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老照片:红墙摄影师们拍摄的毛泽东的生活(组图)

www.sinoca.com 2009-09-26  网易读书  [复制链接]  字体:

  眼前的这本书,是一群人的回忆,由于他们的职业特殊。他们用相片为自己也我们留下了一段极具个人色彩的历史。这中间有惊心动魄,也有温馨惬意。


  作者/海天 肖炜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吴印咸给毛泽东拍照。

  在延安、在这些领导人身上,吴印咸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人丝毫没有因为环境恶劣,产生丝毫悲观和失望的情绪。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影响了吴印咸。
  

挥手之间(徐肖冰 摄)

  用周恩来赠送的帽子挥手道别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结束。8月14日、8月20日、8月23日,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讨论国内局势以及和平、民主、建国等问题。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8月24日,毛泽东电复蒋介石,表示愿意赴重庆谈判,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

  徐肖冰:我们作为普通干部,主要想的是主席的安全。主席到重庆会不会遭受蒋介石的暗害,大家都不放心。还是总理想得周到,因为那时候天气比较热,所以总理从重庆给主席买了一顶帽子。

  8月28日清早,延安机场聚集了1000多名欢送毛泽东的人。机场上停着一架机号为476650的飞机。大家都沉默着,整个机场的气氛非常严肃。不久后,在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以及美国特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乘坐一辆中型汽车来到机场。

  当毛泽东走下车的时候,机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穿着灰色中山装、头上戴着周恩来送他的那顶盔式帽。这顶帽子把毛泽东的身材衬托得更加伟岸。他与站在前面的中央领导一一握手道别,然后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飞机走去。

  送行的人群像疾风掠过水面,向飞机涌去。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挥手,像一片手臂的森林。毛泽东站在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群,也异常地激动。

  一些干部看到这个情景不禁流下泪来。大家心里明白此去凶吉未卜,都替毛泽东的安危担心。但毛泽东泰然自若,沉着冷静,在飞机上从左边看到右边,又从右边看到左边。他把帽子举起来,向所有送行的人告别,就像只是去走亲串门一样。就在这个时候,徐肖冰及时地摁下了快门。

  徐肖冰:主席挥帽子在机舱口,我在那里拍摄了一幅画面。

  这就是日后大家熟悉的经典照片《挥手之间》。照片中的毛泽东目光坚定,面带微笑,挥动着帽子的手高高举过头顶,似乎高举着一个必胜的信念。徐肖冰怎么也没想到,这张照片后来多次出现在不同的书籍、画册、报刊、杂志上,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一刻。

  请感谢我们的摄影师吧,为人们留下了这刹那间、永久的形象;这无比鲜明的、历史的纪录!正是在这挥手之间,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过程,表现了主席的伟大性格。愿所有的人,通过这张照片,能够理解和体会,那当抗日战争胜利,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重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女同志才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毛主席不由分说的站在侯波左边。(陈正清 摄)

  主席说:女同志才是半边天

  在毛泽东的招呼下,大家来到凉亭里。在延安时,侯波常常见到毛泽东,也听过毛泽东做报告,但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站在毛泽东身边,侯波还是感觉非常非常的紧张。

  侯波:到北京后,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毛主席,我都害怕。

  毛泽东也看出了侯波的紧张,他指着徐肖冰说:你是延安来的摄影师,为我们拍过不少照片,这位女同志我是初次见面??她叫侯波,是我爱人,也是延安出来的。徐肖冰抢先回答毛泽东。好,延安出来的,是喝过延河水、吃过小米饭的。毛泽东笑着问侯波:你家是哪里的?

  侯波:我说是山西夏县的,什么时候到的延安,我都跟主席讲了。

  毛泽东听说侯波是山西夏县的,笑着说:啊,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哟。毛泽东风趣地笑着点头,又说:那是个好地方,抗日战争时陈赓同志就在你们那个地区同日本人打了几场恶仗毛泽东笑的时候,内心的愉悦生动地反映在脸上。使侯波很快消除了紧张,轻松自在了很多。

  大家拿出一些照片请毛泽东看,他一张一张的看得很仔细。这时天已不早,想到不能过多占用主席的时间,侯波几人起身向毛泽东告辞,但心里又觉得与主席的见面不应该就这样结束。果然,毛泽东看出他们的心思,他站起来说:来,咱们一起合个影吧。

