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士榘揭陈赓老底:吃完红烧肉还穿走我的鞋(图) |
www.sinoca.com 2009-09-07 新民晚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士榘与家人合影,前排中间为作者陈人康 父亲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严格到极点的公私分明:和陈赓李克农两位将军吃饭自掏腰包,不让生病的妹妹坐一次公车……
老人86岁生日,一坛清水代替寿宴
我父亲陈士榘是人民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
他上世纪20年代参加革命,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这让一代中国人肃然起敬、充满史诗般传奇色彩的事件,父亲都参加了,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父亲的工作都有过很高的评价。
三位将军聚餐 父亲派警卫员回家取钱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父亲和陈赓大将、李克农上将到首都机场送东欧的一个军事代表团。3位将军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很想聚一聚。陈赓说:“新街口有一家西安饭庄不错,陕西风味的,我们离开延安也十年了,到那里回忆一下当年的味道。”
3人赶到西安饭庄坐下点菜。当时的饭店是先结账后吃饭,服务员问:“哪位先生结账?”3人面面相觑,原来个个身上都没有带钱。不付钱就不能吃饭,父亲赶快派警卫员回家取钱才避免了尴尬。
上菜时,服务员端上了一碗红烧肉。李克农说:“这在战争年代是最解气的。”
陈赓对父亲说:“你还记得吗,我们长征到达陕北,为了庆祝长征胜利,痛痛快快吃了一次红烧肉,好像还是你搞到的。”
父亲说:“没错,我当时是红一军团供给部部长,为了那批猪肉费了好大劲。”
李克农说:“那时我们伙食艰苦,干部战士哪里是吃红烧肉啊,简直是扑在肉上。”
父亲揭陈赓的老底:“你那时候也是狼吞虎咽啊。你一边吃还一边盯着我脱下来的鞋,吃完饭你把我的鞋子穿走,把你的旧鞋给我留下。”
陈赓笑着说:“有这么回事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后来,父亲回忆3人聚餐这件事说,那时的制度好啊。毛主席可能早就预料到有了权力就容易腐败,容易脱离人民群众甚至重新骑在人民头上,所以定下规章制度不许花公家的钱。不管你是上将、大将,要吃饭也不能从国家的腰包里掏。
捡到礼花降落伞 父亲要我们交到军务处
在我们记忆中,父亲过去的收入很高,他是开国上将5级干部,月薪有430多元。后来毛主席带头减薪只拿4级工资以缩小贫富差别,其他领导干部纷纷仿效,父亲也主动减薪拿342元。
我们家有6个孩子和一个养女,上有姥姥,父母还要接济一些老家的亲戚,所以生活并不宽裕。父亲的秘书李柱江回忆说:“陈司令孩子多,所以他也要节衣缩食,拿到今天来看,他家的生活水平也就刚够温饱。困难时期,陈司令的补助(当时叫特供),我很清楚:一个月两条中华烟,4斤猪肉,4斤黄豆。当时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喊吃不饱。陈司令在自家小楼前的一块空地里养了一头小猪,因为没有饲料,猪长到四五十斤就宰了,陈司令还东家西家各送了一些,让大家改善一次伙食。”
我还听父亲的秘书说,那时,为了首长的休息和安全,司令员坐火车可以包一个包厢(里面有四个软卧),秘书们按规定只能坐硬卧。但是父亲总是让秘书们一起坐包厢,他说这样可以给国家省一笔开销。
父亲担任工程兵司令员后不久,就主持制订了规章制度,要求公私分明,不能占国家便宜。有一次父亲的工资发下来少了26元,替他代领工资的秘书就去问财务。财务说,陈司令用了一次中吉普车,是他让财务把费用从工资中扣掉了。
父亲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严格到程式化的公私分明。我妹妹陈小琴的学校离家有十几里,来回走路很累。有次她生病发烧,想让父亲出车送她。父亲说:“车是给我用的,不是给家属用的,老百姓的孩子生病就不会想到用车。”结果,妹妹车没有用上,还挨了一顿批评。
1963年我随父亲去沈阳军区,当地部队首长为了让我们改善一下生活,提出可以去打野鸡。父亲说,没有这个爱好,还是赶快下部队。
到了长春,市委负责接待的同志给他介绍了几个可以参观的地方。我对长春电影制片厂最感兴趣,便悄悄对父亲说,去长影多好啊!父亲说:“我们不是来玩的,是来工作的。长影就不去了,到一汽去,因为我们部队要用很多一汽的车,我要和他们探讨怎样生产工程兵更适用的车。”
