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尼克松兴高采烈,茅台酒使他脸上的笑容泛著红光。他激动不已地端著酒杯走到麦克风前说:「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握在手中。」对这句过于敏感的话,基辛格听著不免有一丝忧虑。幸好平时爱挑毛病钻字眼的记者们也让茅台酒的香气熏得迷迷糊糊,对尼克松的这句话没有太大的反应。
1972年2月21日,在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的晚宴上,周恩来拿起火柴,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尼克松被这一举动迷住了,回到华盛顿以后,得意地向女儿表演茅台酒的厉害。结果是,美国第一家庭的成员慌忙救火。
2008的3月5日,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周恩来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展露的外交魅力被人们再次提起。有人将尼克松来华的7天称作「改变世界的7天」。谁能想到,小小的「道具」茅台酒,在这7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总理轻轻微笑:欢迎你但不求你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走下著名的「空军一号」飞机,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亲切握手,这一场景被定格为中美领导人冰释前嫌的经典镜头。
在照片之外为两位领导人担任翻译的冀朝铸,多年后谈到这段历史时,仍难抑激动的心情:「尼克松总统走下舷梯,他还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手臂就伸了出来,总理马上迎上去,我直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尼克松总统当时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
很多人把尼克松和周恩来的这次握手比作「历史性的一握」。
在时任周总理翻译的冀朝铸记忆里,周总理当时的表现是,轻轻地微笑,不显得有求于你,但是真心地欢迎你。
因为在这之前,有一个不愉快的插曲。当年美国有明确的指示不许跟共产党握手。在一个国际会议期间,周总理走进一个客厅,美国国务卿看到了总理进来,扭头就走了。其它人都握手了,美方的副代表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抓著总理的胳膊握了一下。
于是,就有了这一幕:尼克松从飞机上下来,脚还没有落地,他手就伸出来了。他一下子就抓住总理的手。
看到尼克松确实是真心诚意的,总理也就高兴地走上去握手说,你这个手跨越了世界最大的海洋,25年咱们没有交往了。尼克松就说我代表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为体现平等,尼克松也披上大衣
尼克松见周总理也没有掉以轻心。尼克松女儿朱莉女士回忆,「您可能不知道我父亲在飞机上问了些什么,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周总理是否穿了大衣。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周总理穿了大衣,所以我父亲也穿了大衣走出飞机,这可能也是为了体现平等吧!」
30年前中美合作的诚意处处都可以体现出来。尼克松的「空军一号」到达上海后,换上了中国的导航员,由这位导航员引导飞机飞抵北京。尼克松结束在北京的访问后飞往杭州时乘坐的是周总理为他准备的前苏联生产的螺旋桨飞机。美国总统没有乘坐自己的「空军一号」专机,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有了礼貌友善的见面,但真正拉近二人距离的,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道具」——茅台酒。
总理以推销员口吻对尼克松说:茅台是万能良药
在当天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欢迎宴会上,尼克松及夫人、基辛格等由周恩来陪同坐在可以容纳20人的主宾席的大圆桌旁。
在中国人的宴会上,祝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周恩来招待尼克松、基辛格这样的贵宾用的茅台酒据说已贮存30年以上。当服务员将那古雅的水白陶瓷酒罐打开,一股特殊的芳香悠悠溢出,沁向四周。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周恩来举起面前的一个小酒杯向尼克松介绍。当时的国宴,每个客人面前至少摆上大、中、小三个酒杯,每个酒杯都斟得满满的,其中必有国酒「茅台」,其余的是各种名牌葡萄酒,另外还要上桔子水、矿泉水。
