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年风风雨雨 华侨华人3次归国潮的万千隐情 |
www.sinoca.com 2009-08-21 加拿大华人网讯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作者 杨丽
新中国六十年风风雨雨。海外华侨华人三次归国潮。
“这是中国国内发展历程的折射,也是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化的反映,更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采取正确的外交路线,建设和谐社会等政策与理念的提出与实行有着密切的关联。”北京大学海外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委员,《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人物卷》主编杨保筠如是说。
有了新中国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
新中国的成立,让近代以来一直承受国之不国痛楚的国人兴奋异常,更让身居海外的华侨扬眉吐气,不但纷纷向国内“驰电来贺”,一时“迢迢江阳直向东”。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不少学有造诣的华侨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怀着拳拳报国之心,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或振兴科研,或投资建厂,或兴学助教……
第一个回到新中国的彭桓武教授,是中国原子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当他从爱尔兰启程时说,“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的五年间,各行各业的华侨华人归国者近十八万人,据悉,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二十三位科技专家中,有二十一位是从海外留学归国的。正是钱学森、陈宗基、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等科学家奋战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缓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科技人才短缺的艰难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示国力的最初基础。
海外排华 在“家门”中重新过活
五十年代末至改革开放前,海外各国曾出现大规模排华现象。大批华侨,被迫回国,或被驱赶回国。
出现排华浪潮原因复杂。从政治上来看,由于新中国的成立,一些国家将此视为威胁,加之西方殖民时期奉行的民族政策,造成了民族之间的裂痕。经济方面,华侨华人比较勤奋刻苦,经济状况有时在有些国家比当地人好一些。文化方面,喜欢华人群居的文化习惯也影响其融入当地社会。这使华侨华人在一些所在国成为国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面对华人被排斥被迫害的遭遇,中国政府挺身而出,为海外华侨华人伸张权益。同时积极斡旋接回华侨华人难民,并在全国设立华侨农场,安置归国的华侨。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到一九七八年,全国接待安置归侨、难侨近百万。
实现“中国梦” 与世界接轨之先锋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对海外华人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停滞,中国成为公认的“避风港”。中国商机,又催生出一次小型的归国投资创业潮。
杨保筠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采取了比较正确的外交路线,与周边国家关系融洽,为生活在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往来于所在国和中国提供了很多便利,这也为吸引更多华人,尤其是年龄偏低,知识层次较高,资金实力雄厚的华人回国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时回国的人群,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国门的新华侨华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是其中的标杆性人物。这个从中国农民家庭走出去、在澳洲拿到绿卡的学子,如果没有回国创业,将是澳洲一个科学实验室里的优秀研究员,在遥远的他乡享受着中产阶级的优裕生活。当推动中国民营企业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时,施正荣曾发自肺腑地说:“别人都说到美国来实现美国梦,但我今天到美国来实现我的中国梦!”。
目前,留学生在国内创办的企业早已超过万家,他们的归国创业带来的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经济模式,新的技术,新的资本。有人把他们称之为中国在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先锋队。
杨保筠认为,“只要中国的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让海外华侨华人看到更多的创业希望和机会,就会有更多人回到中国来寻求发展机会,而当他们在海外遇到金融危机等各种困难时,这种现象则会更加明显。”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