上世纪60年代,我们几个孩子参加国庆焰火晚会,在观礼台上捡到一个从天而降的礼花降落伞,便兴高采烈带回家玩。父亲知道后严厉地说:“公家财产一分钱也不能沾。”硬要我们马上把礼花降落伞交到工程兵军务处。军务处的同志接到降落伞后笑着说:“陈司令要求你们也过于严格了。”
“文革”中,我曾经趁父亲不注意,把他上将军衔的肩章拿到我的抽屉里保存。父亲发现后很不客气地说:“你留这个干什么?炫耀自己是上将的儿子?”他最终把肩章收走交给了军务部门。
抗战时期,父亲曾经缴获日本军官一块18K金的怀表,为了便于指挥打仗,上级批准给父亲使用,父亲一直随身带着。妹妹陈小琴看到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总是揣着一块怀表,有着英雄情结的妹妹就想要父亲这块怀表。父亲依然是老一套,说怀表是战争期间组织让他使用的,家里人不能用。直到1979年妹妹考上大学,父亲才把这块怀表送给妹妹,并且写上“好好学习,振兴中华”的勉励语言。
父亲尽管有很多关系,却从来没有为我们动用过。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军队曾经对高级干部家庭摸底,调查子女经商的情况。父亲坦然地说:“我除去两个儿子没有工作,其他都是正式单位的职工。我已经没有权力可用,有权力也不会给他们用。”
生日酒席预算 父亲边看边皱眉头很不高兴
父亲86岁时,心脏病几次复发,身上出现浮肿。那年他过生日,不少老同志要为他摆几桌宴席。有关部门也同意,说只需要做个预算由父亲签个字就行了。
工作人员拿着预算对父亲说:“陈司令,给您做寿,您看看需要改进什么?”
父亲撑着虚弱的身体,戴上老花镜一项一项地看,一边看一边皱眉头,他很不高兴地说:“这是谁让这样搞的?”
工作人员说:“这是大家的心意。”
父亲生气地说:“我陈士榘什么时候这样干过?不要因为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风改变了!我们党历来有纪律,不能用公款请客吃饭,我一辈子都遵守了。明知有纪律,还写报告要钱,这是给军委领导出难题啊。”
父亲还说:“我听说全国公款请客一年就要花去上千亿元,这还了得?我们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可绝不是为自己享受的。”
父亲对几位来探望他的老同志说:“陈希同做了高官就想着自己享受发财,我们共产党人为解放牺牲了那么多优秀的儿女,如果他们知道最终有一些领导重新骑在人民头上,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如果不从严治党,这样的人会把我们党搞垮,人民群众也会抛弃我们。”
父亲用虚弱的声音给大家讲:“别说我们共产党人应该节俭,不该挥霍人民的血汗,就是国民党军队也有廉洁奉公的将军。冯玉祥将军过生日,也是谢绝奢侈。有个下属给他送来一坛清水,冯玉祥非常高兴,他说清水是人最需要的,也最便宜。冯玉祥告诉下属为官要像水一样清白!”最后,父亲让工作人员送来一坛清水,算是过了个生日。
父亲常常对我们说,部队是个大熔炉,是锻炼青年人的大课堂,我就是部队培养出来的,我们6个孩子都被他送到部队锻炼。父亲一辈子廉洁奉公,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遗产,我们生活虽然朴素平淡,但内心都很充实幸福。
陈士榘生平简介
1909年-1995年,湖北省荆门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红军排长、副大队长、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旅参谋长,支队长、一一五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司令员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
解放后,历任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是中共九、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者简历
陈人康,陈士榘同志之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1968年入伍,曾在解放军第二炮兵任职,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
著有《一生紧随毛泽东 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一书。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