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Ted Hedrick和Eric Tse这类需要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营销人士,会讲中文已经慢慢从加分技能变成了必备技能。因为与中国客户的业务往来越来越频繁,从商人士学中文主要出于实用考量,学会中文后和客户交流起来将会更方便;同时有利于职业发展,毕竟很多温哥华公司在选择应聘者时会优先考虑会说中文的;再来就是为了去中国发展增加筹码。
建筑师Arno Matis也将名片换成了中英双语的。他曾任知名建筑公司Bing Thom Architects高级总监,并在华盛顿、大温等众多获奖地标建筑的设计、管理中担任要职。他在2006年创办自己的建筑公司,他观察到中国客户越来越多,有些中国客户不太会说英文,为了与客户更好地沟通,他逐渐地将英文文件替换为中英双语文件。他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中国开发商代表了新的市场参与者,同样作为创立未满10年的新公司,我们将这些新的市场参与者视为赢得市场的重要机会。”
普通话火热
广东话受到挤压?
随着对华人社区越来越深入的理解,2011年加拿大统计局首次在人口普查中将汉语(Chinese)分为三类统计,分别是普通话、广东话和未另澄清的汉语(Chinese, n.o.s.)。在普通话的发展过程中,与广东话之间产生了竞争关系,这种关系或许还未获得广泛关注。
三十年前广东话绝对可以作为汉语的主流分支流行于北美的大学以及唐人街,当时的北美移民大多来自香港和中国南方。而如今随著大陆移民人数的增多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普通话在这里也渐渐强势,挤压了广东话在生活中和校园中的地位。走在温哥华的街头,便可以看到地产广告上“你好”的拼音俨然已从广东话发音“nei hou”变成了普通话发音“ni hao”,可见两种语言在地位上的转换。
世界知名经济、新闻刊物《经济学人》在今年8月集中报道了温哥华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正是发生在普通话和广东话之间。
今年秋季开学后,UBC首次提供了学分制广东话课程。这似乎是自称拥有北美最大中文系的UBC的一个不起眼的决定,但《经济学人》认为,这实际上是学术机构对于普通话的一次公然反抗,是一场以卵击石、螳臂当车的举动。
《经济学人》的报道称,UBC在近年来一直协助推广广东话,该校曾四度拒绝开办孔子学院、扩大校内普通话教学。相反校方却在2013年接受了一对香港慈善家约150万美元的捐款,以推广广东话教学。UBC的亚洲研究项目负责人罗斯景(Ross King)更形容,校方拒绝中方的资助,就了为了抗衡这股文化上在霸权。
加拿大相声演员安仁良(Nicholas Angiers)观察到在温哥华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现在80%说的是普通话,20%是广东话。七八十年代说得都是广东话,十几年前可能普通话占60%,广东话40%,但现在普通话已经占了上风。”
本地的一位牙医温建功也感叹:“说普通话是未来的趋势,而广东话正在没落,这就是现实。”有人总结,普通话之于广东话,就是简化字之于繁体字,争来争去最后还是马太效应,哪边用的人多哪边就占上风。
加拿大国民在家庭中常用的语言的增长率,2006年-2011年
非族裔初学者多
高水平的少
安仁良(Nicholas Angiers) 加拿大人、相声演员、CCTV嘉宾主持人
安仁良是加拿大人,他和大山师出同门,都是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丁广泉的弟子。他是2007年第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二等奖获得者,2009年第二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银奖获得者,曾任CCTV科教频道特别节目“味·道”的嘉宾主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