  与他们同来的陈正清举起相机,让侯波夫妇跟毛主席合影。侯波夫妇一左一右在毛泽东两侧站好,这时毛泽东笑着说: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侯波:照相的时候我又紧张了,我们让主席站中间,我们站两边。主席说不行,说今天你代表半边天,你站中间。那我就老老实实站着,我还是很紧张。

  毛泽东不由分说地站到了侯波的左边,徐肖冰站在侯波的右边。三人站好后,陈正清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一张珍贵的照片就这么诞生了。

  侯波:我很尴尬,也不知道怎么好,我当时心里又高兴又不敢讲。后来很多同志看了这张照片就说我,你怎么不让主席站中间。这张照片照完以后我一直没拿出来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才挂起来的。

  这是侯波第一次与主席合影,在以后跟随毛泽东拍摄的12年里,这也是侯波与毛泽东唯一的一张合影。几十年后,这张照片被侯波放得很大,一直挂在自家的客厅里。
  

1958年,毛泽东在河南农村视察(侯波 摄)

  祖孙式温情:毛泽东与顽童

  1958年,河南棉花大丰收,侯波跟着毛泽东到河南视察。8月6日,头戴草帽、身着白衬衫的毛泽东来到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在田间地头,毛泽东与农民们谈论农事。这一下可把侯波急坏了,棉农、地方干部在毛泽东身边围成了几道人墙,把她完全隔绝在外面。

  侯波跑来跑去,总选不到一个好的角度。情急之中,她看见那些堆积如山的棉花,就想爬到囤积的棉花山顶上去,从上往下俯拍。谁知棉花山看似很高,其实很软很虚。快爬到顶上时,侯波忽然一下陷进了棉花堆里,急得她大呼救命。

  正在与棉农交谈的毛泽东突然听到侯波的尖叫声,乐了。跟周围的人说,侯波掉进去了,去把她拉上来。很快上去几个小伙子,拎小鸡似的把侯波从棉花堆里拎出来,扶她下了棉花山。看着惊魂未定的侯波不停地拍打着身上沾着的棉絮,毛泽东笑着说:乐极生悲不无道理。看来我们还得要谨慎啊。

  侯波:我全身白花花的,连相机上都挂满了棉花,甭提多狼狈了。
  

毛泽东和顽童。

  在侯波拍摄的照片中,《毛泽东和顽童》就是一幅生动却又鲜为人知的照片,它公开发表的时间与拍摄时间隔了近30年。

  1958年,毛泽东游湖南湘江,他乘船到湘江中,选了深水处下水。不会游泳的侯波只能端着照相机守候在岸边。毛泽东往下游,她也跟着往下游走。毛泽东在水里怡然自得地嬉水,侯波却只能在岸上抓拍镜头。

  岸边有粪坑,粪坑与地面平行,不仔细看很难辨认出来。只顾追踪毛泽东、只看取景框的侯波,一不小心就掉到粪坑里,弄得满身是粪。

  侯波:粪坑都在岸边,一个一个挨着,我以为都是水,我就跑,一下就掉到坑里。

  幸好粪坑不是很深,侯波爬出来后赶忙到河里去冲洗。还来不及洗干净,她就看到毛泽东走上岸来。侯波赶忙又端着相机跑去,紧跟在毛泽东身后。

  上岸后的毛泽东披着一件睡衣,踩着稀泥往前走。两腿沾满了泥,衣下摆也粘了泥巴。他兴致勃勃,在泥巴里踩得很来劲,仿佛又体会到儿时玩泥巴的乐趣。

  顺着一条泥路,毛泽东走进了一户庄稼人的院子。家里的大人出去了,只有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尽管堂屋里挂着毛主席的肖像,但这几个小孩子却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也许他们心目中的毛主席不可能是一个穿着浴衣、满腿沾满稀泥的人。

  侯波:主席从湘江上岸以后,腿上都是泥巴。有人看了以后就说,主席怎么穿了皮鞋?

  两腿是泥的毛泽东,在院落的门前坐了下来。卫士们给他点了一支烟。这时候,侯波也顾不得自己的狼狈不堪,挤到了大家面前。

  周围的群众看见来了一个陌生的大个子,就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孩不知道拿着一个什么东西。毛泽东看见就逗他:你吃的什么,能不能拿出来,大家都吃一点嘛?谁知小孩也鬼精灵,他双手紧紧地捂住,往上一举说:你猜,你猜着了我就给你吃!

