加水量。二,海洋本身水的热胀冷缩,慢慢起作用,整个水如果温度上升一两度以后,一热膨胀,整个海平面就会上升。估计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有可能从十几厘米到六七十厘米。这些对很多地方就会有影响,比如现在上海平均的海拔只有不到2米,有些国家整个就在1米左右,像荷兰本来整个陆地比海平面就低,像这些地方如果海平面明显上升,对于沿海很多人口稠密区就会受寒潮、海潮的侵袭,或者台风引起海水涌上来,甚至有的地方就淹掉了。
海平面上升,如果不管的话,经过二三百年,可能格陵兰岛的冰全部熔化,再加上温度上升,海平面可能全部要上升将近7米,这个数据就很吓人了,因为7米的话上海就没了,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也就够呛了。
第六,现在还有一些可能引起重大区域性气候变化的因素,比如说海洋的温暖还流,现在海洋热冷水会往赤道往两极交换,根据现在的动平衡达到的。如果海洋温度有所变化,像厄尔尼诺、马尼拉,引起大区域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如果这种变化大的话,我们现在有很多地方靠海洋搞热平衡的地方,包括欧洲的一些地方,包括太平洋的回潮,包括像加利福尼亚,比如有些冬暖夏凉的地方,就会有重大的超过平均气温变化的可能性出现,这对很多地方是灾难性的,而且这个可能发展也比较快,不用等一二百年。
全球变暖是不是人类活动为主造成的?
主持人:最近BBC出了一部纪录片,当中阐述了全球变暖并不是人类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是来自于太阳黑子的频繁运动,也有一种另类的说法,说跟地球自身运动有关系,更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周大地:全球是不是“特殊”的在变暖?这个变暖是不是人类活动为主造成的?这两个问题一直在科学界讨论,也有不同意见,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现在主流科学家的意见,还是充分证明,第一,和上万年甚至上十万年前比较来看,全球的变化速度都是超过历史纪录的,所以是存在非正常变暖的过程。第二,变暖的速度在加快,过去虽然我们历史记录地球几百万、几千万年以前曾经也有过比现在暖得多的时期,但是那个变化速度是以万年计的,不是现在所想的几十年就要暖和起来了,这个是有区别的。第三,过去如果确实是地球或者太阳黑子的影响,太阳的辐照程度变化引起的变化,那么人类只有采取适应的状态。当然现在发现变暖主要原因和使地球可以变暖的一个因素就是温室气体的浓度。经过分析,认为现在这种非常快的气候变暖和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直接挂钩的,尽管气候问题不能像实验室那样去做实验,只能分析、模拟,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我们认识像气候这样大尺度问题唯一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还是科学的。
缘何历史上中国的盛世都出现在地球变暖时期?
主持人:但是现在也有个别的学者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说全球变暖对经济有利,因为纵观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中的盛世时期,都是我们整个地球变暖的时期,我个人对这个观点很不理解,您怎样解读?
周大地:有人认为就地区来讲,如果地球暖了以后,至少在植物生长问题上可能是个好事,又潮湿又温暖的环境下,植物生长量一般比较多,比如现在热带地方,冬天不用掉树叶,可以生长很多新的东西,物产也很丰富,但是这个前提是建立在降水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具备的情况下。另一方面,还是有一个变化的速率问题,举个例子,熊猫的喂养,北京动物园夏天还得给它弄冰块,到南方连冬天也得弄冰块了,就是因为它不能这么快的适应。这种气候变化是人为产生的、非自然的、速度又太快,就很可能不会适应,这个转换过程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困难。而且历史上现在一两千年所谓的暖一点、冷一点,还不能和这次我们预计的这么快的,比如说按照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五六度这种速度来比,所以我觉得这些说法,不能说一点分析都没有,但是可以说从我们现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尺度和内容来看,这些理由还不能说气候变暖一般的就是好事,要看怎么个变暖法。变完以后是降雨多了还是降雨少了,如果来个干热都变成沙漠了,肯定是不好的。
主持人:他这种观点还是片面性比较大。
周大地:所以以上这种论断不能成为判断现在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是不是好事的主要结论,现在主要结论应该是就某个地区而言,适度变暖也许是好事,比如对中国来讲,温度上升不超过3度,有可能对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好处,但是如果超过这个度,可能主要的就是坏事了,比如我们的冬小麦就长不了了,我们很多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了。如果更高的话,肯定就是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了。
减少温室气体个人应该怎么做?
主持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困难在哪?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应该做什么事情?比如说一周少开一天车,但自己这一天小小的行为会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我们并不详知?
周大地: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主要是各种化学燃料,烧煤、烧油、烧天然气,第二就是甲烷,比如说沼气,或者是养牲畜,特别是反刍动物,他呼吸的时候就有甲烷。第三,森林采伐,森林本来木头就是碳水化合物,会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给固定下来,而且不断生长就在不断固定,所以你现在把树砍掉固定作用就减少了,这就是排放源。
要想把温室气体减少,就要在这些方面要采取措施:第一,减少能源消费特别是石化能源消费。所以必须在消费的内容和消费技术方面都有重大变化才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这一点上来讲是不容易的,因为现在的商业系统一天到晚告诉你我有什么SUV出来、我有什么高档消费出来了,所以原来的商业模式是要你多耗资源,而多耗资源的结果就是造成资源的耗竭过快,而且不可能人人都能享受这么多资源消费。
主持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完成这个任务有多大的难度?从字面上理解,少了近一半,但美国的减排却是4%,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差别。
周大地:美国是从2005―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下降17%,与他1990年相比大约下降4%,因为他从《京都议定书》退出以后,实际他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增加的,这两年有所减少,跟经济危机各方面也有关系,但是当时对发达国家要求他们首先从90年开始减排,《京都议定书》要求所有的国家加起来发达国家从2012年以前要减到90年的5.2%,当时对美国要求是7%,但是他不但没减还涨了,涨了百分之十几。所以他从2005年往下降17%,相当以他从90年的速度降4%,还没有完成第一期给他规定的任务,所以大家并不觉得美国这个数值是一个高指标,是一个非常低的指标,但是我个人看,美国现在同他原来不采取减排行动,到开始采取减排行动还是有所变化的。
第二个,美国提出2025年和2030年的减排目标还是比较积极的,他是总量下降,但是为什么要发达国家带头呢?因为他们现在的人均排放太高,他有这个义务也有空间往下降。中国现在是强度往下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跟我们的节能减排一样,是要大幅度下降的。如果美国要做到真正总量下降像他说的17%或者是30%或者到2030年40%,他的GDP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需要大幅度下降。
减排是否会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主持人:最初我们一说到减排,是不是就要大量关闭工厂,那势必会造成我们经济缓慢甚至下降,这样的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还是不对的?减排和经济发展是有冲突的吗?
周大地:我觉得是不对的,如果我们经过努力,既可以有很好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同时又能够少排放温室气体,我想这个前景可能比现在这种到处冒黑烟或者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这么严重的状态更好一些,所以我想我们既要看到它是一个重大挑战,但是也应该看到它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要想在国际领先,不但要在传统的生产方式方面要跟人比,而且在新的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起到先进,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国家。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