「我听说过您讲的笑话。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吸一支烟,可是点火时,烟还没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讲到这里,不等翻译译出,自己先笑了。周恩来也开怀大笑,他当真拿来火柴,划著之后,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用愉快的声音说:「尼克松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燃烧。」
《钓鱼台国事风云》一书这样描述了这个细节和情景:
「蔚蓝色的火苗闪烁著,周恩来的目光也在闪烁。酒杯里的火苗越来越小,终于渐渐燃尽。周恩来的目光出现了瞬间的迷茫,一副怅然若失的淡淡的伤怀鲜明地浮现在脸上,却稍瞬即隐地逝去,眼睛重新一亮,显示出内心的火焰还不曾熄,他带著若有所思的神情望了尼克松一眼,含义无穷地点了点头。」
尼克松效仿燃烧茅台险酿火灾
周恩来的表演将尼克松总统迷住了。尼克松回到华盛顿以后,曾得意地向他的女儿特里西娅表演茅台酒的利害,当他把一瓶茅台倒在碗里,点著了火,岂知蓝色的火焰跳跃著,竟不熄灭,他大为骇然;碗炸开了,吐著火苗的茅台酒流满了桌面,基辛格曾经幽默地提到此事,「美国第一家庭的成员奋勇协力,慌忙救火,才把火扑灭,防止了一场国家的悲剧。否则的话,尼克松政府会自作自受地提前收场,比实际发生的会更早些。」
做完茅台酒的表演后,周恩来端起了服务员新换上的酒杯,茅台酒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已扬名四海,但是,1972年2月21日,星期一的晚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上,电视摄像机拍下了周恩来与尼克松满脸喜悦地用茅台干杯的镜头,并向全世界播送,更使茅台酒伴随著这个历史性的「干杯」而名震世界。
两人为「万能良药」举杯
后来,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回忆说:「我们绕著宴会厅与50多位高级官员碰杯,我注意到周恩来向每个客人祝酒时,只用嘴唇轻轻碰碰杯沿。当我和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时,都拿著原来的那杯酒。」
坐下休息时,尼克松问周恩来:「听说您的酒量很大?」周恩来笑了笑,带著回忆的神情:「过去能喝。红军长征时我曾经一次喝过25杯茅台。」周恩来把酒杯捏在手指间,注目著转动酒杯,「比这个杯子大。」
尼克松吃了一惊,继而疑惑地问:「可是今天你没喝?」
周恩来点头:「年龄大了,医生限制我喝酒,不能超过两杯,最多三杯。」
尼克松说:「我在书里曾经读过这样一段故事,说红军长征途中攻占生产茅台酒的茅台镇,把镇里的酒全部喝光了。」
周恩来眨动双眼,目光里流露出对往昔的眷恋,并以烈性酒推销员的眼神和口吻对尼克松说:「长征路中,茅台酒是我们看作包治百病的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
「让我们用这‘万能良药’干杯。」尼克松举杯。
茅台让尼克松「胡言乱语」
在中国政府为尼克松总统在上海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兴高采烈,茅台酒使他脸上的笑容泛著红光。他激动不已地端著酒杯走到麦克风前,作了这次访问惟一的一次即席讲话:「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全世界的头条新闻。我们要建立一座跨越l万6千英里和22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是公报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在激动之中,尼克松还说了一句话:「美国人民,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将世界牢牢地握在手中。」对这句过于敏感的话,基辛格听著不免有一丝忧虑。幸好平时爱挑毛病钻字眼的记者们也让茅台酒的香气熏得迷迷糊糊,对尼克松的这句话没有太大的反应。
尼克松的女儿对茅台酒也充满了记忆,据她说,后来尼克松每次出访中国归来,家里都会多几瓶茅台。
基辛格:喝足茅台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不仅尼克松被周总理的茅台「忽悠」了,同行的基辛格也深受「蛊惑」。
1974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代表新中国政府领导人第一次登上联合国的讲坛,出席联大特别会议后,对基辛格进行了拜访。这是中美关系于1973年初春明显升温后,由于国际形势以及双方国内政治的变动而走向猜忌和一波三折的时期。他们谈到了「水门事件」,谈到了前苏联,谈到了日本……也谈到了茅台酒。
美国出版的《基辛格会谈秘录》对这次会谈有如下一段文字:
「基辛格一再用中国的方式端起茅台向邓小平敬酒。基辛格的助手温斯顿.洛德开玩笑说:‘我相信我们用茅台可以解决能源危机。’邓小平接过他的话幽默地问:‘那我们也能解决原材料危机吗?’基辛格也以美国式的幽默作答:‘我想只要喝了足够的茅台,我们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邓小平马上接著说:‘那我回国后一定增加茅台的产量。’在会谈中,这成了一段轻松的小插曲。」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