  毛泽东说,我猜不着,你给我跳个舞吧!小孩听了以后,居然很大方地就跳了起来。毛泽东看了笑得非常开心。看到这么自然的毛泽东和小孩子的画面。侯波及时地按下快门,记录下来这一刻。

  侯波:这小孩很有意思,他跳起舞来了,我照了两张,有一张就是他在那儿手舞足蹈。

  后来侯波把这张照片命名为《毛泽东与顽童》。照片上的毛泽东赤裸双脚,沾满湘江的污泥,已发福的身体散漫地裹着一件条纹毛巾浴衣,坐在椅子上惬意地抽着香烟,而小孩却调皮地高扬着自己的手,形成了一副朴实、趣味的农家乐。整个场面好像普通人家偶尔在儿孙面前露出笑容的威严祖父,正与顽童逗乐。

  有人说,这张照片的拍摄已经达到侯波个人创作的另一个境界,它的意义非常巨大,是被亿万百姓奉为神的领袖回到凡界的代表作。不过这张照片在资料库里沉睡了差不多30年才发表,因为那个年代,领袖公开的形象必须是严肃、深邃、庄重的。
  

毛泽东在父母坟前(侯波 摄)

  毛泽东回韶山:与乡亲聊家常

  1959年,广东发大水。有一次在中南海,徐肖冰碰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恩来对他说,广东这一次发大水很厉害,希望新闻电影制片厂能够派人去一趟广东,把广东军民抗洪抢险的过程记录下来。

  徐肖冰立即向新影厂领导反映。厂里决定由徐肖冰亲自带一支摄制组,到广东去拍摄。当徐肖冰带着录音师、照明师等人从北京飞往广东时,却在飞行途中遇到浓密的乌云层,最后飞机只得迫降在湖南长沙飞机场。

  徐肖冰:(飞机)迫降,我们在长沙就住下了。住的地方正好有主席身边的人,包括罗瑞卿、杨尚昆都住在这里。

  徐肖冰一打听,毛泽东南下视察,到达长沙后,本来准备到郑州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但临时改变主意,将会址改为江西庐山,同时提出回故乡韶山看一看。

  这是毛泽东在离开家乡32年后第一次回家。徐肖冰意识到毛泽东这次回家的意义太重要了,应该把它全程记录下来。虽然自己的妻子侯波一直跟着毛泽东,但她只是拍摄相片,没有电影记录那么完整。

  徐肖冰:我就给罗瑞卿、杨尚昆等领导说了我的想法,他们大概也请示了主席。结果我就把胶卷和拍电影的人留下来,跟着主席他们拍。

  1959年6月25日上午,毛泽东的专列从长沙开往湘潭。到湘潭后,毛泽东换上一辆灰白色吉姆轿车,在工作人员和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他们到达韶山时,天已经黑了。毛泽东住在韶山接待所 松山一号 寓所。第二天早上5点钟,毛泽东一反平时的作息时间,早早地就从住所走出来,朝外走去。

  侯波:第二天早上5点主席就起来了,有人发现了告诉我们。我们在山底住,主席在山顶上面住。我们就赶快跟上主席往山上走。

  侯波也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她背着相机紧紧地跟着他。来到楠竹坨后,前面出现几个坟墓,毛泽东走到一个小坟前仔细端详了一下。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毛泽东父母的墓地,他是来祭扫父母。

  侯波:旁边有个人赶快从树上折两个树枝递给主席,主席就放在那坟前面,主席说我以后要是再来,我还要看你们的。
  

毛泽东在韶山和相亲同聚一堂(侯波 摄)
  

毛泽东在韶山和相亲同聚一堂(侯波 摄)

  毛泽东回来了,让韶山冲沸腾了。等他们下山后,毛泽东旧居已经是人山人海。他先去了老邻居家,一边递烟给老邻居,一边和乡亲们亲切地聊起了家常。侯波站在门口,拍下了毛泽东与乡亲们欢乐的聊天瞬间。

  这张照片温馨亲切,真切地反映了毛泽东与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它让侯波感悟到,拍摄领袖的照片不仅要表现他们的伟大气质,也要表现他们的真情实感,这种照片才真实、可信、感人。
  

毛泽东和少先队员合影。一左一右依偎着两个少先队员,女的叫彭淑清,男的叫蒋含宇(侯波 摄)

