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ction Triangle
Junction意为交叉点,Triangle则是三角的意思。如果您关注多伦多房地产新闻,一定对这个社区的名字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这两年多伦多地产行情火爆,房价蹭蹭上涨,业内兴起了一股改建旧屋的浪潮。这个社区以老宅居多,所以吸引了大量买家和承包商的关注,随便一幢破的不能再破的房子,就能卖上一百万的高价。可熟悉归熟悉,很多人在读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心中仍会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它为啥叫这么古怪的名字啊!
事情还是要从前个世纪的中期说起了:在1860年代,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多伦多随即又迎来了铁路革命。由于经济地位重要,多伦多成为南安省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货运中心,大大小小的铁路公司都抢着在这里修车站、铺铁路,把平平整整的土地分割地东一块、西一块。
被三条铁路线包围的Junction Triangle社区
“Junction Triangle”社区位于市中心西区布鲁沃(Bloor)大街和登打士(Dundas)路东侧,是由分属于两条不同公司的三条铁道围成的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本来是一个工业区,后来改为民用,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官方的名称。2010年,该区居民经过投票正式将“Junction Triangle”做为社区的正式名称。
Leaside
同前文的Junction Triangle一样,Leaside社区也同前个世纪中晚期的多伦多铁路革命有很深的联系,不过它的历史更长,可以上溯至1819年。那年,一个名叫李约翰(John Lea)英裔拓荒者从美国费城迁居至多伦多,在当河(Don River)的河湾处买了一大块土地。那时候的这块土地远离镇中心、人迹罕至,自然不能像前文的贾维斯夫人那样取个像“玫瑰谷”那样高上大的雅名。李约翰稍加思索,就在书记员的登记册上写下了“Leaside”做为这块土地的官方名称,译成中文大约是“李家湾”。
19世纪中晚期多伦多迎来了铁路革命,众多铁路公司除了到处修车站、铺铁路之外,还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在1884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PR)从李约翰的后人那里“租”下了这块土地,租期999年。
今天的Leaside是一个中高档的住宅区。
20年之后也就是1914年,该公司的两大巨头麦肯齐(William Mackenzie)和曼宁(Donald Mann)投入巨资,想把“李家湾”打造成多伦多的另一个“玫瑰谷”豪宅区。可惜的是,一战的到来令这个规模庞大的地产项目遭遇了财政困难,建了一半就夭折了。于是,这块土地便转成工业用地,建起了弹药工厂和简易机场。直到战后经济恢复,Leaside才重新被开发起来。今天这里是多伦多著名的中高端社住宅区。
自由村(Liberty Village)
这个社区位于约克堡(Fort York)和CNE附近,其历史也可以上溯至多伦多铁路革命时期。在1850年代,多伦多两大铁路公司在约克堡附近分别修建铁路,分隔出了一个小小的社区。这块土地本是用做住宅用地的,可后来被市府征用,修建了“多伦多中央监狱”(Toronto Central Prison,建于1873年)和一所女子劳教所。两所监狱门前通往市中心大道,则取名为“自由街”(Liberty Street),寓意刑满的男女犯人在释放后,通过这条街道走上“自由的新生活”。
“多伦多中央监狱”于1915年关闭,主楼旋即被拆除,今天只剩下了一所教堂,而女子劳教所也已被拆毁,今天那里是Lamport体育馆。不过,“自由街”的这个名字则一直保留了下来,而周围的街区也因着这条街,取名为“自由村”了。
昔日赫赫有名的多伦多中央监狱,今天只剩下了这么一幢小楼。
莱斯利维尔(leslieville)
对摄影爱好者来说,位于东约克老城区、同市中心一河之隔的莱斯利维尔(leslieville)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维尔是法语,意思是“村子”,而“莱斯利维尔”顾名思义就是“莱斯利的村子”的意思。那么,莱斯利到底是谁呢?
在前一个世纪,多伦多的规模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大,只有市中心从湖滨到布鲁沃大街这么一小块而已。紧靠市中心东约克,由于其便利的位置和水资源(Don River),成为本市重要的工业区。在当时,东约克最大的工厂是“乔治莱斯利园艺公司”,区内有一小半的居民都是该公司的雇员。
随着多伦多城区扩大,东约克工业区内的工厂渐渐关门、迁走,而昔日“乔治莱斯利园艺公司”的厂房也被拆毁,并重新规划成了一块商用和民用的街区——众看官可能猜到了,这就是今天的“莱斯利维尔”。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