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来龙去脉(视频) |
www.sinoca.com 2009-08-20 网易历史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1969年3月2日,零下27度。黑龙江省虎林县和饶河县交界乌苏里江主航道,仅0.74平方公里的小岛珍宝岛,一片冰天雪地。上午8时40分,中国边防部队的两个小组对珍宝岛例行巡逻。不久,70多名苏军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速驶来。9时17分,苏联边防军对第一组形成三面包围,并突然开枪,当场打死打伤边防战士6人,我军立即还击。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之后,苏军被击退。
1969年这天上午的战斗,是中苏之间矛盾积攒多年后,不可避免的摩擦。 此前,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猛烈攻击、1959年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并突然撤走所有专家,中止援助合同,都在令两国矛盾不断加深。从1964年起,双方边境摩擦不断。不到4年间竟多达4130多起,直至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但此时的中共中央没有预料到的是,珍宝岛的小小胜利,竟然令中国处于核战争的阴影之中,并由此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战备运动。 在保卫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一等功的某边防部队战士(火箭筒手)华玉杰同志,在苦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给来犯者以迎头痛击,叫它有来无回!——人民画报 在保卫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一等功的某部副连长周登国同志(右),拿着苏修向我射击的炮弹壳,愤怒控诉苏修叛徒集团武装侵犯我国神圣领土的罪行。——人民画报 在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冷鹏飞指挥部队连续两次打垮敌军的冲击,保卫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并荣立一等功。这是他和战友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人民画报 珍宝岛属黑龙江虎林县管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图为:珍宝岛地区英雄的边防部队战士和民兵一起守卫边防,警惕地注视着敌人的动向。——人民画报
早在1965年,中国就开始了“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建设方针。此时,毛泽东对于中苏关系已经作了严峻的估计。1968年,苏联25万大军突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令中国感到更大的威胁。面对可能到来的冲突,中国在中苏边界东段加强警戒和部署,力争“不斗则已,斗则必胜”。1969年初,黑龙江省军区提出了反干涉斗争的方案,珍宝岛地区则是兵力布置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战备令装备优良的苏军在3月2日上午的战斗中反而吃了亏。3月15日和17日,中苏在珍宝岛又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战斗。双方都动用了重武器,并互相设伏诱攻对方,但依然以苏军被击退而告终。
根据《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介绍材料》,3月15日的战斗中,苏军被击毙60多人,击毁坦克两辆、装甲车七辆,击伤坦克两辆、装甲车4辆。苏军上校边防总队长伊凡诺夫被击毙。苏军甚至被俘获一辆被击毁的T-62坦克,这辆坦克此后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
珍宝岛战斗被认为是解放军以劣势装备同苏联军队优势装备的成功较量:解放军只有步兵和部分炮兵、工兵,没有坦克、装甲车和空中支援;苏军步兵全部摩托化,有优势炮火、坦克、装甲车,以及空军飞机和直升机的支援。当毛泽东听取3月15日战斗胜利的汇报时,非常高兴。毛泽东说,让他打进来,就使我们动员起来了。大敌当前,动员准备一下有利。但胜利的喜悦未能坚持太久。中央预见了珍宝岛可能发生的战斗,却未能预见战斗之后的紧张局势。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苏军准备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苏联还曾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美国试探,如果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对方会持什么态度。
北京显然感受到了核战争的巨大威胁。1969年4月中共九大通过的政治报告称:“我们要作充分准备,准备他们大打,准备他们早打。准备他们打常规战争,也准备他们打核大战。”九大以后,全国掀起突击性的战备高潮。
8月13日,苏军展开报复行动。精心选择地点之后,苏军300余人在2架直升飞机和数十辆装甲车的掩护下,预先埋伏在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边界线苏方一侧,然后将一支30余人的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包围后全部歼灭。这次报复行动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战备的紧张气氛。8月27日,在得知苏联正向东欧国家试探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反应之后,中央成立由周恩来任组长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总参作战部。同时,组织疏散城市人口,迁移工厂,号召厂矿企业职工和城市居民自力更生,立即开始深挖洞,广积粮,以备核大战之需。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部队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9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口号》。口号包括:“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等。这一年的国庆在异常紧张的气氛中度过。尽管10月20日苏联代表团即将来京开始中苏边界谈判,但北京担忧谈判只是突然袭击前的烟雾弹。9月30日,为预防苏军发动入侵捷克式的突然袭击,林彪指示全军进入一等战备,疏散北京附近机场的飞机,并在跑道上设置障碍物。
谈判开始前几天,在京中央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全部疏散:毛泽东去武汉,林彪去苏州,留守在北京的周恩来以及总参谋部也转移到西山可以防御原子弹的战备指挥中心办公。10月中下旬,整个国家处于临战状态,战备运动进入高潮。全军或进入前沿工事,或紧急疏散,各大中城市紧急进行防空演习和大规模疏散行动。仅军队疏散就达94万余人,4000多架飞机和600余艘舰艇。重要档案纷纷秘密运往西南存放,各大中城市大挖人防工事,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被卷入紧急战备之中。
好在大战最终没有来临。中苏边界谈判以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立即爆发战争的迹象逐渐减少。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寻找新的盟友,包括正深陷越战泥潭的美国。1969年以后,美国开始向中国发出缓和关系的信号,中国对此作积极回应。三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但战备工作并未因此停止,而是进入了长期操作阶段。1970年起,中央开始对三线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重点保证、抓紧抢修。全国三线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各省小三线建设也随之全面铺开。到1971年,全国三线建设的投资总额达到340.8亿元。 1972年起,国家决定每年用6亿元来搞人防工程建设,其中,4亿元由国家财政经费中支出,另外2亿元分别由地方自筹和集体企业自筹。截止1973年6 月,仅山东省11个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就修建了各类人防工程1138913平方米。
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了毛泽东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这被认为是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更加具体化。众多城市根据毛泽东的号召,大量开挖山洞,筹备战备粮食。山洞里随处可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巨大标语。这些标语、山洞、防空洞许多遗留至今,成为时代的纪念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