  经典照片为媒,成就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毛主席回到离别32年的韶山,和少先队员们一起拍了一张照片。毛主席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他们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极了。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 金童玉女 ,而且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

  著名摄影家侯波捕捉到这感人的瞬间。1992年当侯波知道她在韶山拍摄的那张经典照片的主人翁,如今在江西并且幸福地喜结连理,非常高兴。1992年7月1 日,蒋含宇敲响了侯波家的门,侯波高兴得合不拢嘴。蒋含宇要走了,她拿出丝巾、被面及1959年他们夫妇和毛主席的合影,作为一个红娘捎给他们家的礼物。一幅照片撮合一桩美好姻缘,侯波从心眼里高兴。自此,蒋含宇夫妇一去北京必看望侯波这位红娘。
  

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吕厚民 摄)

  镌刻在1950年代的精彩瞬间

  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指出1953年将是我国进入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此时中国周边局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朝鲜战事已接近熄火,国内社会秩序安宁,中国进入内政修和、外交顺畅的稳定时期。

  此时,吕厚民到中南海摄影科工作已经三年了。虽然他不是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但从这一年开始,他也有机会跟随毛泽东一起外出视察,这对吕厚民来说,无疑是种莫大的荣幸。

  吕厚民:1953年我跟着主席到东海舰队,到上海,到天津视察。摄影科派我单独出去。

  正月十五,吕厚民跟随毛泽东到武汉视察工作,当毛泽东听完地方同志的工作汇报后,突然提出想到黄鹤楼去看看。

  这个意外的决定让缺乏准备的保卫部门有些措手不及,而站在一边的吕厚民则庆幸自己带了足够的胶卷!他知道这样的拍摄机会极其难得!

  吕厚民:当时的湖北省委书记是李先念,主席和他谈完工作以后,要走一个后门上山。从安全来讲当时没安排这条路线,后来主席说没关系,那大家就听主席的。

  当大家正往蛇山黄鹤楼爬的时候,两个小姑娘看到了毛泽东,就问旁边的人是不是毛主席。身边的人说,你看呢?小姑娘肯定地说:是,嘴边长了一颗痣。毛泽东也笑着向这两个小姑娘挥手打招呼。

  吕厚民:这两个小女孩大概有十一二岁吧。

  在路边,毛泽东看到一个小商贩,戴着毡帽、穿着棉衣、扎着围裙在路边卖豆腐。毛泽东就停下来,亲切地和他攀谈起来。两个小姑娘也钻到人群里,昂头看着毛泽东。此时吕厚民赶忙端起相机,把这一场景拍摄了下来。

  照片中平易可亲的毛泽东、略显拘谨的老人、满脸灿烂的小姑娘和周边的工作人员和谐而融洽,吕厚民给它取了个名字《毛泽东在武汉与小商贩交谈》。

  吕厚民:我一直想到湖北找她,就是没有机会拿照片去找。她现在已经六七十岁了。她知不知道有这张照片?这是很长的一个历史故事,也非常有意义。

  毛泽东和卖豆腐的老人家谈完后,开始往山下走。此时,毛主席来了的消息传遍了武昌的大街小巷,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们都涌向蛇山。一时间蛇山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们都想亲眼看一看毛泽东,他们高声地呼喊着:毛主席万岁!

  吕厚民:(主席)从蛇山和小商贩谈话以后,就往下走,一边下坡一边挤。下面一个警察亭子,那警察也不指挥交通了,跟着一块喊毛主席万岁。越走人越多!警卫处毛处长,穿着一双布鞋给踩掉一只,他不能回去找鞋只能跟着。

  人群像潮水一样涌来,警卫人员十分担心秩序失控,紧张坏了。罗瑞卿决定先下去,把汽车准备好。谁知道他刚上车,一些人以为毛泽东坐在里面,都围了上来,几乎把汽车抬了起来。看到这种情形,身边的工作人员十分担心。这时候杨尚昆就动员毛泽东不要再往街上走,从码头坐船离开。

  警卫人员紧紧地护卫着毛泽东,高声喊着:同志们,请大家让出一条道,让毛主席过去!让毛主席过去!嗓子喊哑了,才从潮水一样的人群中挤出一条缝来。毛泽东走在警卫人员用身体开辟出来的空挡中,一边向码头走去,一边频频挥手向群众致意。大家拼命鼓掌,欢呼雀跃,目送毛泽东上船。

