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生活30年 我学到锲而不舍和对机遇的把握 |
www.sinoca.com 2009-12-14 英国金融时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我对中国的兴趣很久前从西班牙就开始了。我读了美国作家赛珍珠写的有关中国的书,还有一些关于佛教的书,书中的内容都或多或少受到西方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孩提时代的我。
我出生在巴塞罗那,并从那里开始学中文。当时西班牙没有专门的中文课,中国看起来太遥远了。但我有中国朋友,我每周一次去他们家里学习,一直到我上大学。
1977年我去了台湾学中文,两年后我就来了北京。我的家人很难过,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孩子,但朋友觉得我这么年轻只身去中国肯定很棒。起初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困难,我把生活在中国当成一次冒险,甚至是一种特权――那时我是在中国学中文的第一批外国学生。
我之所以来到北京,是因为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人们渴望获得信息,他们想要了解外部世界,他们想要认识外国人,他们充满好奇。这和现在不一样,当时没有互联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出门旅行。那时的中国已闭关锁国多年,中国龙才刚开始苏醒。来北京后,我在西班牙大使馆工作,主要负责文化事务,我在那里工作了20年。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中国的文学、诗歌、艺术、电影天天都在推陈出新,万物都在复苏,我能亲眼见证这个巨变时代实属难得。2003年我父亲病了,我回到西班牙,凑巧那时巴塞罗那亚洲文化中心刚成立,他们要找能说亚洲语言的人。随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重要性的日益增加,我就成了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的院长(塞万提斯学院由西班牙政府于1991年成立,以推广西班牙语教学、推动西班牙及拉美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的公立学院)。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于2006年成立,我参加了之前与中方的谈判。在北京开办塞万提斯学院起初有些困难,因为在北京发生的大事太多了,想让外人注意到学院的存在,的确是一个挑战。况且,其他国家的文化学院早就在北京成立并扎根了。中国只有少数大学教授西班牙语,但这几年,愿意学西班牙语的人迅速增加,学生数量每年增加一倍。
许多外国人初到北京时总感到忐忑不安,以为中国人很冷漠。但我觉得中国人和蔼可亲,就跟西班牙人差不多。当然,他们和我们说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但我不认为他们对人冷漠。外国人必须努力去接触,不要抱有成见。
中国改变了我吗?我不太记得自己以前是怎样的,那时我太年轻,在中国待了30年时间可不短。我觉得,我到中国来大大开阔了眼界,我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锲而不舍。我也认识到了事物的相对性,没有什么是绝对好或绝对坏的。还有我知道了等待的重要性,以及对机遇的把握。我在中国学到了很多,但我继续在学。
虽然我在中国待了很久,但我不认为自己有两种身份:一种西班牙的,一种中国的。我当然是西班牙人,因为我在巴塞罗那出生、长大,在中国我只是一个观察者,我想这样的身份最好。不过,我认为一个人可以“被中国化”,因为中国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我认为自己不会成为中国人,但可以说,我能达到理解何为中国的地步。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作者 Inmaculada González Puy 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北京分院院长 译者 黄义务)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