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月27日电/27日在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16周年庆典大会上,三峡总公司总会计师杨亚说,三峡工程投资控制良好,在国家批准的初设概算内,预计建设完成,最终投资不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新华社报道,截至今年8月底,三峡工程累计已完成投资约1514.68亿元。杨亚说,在目前累计完成的投资中,枢纽工程静态投资完成约 474.90亿元,三峡库区移民静态投资约411.93亿元,价差约334.50亿元,贷款利息约151.43亿元,三峡库区移民概算外补偿费约 141.92亿元。
据介绍,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投资概算为900.9亿元(1993年5月末价格),其中枢纽工程投资约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亿元。按照1994年的物价水准、贷款利息等因素测算,工程动态总投资估算为2039亿元。
为加强对三峡工程的投资控制,中国三峡总公司首创并实施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办法,改变了计划经济年代若干年调整一次工程总概算的做法,保证了项目法人对投资实行有效的控制。
经过17年的持续建设,三峡工程除批准缓建的升船机外,已如期完成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正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据悉,截至目前,三峡工程累计发电量已突破3500亿千瓦时。这座全球最大水电站的机组运行安全稳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三峡工程枢纽布置示意图
2009年7月8日拍摄的三峡大坝全景。新华社发(夏林 摄)
三峡工地鸟瞰(摄于2008年10月28日)。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创造了连续三年混凝土浇筑量超过400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攻克了大江截流、导流明渠截流和深水围堰施工技术难题,攻克了直立高边坡开挖稳定变形技术难题,攻克了大坝混凝土浇筑难题,攻克了特大金属结构和特大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等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2008年10月30日,三峡工程初始设计的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图为三峡工程标志性建筑三峡大坝雄姿。
图为高峡平湖。
船舶通过三峡船闸上游引航道进入船闸(摄于2007年5月1日)。
三峡大坝坝上平湖风光(摄于2007年7月14日)。
大江截流前的三峡工程建设工地全景(摄于1997年10月)。
江水正通过三峡工程泄洪坝下泄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显著。如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三峡工程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三峡水库形成后,中国三峡总公司坚持发电效益服从防洪效益的原则,在水库调度上把防洪效益放在第一位,多次实施削峰调度,为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三峡大坝泄洪。(刘涛 摄)
三峡工程建成后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的航运效益十分显著。万吨级船队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和上海。三峡船闸2003年6月18日投运后,到2009年6月底,货运总量3.1亿吨,超过葛洲坝船闸投运后22年总和。图为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正在通航的情景。
三峡工程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枯水季节,当长江上游来水不能满足航运要求时,及时启动生态补水调度机制,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中下游通航水深,以满足通航要求,并缓解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的状况,使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得到全面发挥。2004年以来,三峡工程通过生态调度,累计向下游补水100亿立方米,葛洲坝下游三江航道平均增加航道水深0.32至0.4米。图为三峡工程正在运用生态调水功能向下游补水。(刘华摄)
三峡水电站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5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年最大发电能力1000亿千瓦时左右。其中,左岸厂房安装14台水轮发电机组,右岸厂房安装12台,地下电站安装6台,每台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最大容量75.60万千瓦;电源电站安装2台机组,每台单机容量5万千瓦。 图为左岸电站厂房大厅。 新华网 邱小敏摄
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00千米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三峡水电站投入发电后,将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每年可取得300~400万千瓦的错峰效益。图为三峡电站输电线塔。(黄正平 摄)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