  吕厚民:主席上了船,好多人在岸上看着主席,主席拿着帽子向大家挥手。上船以后,主席就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意思说你们胆子太小,怕群众出事。我觉得主席心胸开阔,非常喜欢接触群众的,他看到群众以后就问长问短。

  1953 年初,毛泽东在罗瑞卿、杨尚昆、汪东兴陪同下南下视察。2月初乘长江号旗舰由南京上溯至武昌,陈毅随行。毛泽东参观了当时的黄鹤楼旧址奥略楼,下楼后,他走到一位卖油炸豆腐的老人摊前,询问生意情况。正在谈话之间,旁边两位小姑娘凝望高大面熟的爷爷,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毛主席!

  两位小姑娘的呼喊引来潮水般的人群,纷纷伸出手来与毛泽东握手。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响彻了江城。罗瑞卿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一面护着毛泽东,不让大家再同他握手,一面建议毛泽东回奥略楼休息,等人群散去后再走。毛泽东摆摆手,仍向山下走去。毛泽东的前后左右,都是人山人海,难以走动。罗瑞卿与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一左一右有如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走在毛泽东的前面,伸开双臂,分流从侧面和前面拥来的人流,杨尚昆、李先念、陈毅都在毛泽东身后紧紧护卫,卫士们又在他们的身后手挽着手,形成一道人墙,好不容易告别黄鹤楼旧址。

  毛泽东回到轮船上,罗瑞卿心中的石头才落地。陈毅用浓厚的四川语说:乖乖,今天是差一点下不了黄鹤楼。罗瑞卿以惊骇过后的神情说:好险啦!万一毛主席出个什么差错,我这个公安部长怎样向党向人民交代呀!毛泽东挥手说:怕什么?你呀,看见一根草绳子就以为是条蛇!

  摘自《开国部长・公安部部长罗瑞卿》
  

1949年毛泽东与长子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徐肖冰 摄)
  

志愿军战士和主席紧紧拥抱在一起。

  女文工团员向毛泽东献上鲜花与拥抱

  1952年秋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等领导人到场接见。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倒在了异国他乡,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那片土地。其中包括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

  那一天,吕厚民看见毛泽东的脸色一直很凝重,他知道此情此景一定勾起了毛泽东的失子之痛,中国人民在这场战役中做出的牺牲太大了。

  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接见观光团时,先由一位叫谢秀梅的女文工团员向毛泽东献花。当这位女文工团员给毛泽东献上鲜花后,她突然情不自禁地拥抱了这位伟大的父亲,并且激动得热泪满面。

  以前吕厚民他们也经过了无数次毛泽东接见的场面,但从来没有见过谁会上前拥抱毛泽东。那一刻,所有的人全愣住了。

  吕厚民:当时搞警卫工作的人谁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一个场面。

  一瞬间,被抱住的毛泽东触景生情,丧子之痛立即涌上心头,他动情地闭上了眼睛。

  此时吕厚民立即反应过来,他赶快按动快门,把这感人的一幕拍摄下来。当他放下照相机后,发现毛泽东的眼睛依然闭着,直到与下一位文工团员握手时,他才睁开自己的眼睛。吕厚民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这一瞬间,留下了毛泽东少有的悲伤镜头。

  照片洗出来之后,非常清楚,但吕厚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毛主席当时的神情,很多年后,在吕厚民的眼前一直挥之不去。这张照片是吕厚民拍摄的一个经典,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伟人所具备的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

  吕厚民:这样的一个镜头,我觉得这种镜头,到如今也是非常难得的!

  也许是对包括儿子毛岸英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特殊情感,当毛泽东收到吕厚民的这张照片后,亲自在照片上签好名,让人寄给了当日献花的谢秀梅。
  

毛泽东和孩子们中南海滑冰场。
  

毛泽东站在旁边看女儿李敏穿滑冰鞋(李敏 中)

  毛泽东和儿女在一起

  毛泽东的种种行为,让吕厚民深深地感到,毛泽东是个伟人,但同时也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和蔼可亲的父亲。他爱百姓、爱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家人。但毛泽东成天忙于公务,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

  毛泽东的儿女都住在学校,每周才能回来一次。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中南海机关食堂前的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放学回来后,毛泽东就带着他们去那里滑冰。李敏坐着换鞋时,毛泽东站在旁边,看着她换鞋。

