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日强的中国越来越像“人才磁石”,吸引海外游子归国发展,但子女教育问题随之而来。 对从小在海外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他们的中文水平和学习习惯很难适应课业相对沉重的中国式教育。另外,很多家长又希望孩子在高中阶段或毕业后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
于是,既具备深厚的中国教育功底、又能较好地接轨国际教育惯例与理念的国际学校,成为海归或外籍人士的首选。侨报记者近日对大陆几所知名国际学校进行了深入探访。
中西差异小海归读书不快乐
一位从美国返华的海归人士在受访中介绍,他最大的困扰是儿子回中国上学后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以前在美国读小学时,儿子学习成绩优异,很少让父母操心。回中国后转学到北京某大学的附属小学,课堂上儿子爱提问,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思路,让老师十分恼火,认为他儿子不“尊师重道”,缺乏礼貌。
这位海归指出,他的儿子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ABC,西方强调开放式教育,注重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问,中国这种大量考试及大量作业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很少见到。儿子突然面对这么多的考试、作业难免反弹。
以前在美国时,儿子一直很快乐,现在一天到晚垂头丧气,情绪低落,这令他非常心痛,“难道这就是海归的代价么?”
事实上,子女的就读问题困扰了很多海归。2000年回到中国的Nina和孙哲也为儿子Royce的读书问题苦恼了很久。
1993年在纽约出生的Royce回中国前正读小学4年级,回国后转学到上海中学国际部。这是上海最大的国际学校,学生上千人,但Royce在学校一点也不快乐。
“有一次他老师给我打电话,讲了十多分钟,Royce怎么调皮、怎么不好。但我们在家批评他,一般都得先表扬一下,所以我问老师Royce有什么好的地方,结果她完全说不出来。”虽然已过去很久,但孙哲说起这件事,语气中还是有些微不满,“儿子本来在美国成绩很优秀,是很开朗、活泼的小孩,但回国后,过得很不快乐。”
孙哲将原因归结为学校规模大了,招收的老师很多只是会说英语的年轻姑娘,“自己没有孩子,也没有西方式的教育经验,说话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Royce的经历还不算最糟糕的。被父母送往当地公立学校就读的小海归们不少转校后不久,就被学校里考试测验的排名吓坏了。有的孩子晚上做噩梦,白天不肯去学校。
据介绍,很多在美国的华人有回国发展之意,但担忧孩子回到中国后的教育,因此要么选择不回来,要么就是夫妻两地分居。
国际学校艰难的选择
作为1980年代末期到美国留学的中国人,有着艰苦求学路的孙哲和Nina对中国传统文化皆有自己的偏好,当然也不想儿子偏废这方面的学习。
而大多数海外华人都希望子女能兼通中西,“最好是中英文都达到母语水平”。
“但这其实很难,除非孩子有特别的语言天赋。”孙哲说,因此家长得做出选择。
在孙哲看来,中国的优秀高中和好的国际学校,其实各有各的优势。“如果小孩比较坚韧,能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完全可以就读当地公立学校;但有些在西方长大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很不快乐,那还是应该选择国际学校”。
孙哲夫妇选择了后者,“我们认为,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英语还是比中文重要,因为我们想让他上美国的大学。”Nina说,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因为选择国际学校,孩子未来的中国文化相对而言必然要差些,但“孩子快乐最重要” 。
传统国际学校难适应需求
中国目前的国际学校其实不少。据2007年10月中国公布的“教育部批准设立9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中国15个主要省市,都创建了针对外籍子女的国际学校。其中上海和北京各有20多所。
孙哲将这些国际学校分为三类:一是纯西方式学校,比如全美学校;二是香港人或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华人开办的国际学校;三是大陆人开办的双语学校。他认为,这三种学校各有缺点。
孙哲介绍,当初,Royce之所以没有就读全美学校,一个原因是因为排队者众,“美国大公司中国区总裁的孩子都得排队”。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不想让孩子完全美国化。全美学校不但学费贵,而且中文教育不行,只适合纯欧美血统的孩子,并不适合需要与中国社会打交道的“ABC孩子”。
第二种国际学校学费较便宜,但香港、新加坡老师的中英文口音都不太标准,而且一般是以IB(国际文凭)国际课程、教材为主,真正好的IB教师在中国很少,不太适合希望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家庭。
第三种其实就是中国学校,中国式教育再多加一点英文,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孩子将来考美国一流大学的竞争力不够强。
由于一直没有给孩子找到合适的学校,2006年,Nina和孙哲干脆“撺掇”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创建了复旦附中国际部。今年3月,基于同样的考虑,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也建立了国际部。
在中国读书学美国课程
“这两个学校的教学目的,就是把孩子送进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名牌大学。”Nina说。
这两所学校里70%的教师是毕业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学院等世界名校的外籍人士,剩余的30%则是复旦附中和清华附中本部教师。
由于学生以美籍华人居多,教授的课程和教育模式大部分使用美国教材和方式,“我们与美国最好的小学和初中——纽约银行街学校和道尔顿学校合作,共享教材、教案和其他教育资源,让孩子学习到最符合时代需要的知识。”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刘俊介绍,以后该校甚至可能实现所有课程电子化,让两边的老师一起通过网络给学生上课。
Nina透露,清华附中国际部目前确定的小学部教师就是美国道尔顿学校一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小学、中学在中国的公立学校读,打好中文基础,高中再转到国际学校,为考取美国大学做准备。
而按Nina的介绍,清华和复旦附中的国际部高中阶段将实行全英文教学,学习的是美国AP课程,“成绩是美国高校都承认的,学校老师也将针对美国名校的要求去包装学生,考取美国高校会比较容易。所以,如果学生进高中时英文太差,将根本就没法上课。”
复旦附中国际部教务长Peter Shon透露,复旦附中的师生比例是1:1,学费是1至5年级每学期(一年两个学期)3.6万元(人民币,下同);6至8年级3.8万元;9至12年级4万元;对两个以上子女同时入读的家庭,给予5%的学费优惠;9年级以上学生提供住宿,每学期住宿费8000元(两人一间,有独立浴室)。
据介绍,复旦附中国际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就读,已经毕业的十几位学生都考上了美国或加拿大的名牌大学。
千万奖学金资助小海归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学校学费普遍昂贵,比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每个学生一年学费高达19万元(人民币,下同),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个沉重负担。
之前,许多外资企业都为驻外人员子女百分百报销学费,作为福利。但金融风暴出现后,有的公司已取消了这项福利。不少学生家庭难以为继,只好让子女退学或转学。
虽然华人因有储蓄美德,在这方面受影响较小,但为了让更多孩子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清华附中国际部与复旦大学附中国际部今年3月联手筹措总额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用以资助品学兼优的国际学生。
该计划将面向两校1至12年级的所有在校生,每年大约有30%的学生可以最终获得奖学金。
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刘俊解释,创立千万元奖学金正是为了帮助金融危机下仍希望留在中国发展的国际人才缓解子女学费压力。这也是中国学校首次向国际中小学生提供如此高额的奖学金。
中国教育部和外交部的官员对清华和复旦的行为给予了支持。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大陆知名高校代表都希望能与清华附中国际部签约,帮助本校海归教授和外籍专家子女获得优先录取资格。业内人士相信,这样的国际学校,在中国会越来越多。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