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上周五宣布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产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从本月26起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触发了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摩擦。
中国政府一方面表达强烈不满,一方面迅速祭出反制动作,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此外,昨天也有消息传出,由中国商务部委托的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对美国产进口汽车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快10月底前商务部将对外公布惩罚措施。
这些动作为外界广泛视为中国针对美国贸易保护动作,进行报复。中美经贸领域硝烟四起,一场备受全球关注的贸易战箭在弦上。
回顾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每年争取美国的最优惠国待遇,到后来的对美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以及知识产权等问题上的分歧,多年来这段关系从未经历真正风平浪静的日子。
如今它在全球正逐渐走出衰退的此刻再起争端,更格外引起瞩目。中美经贸纠纷是否会扩大成为更全面的双边贸易战,以及其他国家是否会效仿美国的动作,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进而冲击全球复苏的进度及投资环境,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轮胎特保”案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八个月以来,其政府首次在经贸课题上与中国公开交手。这个政策改变虽具有浓厚的美国内部政治色彩,兑现的是奥巴马要维护美国工人利益的竞选承诺,但中国面对自身产业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必然不会无动于衷。
美国政府在“轮胎特保”案中所需付出的中美外交成本有多少,而它对于中国反应程度的形势判断是否准确,有待时间检验。然而对许多中美关系的观察者来说,中美战略关系近年来层面不断拓展深化,理应能承受这次贸易争端所带来的冲击。此外,两国庞大的贸易量及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相互依存关系,相信也有助于双方更加克制,尽力避免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
实际上,短期内中国或许有足够的筹码和资源,可以通过各种反击措施,制约美国的贸易保护动作,但这毕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做法,也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式。频繁的中美贸易摩擦只会导致跨国企业重新思考中国生产据点在其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影响中国的投资吸引力。
这次的争端不只是轮胎、零件和肉鸡的问题。从长远的发展战略来说,它再次凸显了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其中所存在的结构性脆弱,以及改革的迫切性。为了避免贸易层面持续成为中美进行零和博弈的场域、摆脱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进而保护自身免于遭受美国内部政治的牺牲品,中国应加速其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尽快建立内需市场的实力,降低对外需和外资的过度依赖。
这场中美经贸纠纷不会这么快落幕,两国能否发挥智慧为这次的争端找到软着陆的方式,将影响国际未来的贸易环境。目前距离在匹兹堡举行的20国集团(G20)领袖峰会只有几天,在中美经贸关系经历碰撞的背景下,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议期间的互动必将吸引全球的目光。中美化解经贸分歧的第一步,或许可以从匹兹堡开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