  吕厚民:他的女儿穿滑冰鞋去滑冰,他站在那儿。我觉得非常生活化的,也是非常关心孩子的这种兴趣,关心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亲切的这种感觉。

  这时候的毛泽东不是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而是作为儿女的父亲。他对儿女的关心,吕厚民都看在眼里,如何把这一切都留下来,为毛泽东留下更多的生活照,成了吕厚民当时特别留意的事情。

  吕厚民:我觉得这些生活照片一般人很喜欢看。看毛泽东怎么生活的,因为主席并不是神,而是人,他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样。

  在我小学没毕业的一个大冬天周日,父亲带我们几个孩子一起到南海的溜冰场去滑冰。一到那儿,我们就急急忙忙地换好父亲让人给买的崭新的冰鞋。父亲穿着大衣站在一旁,点上烟看着我们,似乎在说:孩子们练去吧,试试你们的身手。我站起来,甩手向前滑哎呀!一迈腿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冰上。站在冰场边的父亲乐了,他看我们这个起来那个滑倒,抬抬手,好像在鼓励我们:勇敢些,站起来再练!李讷妹妹又摔倒了,她年纪小,疼得受不了,哭了起来。父亲始终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此时他大声向我们招呼说:好了,收兵吧!事后他问我们有何感想。这滑冰太难太难。我说。难就对头了,要知难而进嘛!父亲鼓励说。我们记住了他的话。经过了一次次的苦练,我们渐渐能甩开手,在冰场上飞旋了。

  摘自李敏著《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
  

家庭温馨一刻。

  1954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与先期到达这里的李讷、李敏和侄子毛远新会合。毛远新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的儿子,比毛泽东最小的女儿李讷小半岁,毛泽东十分喜欢毛远新。

  来之前毛泽东写信告诉孩子们,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很有名,毛泽东还用草体书写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两首诗。

  吕厚民:1954年去北戴河避暑,那里天气凉快一些。

  北戴河办公制度沿革

  1948年10月26日北戴河解放后,一些对革命有过贡献的患有慢性病的老革命及伤残人士需要得到妥善照顾,中组部招待所负责人于是在北戴河组建中组部疗养院。

  1949年6月,朱德作为第一个来北戴河的中共领导人来到北戴河海滨,住在原铁路宾馆1号楼。1950年8月,北戴河海滨开始接待首批中共中央领导人和六个国家的使馆官员160余人。

  1952年,中组部北戴河疗养院交中央办公厅管理局,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北戴河疗养院,临时规定中央干部一年有一个星期左右的北戴河休假。

  1953年秋天,中央决定夏天在北戴河办公,并成立筹备组织,开始在中直北戴河海滨疗养院内修建房屋、道路和水塔,北戴河办公制度正式形成。

  1954 年11月,国务院确定北戴河修养区的使用方针是:为中央暑期办公服务,这一年,北戴河海滨接待避暑和修养人员36800多人,其中中央领导30人,部局级干部154人。为了保障中央领导正常办公,1954年成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员会,下设暑区工作办公室,直接为中央领导服务,这也成为当地一个重要政治任务。

  文革后,北戴河办公制度中断。

  1984年,北戴河再次作为中国夏都。1989年中央决定,处于第一线的中央领导人不到北戴河海滨办公,一些老同志还可以到北戴河休息,北戴河办公制度慢慢恢复,直到2003年再次停止。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他经常在每天下午三四点出现在北戴河海滨浴场。有一次毛泽东与孩子们游完泳后,坐海滩上聊天,他们背后是度假村的屋子,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非常温馨。

  毛远新指着自己光膀子说话时,李讷、李敏都看着他。毛泽东也转过身来,侧脸望着毛远新。看到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形,站在旁边的吕厚民立即举起相机,把这一切拍下来,定格住了伟人家庭温馨的一刻。

  当时领袖的照片都要求高大庄重,吕厚民拍完这张生活照后,担心毛泽东会因为自己赤裸着上身而不高兴。但出乎他的意外,毛泽东对此根本没有任何意见。

  吕厚民:主席没有说我没穿衣服,我是赤背,你可以照或者不可以照。或者照了以后你别发表什么,从来不管不问。

  有时候吕厚民拍好相片以后,会洗一套给毛泽东送过去。如果他没送,毛泽东也不会要。即便从报纸上看到了某张照片以后,毛泽东也不去评价哪张照片拍得好,哪张照片拍得不好。这让年轻的吕厚民感觉非常自如,无拘无束。只是他有点愧疚,觉得有时需要表达的主题没有强化出来。

  吕厚民:主席从来没挑过毛病,这个我们非常放心。
  

毛远新抓了一只兔子,拎给大伯看。
  

毛泽东和孩子们在北京郊区休息。

  吕厚民记录了不少毛泽东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有一次李讷、毛远新在北京西郊散步,毛远新抓到了一只兔子,立刻拎着给大伯看。毛泽东也像个小孩子一样看着毛远新手里的兔子。吕厚民马上把它拍下来。

  这个时期,人们从吕厚民的镜头里,看到的更多的是毛泽东一个个真实的瞬间,是一个平常的、有喜怒哀乐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长辈。在吕厚民看来,毛泽东公务繁忙,又喜欢在晚上工作。而孩子们平时都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家,所以他非常注意留取毛泽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瞬间。

  吕厚民: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一般人不知道,孩子和主席一块吃饭、一块做什么的时间太少了。

  我们家的伙食和一般家庭很相像。比如早餐,不过是:稀粥、馒头加小咸菜。这和大家日常吃的没什么两样吧?有一回,别人给家里送来些可可、咖啡和奶粉,伙房的大师傅借此给我们换了换口味。第二天早上,餐桌上摆上了一小锅香喷喷的咖啡、冲好了的奶粉和抹上点牛油的面包。我们都看馋了,胃口大开。这事儿父亲很快就知道了。他把我们叫到他面前开家庭会议,父亲让大师傅报了这几天的伙食账,费用超过了每天定的标准。他严肃地说:伙食标准规定多少就是多少,哪个随便超过都不行。早餐马上又回到了原来的稀粥、馒头、小咸菜。又过了些时候,父亲就让我们到机关大食堂就餐了。

  摘自李敏著《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

  吕厚民记得,李敏、李讷以及毛远新周末回家后,都是和工作人员一样到大食堂吃饭。毛泽东的子女和机关干部、百姓的子女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权,不允许搞特殊。

  吕厚民:学校需要蚊帐,主席的管理员拿着国家发的布票到商店里去,拿布票换钱买蚊帐,给孩子带到学校去。
  

乱云飞渡仍从容(吕厚民 摄)

  登高远眺:乱云飞渡仍从容

  1961年,正是中国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一年。当年受灾面积6175公顷,仅次于1960年。受灾人口1.6亿。持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派特种部队入侵越南,1961年的中国处于建国后最艰难的时期。

  这年夏天,吕厚民跟随毛泽东来到庐山。上庐山后,毛泽东心情很不好,连续几天都没合眼,也没有走出房门。

  吕厚民:1961年国内是自然灾害,国际上有反华的迹象、浪潮。所以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面,作为领导人来讲,肯定是思想压力很大。

  一个晴朗的上午,在身边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毛泽东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走出了房门。见到毛泽东出来了,工作人员的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紧跟着毛泽东散步上了含鄱口。

  开始时,毛泽东右手叉腰站在一个石凳旁边,望着远方一直没说话。大约半个小时后,才在石凳子上坐下,与英语秘书林克谈起话来。

  吕厚民:在含鄱口一个长条石凳子上,开始跟英文秘书林克谈话。他是新华社的记者、编辑,林克离开后,主席一个人侧身坐,似乎是在想问题。

  毛泽东侧身坐在石凳子上,望着远方的天空,眉宇不展,表情十分凝重。这时候,吕厚民突然发现,毛泽东身后的背景非常奇妙:天空湛蓝湛蓝,白云时卷时舒、漫天飞渡;山峦在云雾中隐现,显得愈加挺拔坚韧;山下的鄱阳湖上云蒸霞蔚、紫气升腾。

  眼前的这一切让吕厚民突然萌发了灵感,天空中的自然意境不恰如主席此时的心境以及风云多变的时代背景吗?当时吕厚民用的是黑白胶卷,他连忙取出黄颜色的滤色镜装在镜头上。

  吕厚民:加上一个黄颜色滤色镜,这样把天空、蓝天压暗一点,把白云更突出一些。

  这张加装了滤色镜照出来的照片,天空灰暗了,白云更白了,坐在其中的毛泽东,整个轮廓则烘托得更加鲜明了。照片把时代背景、自然背景和人物心情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惹人遐想、引人深思,受到海内外摄影界的高度评价。

  吕厚民:几年前全国搞了一个毛主席诗词意境摄影比赛,要用主席诗词中的一句或两句配上照片。我就把乱云飞渡仍从容这句话作为一个标题,最后这张照片评为金奖。
  

1961年,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吕厚民 摄)

  精心策划的摆拍照:毛泽东打乒乓球

  1962年的一天,一份《新体育》杂志让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廖文挺、傅时芳等人激动不已。在那份杂志的封面上,刊登着一幅《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的相片。

  相片上的毛泽东面露微笑,站在乒乓球桌前,右手横握球拍,表情轻松、闲适。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兴趣广泛、喜欢读书、游泳、爬山以及散步,在延安时,人们还拍到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相片。但是后来,

  人们再也没有看到毛泽东打乒乓球的照片。

  这期《新体育》赫然出现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这让乒乓球运动员们激动不已。他们没想到伟大的领袖居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抽时间打乒乓球。

  吕厚民:这个照片运动员很喜欢,特别是乒乓球运动员很喜欢。

  然而,乒乓球运动员们并不知道,这张《毛主席在上海打乒乓球》的照片是吕厚民精心策划的。

  1962年,毛泽东来到上海视察工作,住在上海西郊。吕厚民发现在毛泽东住宿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小健身房,房里放着一张乒乓球桌。看到这张乒乓球桌,吕厚民便在心里悄悄地产生了一个想法:拍一张毛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该有多好啊!

  吕厚民找到保健医生和卫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一听也非常赞成。经过商量后决定:毛主席散步回来的时候,让他走有乒乓球台的那个门。等他看到乒乓球台时,再请他打乒乓球。但是,当毛泽东到了上海驻地后,一连工作好几天根本没休息。

  吕厚民:后来工作人员也动员主席出去散步完步回来,就按照这个路线走了。有人说,主席咱们打两个球。

  毛泽东那天的心情很好,听到身边人的话,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说完后,几步走到球桌前,拿起了球拍。看到主席已经做好了准备,对面的人赶快把球发了过来。毛泽东接到球后,啪的一声把球扣了回去,动作非常有力。这时候的毛泽东还面带着微笑,准备接下一个球,而吕厚民快速地端起准备好的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瞬。

  吕厚民:过去主席在延安的时期,也有打乒乓球的照片。但是进城以后,这是第一次。

  这张照片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造成了很多人的错觉,以为毛泽东业余时间喜欢打乒乓球。1962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廖文挺、傅时芳,吕厚民又不失时机地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瞬间。

  两张毛泽东与乒乓球有关的照片,给当时的体育界特别是乒乓球界带来了巨大的鼓励,成为一段体坛佳话。
  

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斯诺并给他签名。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金水桥与群众共赏火焰。
  

1966年7月,毛泽东再次畅游长江。穿着睡衣的毛泽东在船头向群众招手。
  


  在人民大会堂与工作人员合影。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握手。

  摘自方纪《挥手之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最早的中国如何诞生的?中国人先祖喜欢吃烧烤?
下一篇:孙中山巨幅画像 矗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北(图)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大陆] 史海:中南海摄影师用5张照片记录毛泽·[大陆] 毛泽东的一个不字避免了波苏的流血冲
·[明星娱乐] 姜文要演毛泽东陈坤撑杆跳 爷们成就·[大陆] 建国大业的真实故事:毛泽东宣布新中
·[大陆] 建国时政协选主席 毛泽东独缺1票 谁·[大陆] 毛泽东为何把锦州选作三大战役的始发
·[大陆] 毛泽东为何对职务等级工资制不满?钱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哪些超级科技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令全球眼红(组图)
哪些超级科技掌握在中国人
《情深深雨濛濛》演员现状:三位主演已去世(组图)
《情深深雨濛濛》演员现状
远比大片凶猛 92年云南平远街缉毒枪战纪实(组图)
远比大片凶猛 92年云南平
探访莫斯科情色博物馆 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戒(图)
探访莫斯科情色博物馆 琳
蒋家第三代悲剧:三人不治身亡 一人仕途受挫(图)
蒋家第三代悲剧:三人不治
英国52岁辣妈会保养 与儿子出行被误认情侣(组图)
英国52岁辣妈会保养 与儿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困老人的最后两年(组图)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魂魄的波霸美女(组图)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